【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专升本大学语文分类模拟17涵盖了多项文学知识和诗词鉴赏,旨在帮助考生准备此类考试。以下是对部分题目及知识点的详细解读:
1.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中秋词,表达了词人对月亮、人生和宇宙的深沉思考,体现了苏轼豪放旷达的风格。
2. 巴金的《爱尔克的灯光》中,“爱尔克的灯光”象征着美好希望的破灭和生活的悲剧,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束缚的反思和对新生活的向往。
3. 《种树郭橐驼传》通过讲述郭橐驼种树的故事,实际上寓言性地阐述了“养民”之道,强调治国应顺应百姓的自然生活,减少不必要的干预。
4. 《李将军列传》选自《史记》,主要讲述了李广的军事才能和事迹,文中并未重点记述萧关之战,而是通过其他战役展现了李广的勇猛与智谋。
5. 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反驳司马光反对新法的观点,他着重驳斥的是对方的论点,即对新法的指责。
6. 《诗经·氓》中的“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将”在这里表示愿、请的意思,而非互相照顾。
7. 《红楼梦》中,薛宝钗在宝玉挨打后,表现出关心之情,她手捧药丸,话语中透露出对宝玉的关心和理解。
8. 李清照的《声声慢》运用叠字技巧,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强化了词的韵律感和情感深度。
9. 朱自清的《选择与安排》强调写文章时选择素材和布局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文章成功的关键。
10. 李清照的《声声慢》以秋景寓情,描绘了词人内心的凄苦和孤独。
11. 《孟子·梁惠王上》中的“斯天下之民至焉”中的“焉”作为兼词,相当于“于之”,表示在那里或向那里。
12. 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运用了拟人和比喻手法,将远山比作女子的玉簪和螺髻,并赋予其引人愁恨的特性。
13.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他的主观见解,展现了其超脱人世的哲思。
14. 《论语·季氏》中的“其谁曰不然”中,“其”作为语气词,加强了反问语气,意为“难道不是这样吗?”。
15.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出自李密的《陈情表》,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孤独无依的境况。
16. 《阿房宫赋》中“辟邪说”中的“辟”应解释为“批驳”,而非“开辟”。
17. 老舍的《断魂枪》中,孙老者的性格定位是积极进取,他对武术的热爱和执着代表了旧江湖艺人的正面形象。
18. 鲁迅的《灯下漫笔》探讨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民族心理,指出中国历史循环的根源在于“吃人”的社会制度,呼吁人们觉醒并寻求变革。
这些题目涉及古代诗词、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涵盖了文学创作手法、象征意象、历史人物分析等多方面内容,是专升本考试中常见的语文知识考点。备考时,考生需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理解诗词的意境、作者的思想以及文本的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