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浅谈中职模具的教学改革及能力的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模具专业教学改革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旨在适应当前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实用技能和创新思维的模具技术工人。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改革原有实训教学模式,推行模块化教学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策略。
模块化教学模式强调“教、学、做”一体化,旨在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它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专业技能教学模块、核心技能教学模块、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模块以及技能鉴定实训教学模块,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积累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专业技能教学模块包括模具钳工基础实训、拓展实训(如车床、铣床、磨床等设备的操作)、数控实训等,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钳工技能,了解并掌握各种机械加工方法,以及熟悉先进的数控技术和软件应用。
核心技能教学模块则关注模具的拆卸、测绘、安装、调试和维修,通过这些实训,学生能将多门理论课程如测量技术、机械制图等融会贯通,实际操作中应用所学知识,增强对模具工作原理的理解。
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模块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目标,通过实践项目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而技能鉴定实训教学模块则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认证的机会,以检验和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
在实训教学计划的优化上,建议在不同学期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知识背景,灵活安排各模块的比重。例如,第一学期以模具钳工基础实训为主,辅以趣味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学期则进一步加入拓展实训和模具拆卸测绘,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和技能范围。
模块化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如模具拆卸、测绘实训,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分阶段逐步实施。对于模具制造实训,可采用个人独立到小组协作的教学模式,逐步提升难度,通过讲练结合、实践先行的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模具制造的全过程。
中职模具教学改革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以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通过模块化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为我国的模具制造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