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的代理模式是一种设计模式,它允许我们创建一个代理对象来代表另一个对象,这个代理对象在调用实际对象的方法之前和之后可以添加额外的操作。代理模式在很多场景下都非常有用,比如日志记录、权限控制、性能统计等。 代理模式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 1. 静态代理: 静态代理在编译时就已经确定了代理类,程序员需要手动创建代理类并实现与目标对象相同的接口。在Java中,这通常意味着你需要为每个你要代理的类创建一个代理类。例如,`HelloServiceProxy`就是`HelloService`接口的一个静态代理实现。代理类持有目标对象(`HelloServiceImpl`)的引用,并在调用目标方法前后添加额外的行为。如`HelloServiceProxy`的`echo()`和`getTime()`方法,它们在调用`helloService`对象的方法前打印"before calling",调用后打印"after calling",这就是预处理和事后处理。 2. 动态代理: 动态代理则是在程序运行时,通过反射机制动态创建代理类和代理对象。Java的`java.lang.reflect.InvocationHandler`接口和`java.lang.reflect.Proxy`类提供了动态代理的支持。相比于静态代理,动态代理不需要为每个目标类创建单独的代理类,只需要一个通用的InvocationHandler实现。当需要代理某个对象时,我们可以创建一个InvocationHandler实例,然后使用Proxy.newProxyInstance()方法生成代理对象。这种方式更加灵活,适用于需要为多个接口或类创建代理的情况。 在静态代理的例子中,`Client1`类的`main()`方法创建了`HelloServiceImpl`对象,并通过`HelloServiceProxy`进行交互。如果使用动态代理,我们会在运行时创建一个`HelloService`接口的代理对象,设置相应的InvocationHandler,然后通过代理对象调用方法。这样,无论有多少个实现了`HelloService`接口的类,我们都可以使用同一个动态代理机制。 总结来说,Java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的主要区别在于: - 静态代理需要手动编写代理类,适用于目标类较少且接口固定的场景。 - 动态代理则通过反射在运行时生成代理类,更加灵活,适用于需要动态地为多个类或接口创建代理的场景。 两者在实现预处理和事后处理等功能上有着相同的目的,但在代码复用和灵活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实际开发中,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代理方式至关重要。
- 粉丝: 31
- 资源: 11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