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通院:基于云计算的数字政务技术及行业应用白皮书(2022)"
本报告从新时期下推动数字政务发展提质增效出发,围绕数字政务“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三大核芯应用场景进行阐述,重点分析数字政务建设在基础设施、技术赋能、应用支撑、行业应用等层面的关键技术架构,并通过人社、税务、市场监管等领域的典型案例,展示数字政务行业应用创新实践。
数字政务是继电子政务、“互联网+”政务服务之后的新时代,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在国家政策引导、各地创新实践的推动下,我国数字政务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顶层设计、机制体制、技术应用、安全保障等方面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推动技术赋能、业务创新、横纵联动,构建政府引导、政企合作的运营生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报告对数字政务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探讨数字政务未来发展方向。编写单位02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公司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新时期下我国数字政务发展迈入“快车道”0101我国数字政务发展历程01.数字政务迎来政策利好02.我国数字政务发展现状03.面临的问题与挑战04.数字政务发展展望0505持续推进数字技术普泛赋能01.逐步构建协同开放的生态体系02.不断深化各类应用场景创新03.逐渐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评价规范04.数字政务关键技术架构0303基础设施层:数字政务的“基石”01.技术赋能层:数字政务的“第一生产力”02.应用支撑层:数字政务的“助推剂”03.行业应用层:数字政务的“落脚点”04.用户入口层:数字政务的“交互点”05.安全保障体系:数字政务的“防护罩”
自上个世纪90年代政府信息化浪潮兴起以来,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电子政务、“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数字政务阶段。从整体的战略方向、建设任务和发展路径来看,电子政务、“互联网+”政务服务属于政务信息化的初期形态,为下一阶段的数字政务的深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0年至2014年是电子政务阶段,以政务信息化建设为主要目标,除了政府内部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政务网络、业务系统和办公自动化建设外,以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电子政务应用开始出现。此阶段的建设任务侧重信息发布、政民互动等功能的实现,政务服务的办理多以线下服务为主,数据建设也多为初级的汇集和梳理,分析、流转和应用较少,数据在政府内部运作和外部治理中的作用较小。
2000-2014电子政务2015年至2018年,我国政府信息化迈向了“互联网+”政务服务阶段。这一阶段的重点在于推动政务服务网站的整合与标准化建设,对政府组织结构和办事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依托数据流开展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并通过打造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数据共享,推动政务线上化向服务线上化,分散化向一体化。
2015-2018互联网+政务服务2019年至今,政府信息化进入了更为成熟的数字政务阶段。这一阶段,在顶层设计上,着力于进一 step推动线上服务优化升级,更加突出数据驱动在政府治理中的作用,强调以数据流带动业务流、服务流改造,将政务服务拓展至更广泛的社会管理领域;在建设方向上,政务服务持续优化,政府治理与社会治理成为新的重点任务;在价值取向上,更加聚焦便民服务优化、办事体验提升,注重协同外部主体参与,倾听群众意见;在政社关系上,致力于打造开放包容、协同创新的治理生态,企业和社会力量得到释放。
我国数字政务发展历程新时期下我国数字政务发展迈入“快车道”0104数字政务迎来政策利好新时期下我国数字政务发展迈入“快车道”0205政府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具体的建设过程,这一个过程会从国家政策变化的历程中得到反映。为持续推进数字政务的建设,推动政府的数字化转型,从“十三五”工程启动以来,我国持续发布相应政策,以政策文件引领建设工作。随着政府信息化迈入“互联网+”时代,政策发布的频率持续加快,多项政策快速落地,积极引领数字政务的建设方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指南》等政策纷纷出台,规划了我国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具体实现路径。
推动技术赋能、业务创新、横纵联动,构建政府引导、政企合作的运营生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报告对数字政务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探讨数字政务未来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