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税会实务】数据挖掘技术在虚假财务报表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识别虚假财务报表十分困难。从审计师的角度,大量的做假案例表明:
财务报表做假大都是公司最高管理当局授意下的做假。在我国“国有
股一股独大”的特殊背景下,财务报表做假还是大股东控制和配合下
的做假。做假公司上下串通一气欺骗审计师,公司的内控制度如同摆
设。同时,我国做假公司往往采用虚构交易和事实的手段,通过伪造
原始凭证恶意欺诈,审计师若单纯采用从报表向总账、明细账、记账
凭证及原始凭证追索的审查方法,则难以发现做假行为。从监管层和
中小投资者的角度,审计师、承销商、律师、银行,甚至地方政府也
经常参与上市公司做假,或出谋划策,或提供便利。做假者的做假动
机不尽相同,手段层出不穷,使得虚假财务报表呈现出个案化的特征。
在资源和信息有限的条件下,监管层和中小投资者也难以辨别真伪。
但这并不意味着面对虚假财务报表就束手无策。首先,尽管建立在
内控信任和抽样为基础上的审计程序失效,但在审计风险评价阶段的
分析性复核的审计程序在发现和检查财务报表做假方面仍然是个有效
的方法。一个健康、真实的企业,一般来说,经过一年的生产经营、
投资和融资活动,从期初的状态转换为期末状态,企业重要的财务指
标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勾稽关系、均衡和惯性。一旦企业做假,这种
均衡状态将被打破,可能就会在一组或几组财务指标之间出现异常或
矛盾。如果这种异常和矛盾无法解释,则预示着会计做假的可能。分
析性复核就是用来调查财务指标之间是否异常变动的审计程序。其次,
尽管做假公司采用不同的做假手段,有着不同的做假动机,但对上市
公司而言,做假行为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方向基本一致,都是虚增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