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内环境与细胞的关系:高等多细胞动物的细胞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而是通过内环境实现物质交换。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它们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例如,血浆是红细胞、白细胞等血液细胞的内环境,组织液则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则与淋巴循环相关,能够运输免疫细胞和部分代谢废物。
2. 细胞外液的组成和功能:图中②、④、⑤代表细胞外液,②通常表示组织液,④可能是淋巴,⑤可能是血浆。细胞外液的成分变化会影响细胞的功能。例如,如果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组织液会增多,可能导致组织水肿。
3. 生物化学反应在内环境中的发生:人体内许多生化反应发生在细胞外液中,例如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这是一个发生在内环境中的酸碱平衡调节过程。
4. 内环境的叙述分析:内环境的稳定对于维持生命活动至关重要。①淋巴中的吞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④淋巴循环最终汇入左右锁骨下静脉。因此,正确的选项是B. ①④。
5. 人体细胞内外液的成分比较:表中①为细胞外液,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细胞内液。血浆渗透压的维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血浆蛋白质减少会导致组织液增多,细胞内液通常含有较多的K+,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包括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稳定。
6. 内环境稳态的理解:内环境稳态主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肿瘤细胞堵塞淋巴管可能导致组织水肿。维持稳态的过程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7. 内环境和稳态的相关表述: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突触间隙,即内环境中;发烧时应散热降低体温;局部组织活动增强会伴随组织液和淋巴增加;内环境稳态是指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稳定;过敏反应会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组织液增多。正确答案为B. 三项。
8. 运动后的生理反应:万米长跑后,大量出汗会丢失盐分,需要补充盐水;剧烈运动主要依赖有氧呼吸;糖的消耗不会显著降低血浆渗透压;内环境pH失衡会影响酶活性。
9. 血浆pH变化:饮用弱碱性水对血浆pH影响不大;肺气肿病人呼吸不畅可能使二氧化碳排出受阻,导致pH下降;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维持pH稳定;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和蛋白质浓度。
10. 氧气传输距离:O2从血浆到组织细胞,需要穿过毛细血管壁(2层细胞膜)、组织间液和细胞膜(1层),共5层磷脂双分子层。
11. 反射弧的单向传导: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再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答案是D. 以上说法都对。
12. 突触传递的解析:①和③分别代表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神经递质②需要能量跨过突触间隙,作用后会被迅速清除,④接受②后,可能会导致突触后膜去极化,呈现外负内正的电位变化。
13.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理解: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而不是内流;bc段Na+内流,但通常不需要消耗能量;cd段Na+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恢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大小与刺激强度无关,一旦达到阈值,动作电位就全或无。
14. 大脑皮层言语区的障碍:语言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H区受损会导致听不懂别人说话(失听症),V区受损影响阅读理解,W区受损无法写字,S区受损不能说话。
以上是对题目中涉及的生物学知识的详细阐述,涵盖了内环境、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内环境稳态、细胞外液的成分与功能、神经调节和突触传递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