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1. **汉字拼音** - 文章中提到了汉字的正确发音,如缧绁(léi xiè),剌谬(là miù),困厄(è),谤议(bàng yì)等,强调了学习汉字时要注意正确的读音。
2. **通假字** - 在古文中常见通假字的使用,例如“失”同“佚”,“诎”同“屈”,“枪”同“抢”,“责”同“债”,“摩”同“磨”,“底”同“抵”,这些都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文字替代现象,需要理解其含义才能正确解读古文。
3. **词义辨析** - 如“趋”在文中的意思是“趋求”,“通”意为“抒发”,“诚”表示“确实”,“累”在这里是“积累,经历”的意思,理解这些词的准确含义对于理解文本至关重要。
4. **虚词用法** - 文中提到了虚词“乃”、“其”、“而”、“虽”的不同用法,如“乃”可以表示“才”或“竟然”,“其”可以指代“自己”或“它”,“而”可以表承接或修饰,以及“虽”作为连词表示假设。
5. **词类活用** - 如“衣”名词作动词(穿衣),“辱”使动用法(使……受辱),以及“固陋”形容词作名词(浅陋的见解),显示了古代汉语中词汇的多功能性。
6. **古今异义** - “富贵而名摩灭”、“发愤”、“行事”、“非常”等词在古文和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有所不同,理解这些词的古今差异有助于准确理解古文的含义。
7. **特殊句式** - 包括判断句(如“A项为判断句”)和被动句(如“灌夫受辱于居室”),了解这些句式的结构特点对于古文阅读和翻译很重要。
8. **名句填空** - 提供了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强调了生死的价值和个人历史记录的重要性。
9. **史学观念对比** - 通过司马迁放弃编年体,采用纪传体,反映出对“历史纪年法的史学观”(如“冰冷”、“必然性”、“逻辑”)和“人文的史学观”(如“慈悲”、“戏剧性”、“生灵”)的对比,突显了司马迁对个人命运和历史人性化的关注。
10. **文言文翻译** - 练习了将古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包括“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和“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这两句话,翻译能检验对古文的理解程度。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古文阅读的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句式、历史背景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对于学习和理解古代汉语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