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总结新人教版必修12019111436
2.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资源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上传者)
【知识点详解】 1.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主要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大部分被地面吸收,地面再以长波形式向大气散发热量。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吸收这部分长波辐射,使得大气增温。此外,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也能散射和吸收部分太阳辐射,对大气加热也有一定贡献。 2. 大气保温作用: 大气通过温室效应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和水汽能够吸收并再次辐射地面的长波辐射,使得热量在大气层内循环,防止热量过多地散发到宇宙空间。这导致夜间温度不会过度降低,起到了保温效果。 3. 大气削弱作用: 大气削弱作用是指太阳短波辐射在到达地面之前被大气中的气体分子、水汽、气溶胶粒子等吸收、反射和散射,降低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这一过程影响了地面的受热情况,高海拔地区因大气较薄,削弱作用较弱,所以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 4. 逆温现象: 逆温是大气中一种特殊现象,指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不降反升。通常发生在稳定的大气层中,如冷空气下沉到暖空气之上,或者夜间地面冷却后,暖空气在近地面形成一个稳定的逆温层。逆温现象会导致能见度降低,增加晨雾的形成,同时抑制空气垂直对流,使污染物难以扩散,加剧空气质量问题。在航空领域,低空逆温可能影响飞机起降,而高空逆温则有利于飞机平稳飞行。 5. 积云的形成: 积云是由对流作用产生的,当下垫面温度升高,地面水汽蒸发,上升的暖湿气流在对流过程中冷却,达到饱和点时水汽凝结成云。积云的云底高度受下垫面温度影响,温度高时对流活跃,积云出现频繁。 6. 积云出现频率: 积云在热带雨林地带出现频率最高,因为这些地区的气温高,对流活动强烈,水汽充足,有利于积云的形成。 7. 积云云底高度低值: 积云云底高度最低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此时地面温度最低,对流最弱,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也最低。 8. 影响昼夜温差的因素: - 地势高低: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大,因为大气较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相对较弱。 - 天气状况: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因为云层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夜晚的保温作用都较差。 - 下垫面性质:比热容大的下垫面(如水体)昼夜温差小,因为它们吸热和放热速度慢。 以上就是关于“同步精品课堂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总结新人教版必修12019111436”所涵盖的知识点详解,包括大气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大气削弱作用、逆温现象、积云形成及影响因素等内容。通过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球大气的各种现象,如气候、天气变化以及环境问题。
- 粉丝: 3815
- 资源: 59万+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