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解析】
1. **地理学中的冰川与冰山形成**:南极冰山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降水(主要是雪)积累后,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形成冰川,然后冰川在自身重量下流动,部分可能会断裂入海,形成冰山。这个过程涉及到了地球表面的水循环和冰川动态。
2. **南极冰山分布的影响因素**:南极冰山的分布主要受海陆分布影响,因为冰川主要在陆地上形成,然后漂浮在海洋上,所以冰山的分布与海岸线形态和海洋流动方向紧密相关。
3. **气候与植被分布**:根据描述,陕西省某山村位于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约400毫米,属于半干旱地区。在此环境下,茶树不适宜种植,因为茶树通常需要较高的湿度和酸性土壤,而这里气候较为干燥,不适合其生长。
4. **庭院经济生态系统效益**:该模式可以减小昼夜温差,通过增加树木覆盖,可以提供遮荫,减少直射阳光,保持土壤湿度,有利于作物生长;同时,树木可以吸收部分病菌,减少树木病害。
5. **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混合层**: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市中心温度高于周边郊区,形成城市混合层时,郊区的冷空气进入城市,破坏了近地面的逆温层,有利于污染物扩散,提高空气质量,同时使得城市混合层高度升高。
6. **城市混合层高度的最高时段**:在晴朗且无风的条件下,中午太阳辐射最强,城市表面升温最快,城市混合层高度也最高。
7. **轨道交通客流分布**:相对于工作日,北京市轨道交通周末的进站客流更加平稳,没有明显的早晚高峰期,反映了工作日通勤需求对轨道交通使用的影响。
8. **轨道交通长距离出行原因**:轨道交通长距离出行和进出站高峰小时系数偏高,可能源于城市居住与工作地点的分离,即职居分离,使得人们需要长距离通勤。
9. **湖泊冰层与气候变化**:近年来北方大湖冬捕时间延迟,可能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结冰时间推迟。
10. **湖泊捕鱼条件与位置关系**:对于大型湖泊,地势较高的区域水温更低,冰层可能更厚,因此③地(南部高地)可能更适合冬捕,而①②④地可能因水温较高,冰层较薄,渔获量相对较少。
11. **湖泊淡水属性分析**:博斯腾湖作为内陆淡水湖,其原因可能包括有河流流入和流出,保持水体交换,以及主要由冰雪融水补给,这些水体含盐量较低。
12. **自然村落分布**: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渭河平原多为平坦地区,而图示村落分布特点是分散且依山傍水,更符合成都平原的地理特征。
13. **土地利用类型**:根据村落特点,甲地靠近村落,可能是菜地;乙地可能为水田,用于种植水稻;丙地远离村落,可能为林地,用于保持水土和生态平衡。
14. **降水氘过量值季节变化**:氘过量值在湿季到干季转变时开始上升,表明湿季水分蒸发多,导致水中的氘浓度升高。
15. **5-6月氘过量值偏低原因**:可能是由于5-6月前期地表干燥,导致降水时的蒸发量相对较小,使得氘过量值降低。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地理学中的冰川形成、气候对植被的影响、城市热岛效应、轨道交通使用、气候变化对湖泊的影响、自然村落分布、土地利用以及同位素在气候研究中的应用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