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TCP/IP编程主要涉及到网络通信的核心概念和技术,包括网络历史、协议栈模型、TCP/IP协议族、Socket编程接口以及相关的地址格式和字节顺序。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阐述: **互联网的历史和发展** 互联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71年的ARPANET,它最初使用NCP协议进行通信。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NCP被TCP/IP协议所取代。1974年,TCP/IP协议被发布,并在1981年TCP/IP version 4成为标准,标志着现代互联网的开端。 **ISO/OSI七层协议模型与TCP/IP协议族** ISO/OSI模型是一个逻辑上将网络通信功能划分为七层的框架,而TCP/IP协议族则是一个四层模型。TCP/IP模型包括:网络接口层(对应OSI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对应OSI的网络层)、传输层(对应OSI的传输层)和应用层(对应OSI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和部分传输层)。TCP(传输控制协议)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UDP(用户数据报协议)则提供无连接服务。IP(Internet协议)负责信息的传递机制。 **Socket编程** 在Linux中,基于BSD Socket的网络编程是通过Socket函数来实现的。需要包含`<sys/types.h>`和`<sys/socket.h>`头文件。常用函数如: - `socket()`创建一个新的套接字。 - `bind()`将套接字与特定的IP地址和端口号绑定。 - `connect()`建立客户端到服务器的连接。 - `listen()`使服务器进入监听状态,等待客户端连接。 - `accept()`接收来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 `select()`监控多个套接字的活动。 - `recv(), recvfrom()`从套接字接收数据。 - `send(), sendto()`向套接字发送数据。 - `close(), shutdown()`关闭或停止套接字通信。 **网络地址** IP地址是互联网中节点的唯一标识,通常用点分十进制表示,例如202.112.58.200。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组成,分为四级。子网掩码用于确定IP地址所在的子网范围。MAC地址则是Ethernet协议中的物理地址,用于局域网内的通信。 **字节顺序** 计算机处理数据时,不同架构的CPU有不同的字节顺序,即主机字节顺序(HBO)。网络字节顺序(NBO)是为了解决跨平台通信中的兼容性问题,所有网络上的数据交换都使用统一的NBO,通常使用大端字节序。当数据在网络间传输时,需要进行字节顺序转换,例如`htonl()`, `ntohl()`, `htons()`, `ntohs()`等函数。 **其他概念** - **流(Stream)**:TCP提供面向连接的流式服务,数据以连续的字节流形式传输。 - **连接(Connection)**:TCP通信前需先建立连接,UDP则无此过程。 - **阻塞(Block)/非阻塞(Non-block)**: 在套接字操作中,可以选择是否阻塞等待数据。 - **同步(Synchronous)/异步(Asynchronous)**: 同步操作会等待结果返回,异步则允许同时执行其他任务。 - **IP地址分类**: IPv4地址有A、B、C、D、E五类,IPv6则扩展到了128位。 在实际编程中,开发者需要理解这些基本概念,以便正确地使用Socket函数进行网络通信。此外,还需要考虑错误处理、性能优化和安全措施等问题,确保应用程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剩余63页未读,继续阅读
- 粉丝: 0
- 资源: 2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
- 1
- 2
前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