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是针对我国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一套规范性文件,旨在确保这些公益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合法、高效,并维护其公益性质。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内容:
1. **总则**:明确了制度的制定目的,即适应市场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非营利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
2. **单位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收支需纳入预算,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方式。预算编制遵循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预算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
3. **收入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主要包括政府财政补助、医疗服务收入、药品销售收入等,所有收入都应合法合规获取,并严格按照规定纳入预算管理。
4. **支出管理**:支出预算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项目支出等,须合理安排,确保资金用于事业发展,同时强化绩效考核,控制不合理支出。
5. **收支结余管理**:结余资金的使用需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主要用于事业发展和改善服务条件,不能擅自挪用。
6. **资产管理**:对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进行有效管理,合理配置和利用,防止资产流失,维护国有资产权益。
7. **负债管理**:规范债务的举借、偿还,避免财务风险,确保负债规模在可控范围内。
8. **净资产管理**:关注净资产变动,确保其保值增值,体现机构的财务健康状况。
9. **财务清算**:在机构终止、合并、分立等情况下,进行财务清算,妥善处理财务关系。
10. **财务报告与分析**: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同时接受外部审计和社会监督。
11. **财务监督**:加强内部财务控制,定期进行财务自查,配合财政、审计等部门的外部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12. **附则**:包含未尽事宜的规定和解释权归属。
通过这些详细的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活动得以规范化,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促进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提供,保障人民健康权益。同时,这套制度也为政府监管提供了依据,有利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透明度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