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传统发酵技术**:传统发酵技术主要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多种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等,在固体、半固体或液体条件下进行食品制作,如酿酒、制酱、制醋等。我国有着丰富的酿酒文化,利用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已有悠久历史。然而,传统发酵过程中,由于缺乏严格的无菌操作,导致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类复杂,且过程控制缺乏标准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
2. **果酒与果醋制作**:果酒发酵主要由酵母菌完成,属于真核生物;果醋制作则主要由醋酸菌进行,属于原核生物。在酒精发酵后,若要进行醋酸发酵,需要提高温度并去除密封,让氧气进入。参与这两种发酵的微生物细胞结构中均含有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果酒和果醋的酸味来源不同,果酒主要是酒精代谢产物,而果醋则由醋酸菌将酒精转化为醋酸。
3. **微生物培养基制备**:培养基通常包含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但不是所有培养基都含有琼脂,琼脂是用于固体培养基的凝固剂。培养霉菌时通常需要酸性环境。培养皿的灭菌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而不是用70%酒精擦拭。倒平板时需待培养基冷却至接近室温,以防烫伤操作者和破坏培养基结构。
4. **微生物纯培养**:消毒只能杀死大部分微生物,而灭菌能杀死所有微生物。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过高可能会抑制微生物生长。固体培养基上的单菌落通常由单一微生物细胞繁殖而来。在实验室环境中,应避免在非实验区域进食和喝水,以防止污染。
5. **微生物选育与诱变**:通过诱变育种可以选育高产β-胡萝卜素的菌株,但并非所有诱变后的菌株都能在特定培养基上生长。选择较大、颜色深的菌落进行进一步培养可以筛选出高效菌株。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菌落计数和纯化。能在添加了β-紫罗酮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可能具有分解β-紫罗酮的能力,但不一定能产生更多β-胡萝卜素。
6. **微生物发酵**:SC菌株的生长与尼古丁浓度和环境条件(如O2浓度、pH)密切相关。在36小时时的菌体数量可能达到了环境容纳量。尼古丁作为碳源和氮源供SC菌株利用。
7. **微生物接种技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中,灼烧接种环次数多于划线次数,而涂布器需要先用酒精消毒后再灼烧。两种方法中,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进行菌落计数,但平板划线法不行。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时,因为多个细胞可能聚集形成一个菌落,故统计的活菌数通常少于实际活菌数。
8. **发酵工程**:单细胞蛋白是指通过微生物大规模培养获取的蛋白质资源。发酵工程可以通过诱变育种、基因工程等手段选育优良菌种。传统发酵与现代发酵工程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通常在受控条件下进行,但两者的本质都是微生物发酵。发酵条件通常包括温度、溶解氧、pH以及酶活性的控制。
9. **细胞分化**:生物体内细胞的分化是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不同细胞中基因并未发生改变,保持完整遗传信息。
10. **菊花组织培养**:菊花组织培养涉及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以实现植物再生。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控制光照、激素比例等条件,以促进不同阶段的细胞分化。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微生物的生长、发酵技术、微生物培养与接种方法、细胞分化和生物工程等多个方面,对于理解生物学科中的微生物学、生物技术及其应用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