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②可靠性判断:要鉴别信息所描述的事物是否存在、情况是否属实、数据是否准确、逻辑是否严密、反映是否客
观等;③影响因素:人类认知能力、主体心理状态、信息采集方法、信息传递过程等等;④可靠性的意义:因经过工
作人员之手,易变异,可靠信息对决策有价值。
3)先进性标准:①在时间上:新颖的信息更符合科学的一般规律,深入解释客观现象,从而正确地指导人类社会实
践活动;②在空间上:信息代表的成果水平领先,比如:世界水平的、国家水平的、地区水平的等等;③先进性标准
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无统一和固定尺度。4)适用性标准:①适用性:信息适合用户当前需要和便于利用的程度,是
信息使用者做出的价值判定;②适用性与用户需求的关系:由于信息需求的多样性,适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随机多变
的,受客观环境、科技经济水平、人和自然因素、机构管理水平的制约;③要求:优化选择时要密切注意用户信息环
境的变化,兼顾当前与长远需要,综合考虑适用性问题。
2、优化选择的方法:
定义:优化选择是对初选信息的鉴别、筛选和剔除,是对社会信息流的进一步过滤和深层次控制。
任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信息流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1)比较法:①比较的解释:对照事物,以提示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②目的:判定信息的真伪、鉴别信息优劣,
从而排除虚假信息,去掉无用信息。③可比较的事项:时间(新)、空间(大)、来源(权威)、形式(口头、实物、
出版发行物的可靠性程度不同)等等。
2)分析法:通过对信息内容的分析而判断其正确与否、质量高低、价值大小等。如某事件产生的背景、发展因果、
逻辑关系或构成因素、基础水平和效益功能等进行分析,说明其先进性和适用性,从而辨清优劣,达到选择的目的。
3)核查法①通过对有关信息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审核查对来优化信息质量。②实施方法:一是核对有关原始材料或主
要论据,检查有无断章取义或曲解原意等情况;二是按该信息所述方法、程序进行可重复性检验;三是深入实际对有
关问题进行调查核实。
4)引用摘录法:①定义:从著名检索系统摘引的或综述评论文章中有所反映的信息选择。②原因:信息的相互引用
表明了各信息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一般来说,被引次数较多或被本学科专业权威出版物引用过的信息质量较高。
5)专家评估法:①定义:是对某些内容专深且又不易找到佐证材料的信息选择方法。②实施:请有关专家学者运用
指标评分法、德尔斐法、技术经济评估法等进行评价,以估测其水平价值,判断其可靠性、先进性和适用性。③ 适用:
因其费用大,一般只用于十分重要信息的选择。
二、确定标识:
原因:经过优化选择的信息要进行加工整理,确定每件信息在社会信息流这一时空隧道中的位置,以便使人们在需
要时能通过各种方便的形式查询、识别并获取该信息。
标识的来源:1)信息外表特征:名称、类型、表现形式、生产者、产地、日期、编号等;2)信息内容特征:是该
项信息所涉及的中心议题和学科属性等。3)每件信息与其他信息不同点就是因外表与内容特征各不相不同,检索系
统中的记录可按标识排序,方便查找。
1、描述项目的确定:1)描述项目:信息外表或内容的各特征即为描述项目。2)类型:①初等项目:不能再进一步
拆分的特征,也被称之为子项目,带有“天然”性。②复合项目:由若干初等项目构成的综合性特征,人为将一些子项
目归并在一起表示信息的特征组合。3)记录:经过对一条信息特征的标引和描述、并将其结果记载在某种载体上、
按某种顺序与其它信息的标引和描述结果排列起来的检索系统(数据库、检索工具、搜索引擎、镜像站点)中的一个
单位。(文献信息数据库的记录中描述信息特征的项目最为规范、标准。)
4)作用:任何一个描述项目都可能成为数据库的检索入口。描述项目的选取恰当与否,不仅关系到能否准确地代表
所描述的信息,而且影响到数据库的功能和检索效果 。
5)选取原则:
(1)完整性原则:①事项完整:尽可能把保证信息完整度所必需的事项作为必选项选出;②任选项充分表征:再根
据需要选取一定的任选项来更充分地表征整个信息。
(2)标准化原则:①要求:按照有关国际和国家标准的规定做工作;②实施:了解和掌握已制定的各种标准,保
评论1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