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关于2021年高考历史复习的学案,主要关注的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演变,特别是君主专制下的中枢机构、地方体制以及选官和监察制度的完善。以下是详细的知识点解析:
1. 君主专制下中枢机构的演变:
-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奠定了中央官制的基础,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别掌管行政、监察和军事,而皇帝拥有最高权力。
- 西汉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丞相权力,加强皇权。
-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强化皇权,尚书省下设六部执行国家事务。
- 宋朝通过设立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等,进一步分割相权。
- 元朝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 君主专制下地方体制的变革:
- 秦朝实行郡县制,强化中央集权,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守和县令。
- 汉代初期的郡国并行制导致了地方势力壮大,后通过“推恩令”解决。
- 唐代出现藩镇割据,宋朝通过派遣文臣、设置通判、转运使等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 元朝的行省制度进一步巩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明朝则废行省,设三司。
3. 古代选官和监察制度的完善:
- 夏商周时期的世官制基于血缘,后发展为军功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最终到科举制,以才学为选拔标准。
- 监察制度从中央的御史大夫到地方的刺史、道、路等,不断扩大监察范围,如宋代谏官的监管对象扩大到包括宰相。
这些知识点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从分封制向中央集权的转变,以及君权与相权的斗争过程中,如何通过制度改革来强化皇权。同时,选官制度的演变反映了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变化,而监察制度的完善则体现了对官员行为的规范和对中央权力的维护。对于高考历史复习,考生需要理解这些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背后的政治逻辑,以便深入分析历史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