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验收、付款等环节,确保资产购置的合理性与合规性。资产使用过程中要进行定期盘点,防止资产流失。对于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等,高校需建立完善的无形资产管理机制,明确产权归属,防止侵权行为,同时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6. 经济合同管理。高校在签署经济合同时,应确保合同内容的合法性、有效性,避免合同纠纷。合同的签订、变更、终止等环节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确保合同的执行符合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同时,高校应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负责合同的归档、查询和履行情况的监督,防止因合同管理不善带来的财务风险。
7. 基本建设管理。高校的基本建设项目应严格遵循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可行性研究、立项审批、招投标等程序。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控制工程造价,防止超预算现象。同时,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基建项目审计机制,对项目的进度、质量和资金使用进行全程监控,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和项目质量。
8. 风险管理。高校在财务管理中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识别潜在的财务风险,如资金流动性风险、投资风险、负债风险等,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通过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策略的制定,降低财务风险对高校稳定运行的影响。
9. 信息化建设。高校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和分析,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财务信息的共享,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强化内部控制,防止舞弊行为。
10. 内部审计监督。高校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对财务活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审计,以确保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不仅可以检查财务报表的准确性,还能评估内部控制的效果,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财务管理的持续改进。
总结起来,内部控制视角下的高校财务管理涉及预算管理、科研经费管理、资产管理、基本建设管理、现代化控制手段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财务制度和流程,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防范财务风险,保障高校的健康发展。高校应不断优化和完善财务管理机制,提升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坚实的财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