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高中政治课程《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主要探讨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本质以及运动与规律的关系。以下是对该课程中涉及的关键知识点的详细解释:
1. **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无论是可见的天体、生物,还是微观粒子,它们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和发展都是物质运动的结果,而非由超自然力量创造。
2. **物质的含义**: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能被人们感知和认知的实体。它是世界的本原,是构成世界的基础。
3.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物质运动的一部分,是由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的。劳动是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体现在社会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等方面。
4. **运动的含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指的是宇宙间所有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无论是宏观物体的位置变化,还是微观粒子的运动,都体现了物质的运动状态。
5. **静止的含义**:静止是相对于特定参照系而言的相对稳定状态,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静止是暂时的,相对的,与运动相辅相成。
6. **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7. **运动与规律的关系**: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规律揭示了运动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趋势。遵循规律,人类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8. **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9. **方法点津**:在学习哲学时,可以采用比较分析法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实际中违反客观规律的现象。
10. **重点难点**:理解和证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及理解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11.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升理解和分析哲学观点的能力,学会运用基本原理进行抽象思考,提高收集和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规律的能力。
1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认同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理解并尊重客观规律,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探究、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意识到自然和社会的变化都有其内在的物质基础和规律性,从而形成尊重自然、遵循规律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