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行业深度报告中的知识点详细解析: 一、工业机器人行业现状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15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6.6万台,全球市场占比达到26.66%,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销售国。此现状的形成是由人口结构变化、技术进步和政策扶持共同驱动的。尽管与工业发达国家的机器人密度(普遍200台/万名工人)相比,我国市场仍有近5倍的增长空间,但是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核心技术能力缺失,导致本土工业机器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 二、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结构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主要由本体、伺服电机、减速机、控制器和传感器等构成,其中核心零部件是产业链布局的关键。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伺服电机、精密减速机和控制器,它们的成本占整个机器人成本的70%以上。目前,日本和欧洲的几大工业机器人企业(发那科、安川电机、库卡和ABB)在市场中具有主导地位,占据了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而我国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核心零部件进口替代机会分析 尽管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目前依赖核心零部件进口,但是国产化的进程已经开始,并有望逐步实现。控制器与国外产品的差距最小,有望首先实现进口替代;伺服系统自主配套能力正在增强,但全面替代进口仍然面临难度;精密减速机国产化替代进口的难度最大。对于本体制造商而言,随着国产核心零部件的替代进程推进,国内企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具备向产业链上游延伸能力的企业将具有爆发潜力。 四、系统集成商的发展机会 系统集成商由于其本地化服务的优势,在3C产业中有望重构竞争格局。汽车行业仍存在较大的机器人需求增长空间,但短期内国内厂商难以打破国际巨头的垄断局面。国内系统集成商依托3C产业的快速增长和自动化水平低的现状,有望成就下一个风口。 五、投资策略及推荐企业 鉴于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国产机器人成本受核心零部件进口溢价影响较大,投资策略应聚焦于掌握上游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的企业,专注细分领域和具备向产业链上游拓展能力的本体制造企业,以及具备规模优势的系统集成企业。报告特别推荐了北超伺服、伯朗特、利和兴、拓斯达、上海君屹和江苏北人等企业。 综合来看,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是破局之道。报告预测未来5到10年,随着产业链的完善和技术的进步,本土工业机器人企业有望实现更快的发展,并逐步改变目前的市场格局。
- 粉丝: 0
- 资源: 2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