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卫星遥感技术预报作物低温冷害的研究成果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992年,沈阳区域气象中心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将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作物低温冷害的预报工作中,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不仅在国内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还对辽宁省乃至全国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 二、研究成果概述
- **关键技术**: 该项研究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结合大气科学中的关键参数(如极低面积指数、500百帕高度场、北半球海冰面积、太阳黑子相对数、太平洋海温距平等)作为预报因子,建立了低温统计预报模型。
- **数据来源**: 研究过程中使用了NOAA-N卫星的AVHRR热红外通道资料来获取下垫面温度分布图,这些资料有助于连续、定量地监测温度变化。
- **预报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该模型成功预测了1990年夏季的气温,并且能够较为准确地估算当年的农业产量,显示出良好的预报性能。
#### 三、技术创新点
- **创新性**: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低温冷害预报信息在国内尚属罕见,特别是利用太平洋海温和大范围海冰资料进行预报的技术在国内首次得到应用。
- **实用性**: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的数据可以实现对大面积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持续监测,这对于预防低温冷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 **扩展性**: 研究还探讨了如何利用气象卫星信息进行植被类型识别和作物长势监测等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 四、应用前景
- **农业监测**: 未来可以通过更加精细化的遥感数据分析,提高作物低温冷害的预警能力,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智能决策**: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开发出更加智能化的农业管理系统,帮助农民及时调整种植策略,优化资源配置。
- **环境研究**: 卫星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制定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五、总结
1992年的这项研究成果标志着我国在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作物低温冷害预报方面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它不仅展示了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气象领域的巨大潜力,也为后续相关研究和技术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