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法处理煤炭地下气化废水试验研究

preview
需积分: 0 1 下载量 12 浏览量 更新于2020-06-01 收藏 799KB PDF 举报
为解决气化污水在向气化炉回注过程中油及灰尘对管道的堵塞和腐蚀问题,利用河北大城煤炭地下气化冷凝水进行絮凝试验研究。以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作为絮凝剂和助凝剂,研究了不同pH值及在相应pH值下加入100mg/L的PAC后污水Zeta电位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絮凝剂PAC使用的最佳pH值在7左右;对比不同PAC和PAM的投加量,研究其除尘除油的能力,当絮凝剂的投加量为100mg/L、助凝剂的投加量为3mg/L时,废水中的含油量由2060mg/L降至1174mg/L,除油率达43%,含尘量由600mg/L降至96mg/L,除尘率达84%,此时PAC和PAM为最佳用量组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因其高效环保的特点,成为煤炭资源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该技术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处理问题,尤其是其中的油和灰尘对管道的堵塞及腐蚀问题,一直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本文以“絮凝法处理煤炭地下气化废水试验研究”为题,深入探讨了絮凝法在处理此类废水中的应用,通过实验研究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作为絮凝剂和助凝剂,在不同pH值和不同投加量下对废水中油和灰尘的去除效果。 研究首先关注了pH值对絮凝效果的影响。众所周知,絮凝剂的作用与水的pH值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发现,最佳pH值接近中性,约为7,这是PAC活性最高的pH值区间,能够有效地中和带电粒子,促进油和灰尘颗粒的聚集。在这一pH环境下,加入100mg/L PAC后,废水中Zeta电位的变化为絮凝效果提供了直观反映,揭示了电荷中和作用在絮凝过程中的关键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除油除尘效果,研究探讨了PAC和PAM的投加量。实验结果显示,当PAC投加量为100mg/L、PAM投加量为3mg/L时,废水中的含油量和含尘量得到了显著降低。含油量由2060mg/L降至1174mg/L,除油率达到了43%,含尘量由600mg/L降至96mg/L,除尘率则高达84%。这一数据表明,PAC与PAM的配比对改善絮凝效果至关重要,两者的协同作用能够大幅提高废水中悬浮物的去除效率。 絮凝法在处理煤炭地下气化废水中展现出了显著的效果。该技术不仅减轻了废水对管道的堵塞和腐蚀问题,而且通过优化絮凝剂的使用条件和配比,为废水处理提供了高效且经济的解决方案。对于煤炭地下气化工艺而言,这不仅有助于保障工艺的正常运行,还为该技术的环保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此外,本研究还为其他工业废水处理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精细化调节絮凝剂的种类、pH值以及投加量,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废水特征调整实验参数,从而达到最佳的废水处理效果。在未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的提升,絮凝法在废水处理领域中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为解决多种复杂废水处理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