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


-
本文采用窄带滤波器测定了CO_2-N_2放电管在CO_2激光照射下的光电流信号,并用二阶微分网络法测量了相应的电子能量分布,认为:CO_2-N_2气体放电管中,光电流信号的产生是由于处在电子激发态上的CO_2分子和N_2分子受到10.6μm激光扰动,逐级电离的速率发生变化所致。

1.24MB
CO
2021-02-06Variation of radial profiles of optogalvanie signals with the current,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in a CO2-discharged positive column has been investigated. An equation of the CO2 radial OGS is given, the radial distributions of electros density in CO2 positive column have been calcula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electron density was converged to the axis of the column with rising pressure and current. The experimentel results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theory on gas dischkrge.
274KB
预报煤炭自燃的CO指标气体临界值研究
2020-05-27CO气体作为预报煤炭自燃的指标气体在煤矿中已被广泛使用,但有些矿井回采面上隅角始终存在CO气体,甚至超出矿业安全规定的临界指标,特别是在综采或综放工作面这一现象更明显,尽管采取多种防灭火措施,只能使CO气体涌出量减少而不能消除CO的产生,为了解其原因,在实验室做了不同煤种低温氧化实验,通过实验发现有些煤种在常温氧化条件下就会出现CO气体,甚至出现的CO量还很大,且随着煤的氧化时间的延长,产生CO气体强度在降低。为了及时准确、可靠预报煤炭自然发火,合理选择CO指标气体临界值是关键。利用多阀气相色谱仪检测常温条件下不同煤种氧化放出的CO气体量,对合理的CO指标气体的临界值进行了研究,确定不同情况下CO的临界值。
191KB
综采工作面采空区CO浓度异常升高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2020-07-08基于大柳塔煤矿22102综采面采空区内部CO浓度在短时间内持续上升的现象,采用SF6检漏技术探测CO来源,利用便携仪及CO探测器探测22102工作面CO气体的浓度。结果表明:22102综采面采空区的高浓度CO来源于五当沟地表排矸场,为降低CO浓度,提出了地面打钻注浆封堵、注氮灭火和采用均压通风技术等措施降低CO浓度,同时要求提高工作面推进速度以减少CO产生,保证工作面正常生产。
30KB
阿拉伯数字转换成英文和大写
2004-07-31我自己写的一个把excel表中阿拉伯数字转换成英文和大写。 主要应用在财务方面,小数点保留2位
857KB
长山子煤矿1121综放工作面上隅角CO超限原因分析与治理方法
2020-05-121121综放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尤其在初采初放期间,多次在工作面上隅角发生CO超限。为探索CO超限属采空区煤炭自燃还是爆破炮烟等其它原因造成的,对上隅角CO超限区域气体进行了长达2个月的采样化验、加强了监测,并采取多项措施,结果表明:通过降低采空区漏风风量的措施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煤炭氧化作用,但效果不明显,鉴于CO可能来自采空区煤炭的缓慢自燃氧化和掘进炮烟的现状,决定采用加大上隅角风量有效控制了上隅角CO持续超限的问题。
8KB
coif小波选择
2014-09-21选择比较了coif的信号的去噪处理情况,可以从中筛选出适合的coif小波,并输入信噪比和均方根误差
278KB
煤层中CO气固耦合渗流规律研究
2020-07-15基于气固耦合理论,从煤的微观结构和宏观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对煤层中CO的渗流规律的综合耦合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CO浓度超标的煤层变质程度较低,侧链和含氧官能团丰富,含有大量封闭孔和半封闭的气孔,同时煤层中CO渗透率远远小于瓦斯渗透率,为CO在煤层中积聚创造了条件;CO渗透率与气体压力之间呈指数形式逐渐减小,与煤层中瓦斯渗流规律大体一致;温度对煤层中CO渗流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有明显的积聚现象,这与瓦斯的渗流规律大相径庭,对煤层中CO超限现象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1.59MB
100小时学会SAP(FI_CO_MM_PP_SD)打包下载
2012-07-18100小时学会SAP(FI_CO_MM_PP_SD)_00001 100小时学会SAP(FI_CO_MM_PP_SD)_00002 100小时学会SAP(FI_CO_MM_PP_SD)_00003 100小时学会SAP(FI_CO_MM_PP_SD)_00004 100小时学会SAP(FI_CO_MM_PP_SD)_00005 100小时学会SAP(FI_CO_MM_PP_SD)_00006 100小时学会SAP(FI_CO_MM_PP_SD)_00007 100小时学会SAP(FI_CO_MM_PP_SD)_00008
8.50MB
RD161 - CO2144_WiFi_Ext_Modem_16_4420_20(含原理图)
2009-09-15RD161 - CO2144_WiFi_Ext_Modem_16_4420_20(含原理图)RD161 - CO2144_WiFi_Ext_Modem_16_4420_20(含原理图)RD161 - CO2144_WiFi_Ext_Modem_16_4420_20(含原理图)RD161 - CO2144_WiFi_Ext_Modem_16_4420_20(含原理图)RD161 - CO2144_WiFi_Ext_Modem_16_4420_20(含原理图)RD161 - CO2144_WiFi_Ext_Modem_16_4420_20(含原理图)
174KB
SAP CO模块信息系统配置
2009-09-26SAP CO模块信息系统 配置详述。对SAP CO模块信息系统配置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
270KB
南昌大学第五届高等数学竞赛的试题
2009-07-19南昌大学第五届高等数学竞赛各类别的试题~大家看看吧~希望有帮助哦
249KB
柳塔煤矿工作面回风隅角CO涌出规律研究
2020-06-01为有效防治柳塔煤矿工作面回风隅角CO超限及煤层自燃,以12109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现场实测等研究方法,阐述了柳塔煤矿煤层自燃及回风隅角CO异常涌出现状,分析得出了采空区浮煤氧化和井下胶轮车作业尾气排放是回风隅角CO的主要来源;研究了季节性气候变化、工作面推进速度、井下胶轮车数量及其他矿井条件对CO涌出量的影响并理论上分析了其影响机制;结合工作面开采的实际条件,提出了控风堵漏与快速惰化联动为主的防治采空区自燃与回风隅角CO超限的关键技术。
845KB
SAP FI/CO基础资料
2009-12-22SAP FI/CO基础资料,SAP FI/CO基础资料,SAP FI/CO基础资料
233KB
风量对煤低温氧化中CO产出影响的试验研究
2020-07-18为了研究风量对煤低温氧化自燃过程的影响,采用程序升温的方法将煤温控制在恒温条件下,通过逐渐减小风量的手段,比较了CO绝对产生量随煤温和风量的变化规律,确定了不同煤温时的当量风量,并根据CO增长率变化确定了煤自燃的临界温度。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基于CO绝对产生量和风量,推导了煤活化能的表达式,得出了煤温、CO绝对产生量、风量和活化能四者之间的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CO绝对产生量随风量的增大而增大,超过当量风量后,CO绝对产生量基本保持不变;煤温越高,煤自燃所需的当量风量越大。该研究对深入探索煤自燃机理和指导现场煤自燃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172KB
工作面上隅角CO浓度预测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2020-07-18为建立工作面上隅角CO气体浓度的定量计算模型,以煤氧化过程中CO气体产生机理为理论依据,分析了开采工作面CO气体来源及影响因素,综合煤自燃的内因和外因条件,以采空区煤自燃"三带"分布参数和煤自燃氧化特征参数为计算依据,建立了工作面上隅角CO气体浓度值的计算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灵武矿区不同回采工艺工作面上隅角CO气体浓度进行了计算,计算参数和实测值相比其相对误差在12%以内。
242KB
SAP FI/CO入门资料
2009-02-18资源描述:介绍了SAP FI/CO模块最主要功能的设置,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1.41MB
Co(OH)2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2020-06-15超级电容器是目前正在大力研究发展的一种高效环保型电容器。为探索Co(OH)2作为替代传统贵金属材料的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可行性与优点,本文以氯化钴为原料,通过水浴法制备了Co(OH)2粉末,利用SEM和XRD对Co(OH)2粉末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其组分,通过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方法测试了Co(OH)2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实验制得的Co(OH)2为不规则的片状结构,材料结构较为疏松,内部空隙较多,利于电化学反应的进行;测得材料单电极比电容在60 m A/cm2时高达162.5 F/g,恒流充放电比电容保持率为84.1%,其循环稳定性能好,是一种优异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918KB
采空区CO分布规律的数值分析及其应用
2020-05-01为研究煤矿采空区内CO的分布规律,以某煤矿为例构建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布置工作面、支架部分以及回风巷不同高度的监测点,利用Fluent模拟不同监测点的CO浓度百分比。研究结果表明,在距工作面较近的采空区内CO呈现向回风侧运移的趋势,从进风侧向回风侧CO浓度逐渐增大,在上隅角处达到最大;上隅角和回风巷是整个煤矿CO浓度较高的区域;在垂直方向上,CO浓度随高度的变化呈线性关系,但CO浓度整体变化较小;上隅角处产生的浮力、风流呈现涡流形式,造成上隅角CO积聚。
810KB
合成气中的硫对Ni(111)表面上CO甲烷化的影响
2020-05-30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方法,对硫覆盖度为0.22的Ni(111)表面上合成气甲烷化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描述了Ni(111)含硫表面上各种反应分子和可能中间体的稳定构型,相对于Ni(111)表面,反应物CO的吸附能降低了0.30eV,而重要中间体CH2,CH3和HCO吸附能分别下降了0.11eV,0.24eV和0.23eV.得出在0.22mL硫覆盖度的Ni(111)表面上CO通过加氢反应生成甲烷的最优路径为:CO+4H→HCO+3H→CH2O+2H→CH3O+H→CH3+H→CH4,而在Ni(111)洁净表面甲烷化时,HCO的进一步加氢则容易生成CHOH,这说明表面S原子的存在使CO甲烷化的路径发生了改变.
207KB
HT-L粉煤气化合成甲醇中CO变换的数值研究
2020-05-27以国内某煤化工企业为实例,应用Aspen Plus工业系统流程软件对HT-L粉煤气化合成甲醇工艺中CO变换反应进行模拟,应用RK-SOAVE和ELECNTL的物性方法计算在特定条件下经过变换反应后CO含量.计算结果显示:在设定温度为210℃,压力为3.6MPa的条件下,CO变换反应前后CO气体的摩尔分数由69.578%降为19.700%,此时符合后续合成甲醇工艺条件的要求;同时与实验结果相比,提出模型能很好地模拟CO变换反应.
-
下载
2019摄影行业洞察白皮书.pdf
2019摄影行业洞察白皮书.pdf
-
下载
2020年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报告.pdf
2020年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报告.pdf
-
下载
2019年中国电力与公共事业行业并购活动回顾及未来展望.pdf
2019年中国电力与公共事业行业并购活动回顾及未来展望.pdf
-
下载
2019年中国人造肉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pdf
2019年中国人造肉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pdf
-
下载
2020年2月IPO统计报告-清科-202003.pdf
2020年2月IPO统计报告-清科-202003.pdf
-
下载
2020大中华区房地产市场展望-世邦魏理仕-202003.pdf
2020大中华区房地产市场展望-世邦魏理仕-202003.pdf
-
下载
2020可自行编辑的营销日历.xlsx
2020可自行编辑的营销日历.xlsx
-
下载
2020年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形势展望.pdf
2020年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形势展望.pdf
-
下载
2019年中国区块链产业园投资前景研究报告.pdf
2019年中国区块链产业园投资前景研究报告.pdf
-
下载
2020年中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报告-艾瑞-202003.pdf
2020年中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报告-艾瑞-202003.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