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pidIO互连构架是一种基于可靠性的开放式标准,可应用于连接多处理器、存储器和通用计算平台。Tundra公司的TSI578是第三代交换机芯片,可支援串行RapidIO的处理器与周边设备互连。文中简要介绍了基于TSI578芯片的RapidIO交换模块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并对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介绍。 《基于TSI578的串行RapidIO交换模块设计》 RapidIO互连架构,作为一种基于可靠性的开放式标准,广泛应用于多处理器、存储器及通用计算平台的连接,旨在提供高效率、高稳定性的数据传输。Tundra公司的TSI578交换机芯片是实现这一构架的关键组件,其作为第三代产品,支持串行RapidIO,能有效连接处理器和周边设备,提供高达80Gb/s的聚合带宽。 TSI578芯片的灵活性在于其可配置的端口,能够适应不同的速度和宽度,包括8个4X模式或16个1X模式的端口,速率可设定为1.25Gb/s、2.5Gb/s或3.125Gb/s,确保了系统间的高效通信。此外,其群播功能提升了分布式处理性能,通信流监控功能则优化了性能和光纤管理。其低功耗SerDes设计进一步增强了能源效率。 硬件设计方案中,TSI578为核心,配备两片FPGA和一片CPU。CPU和FPGA通过SRIO接口与TSI578连接,形成四端口的SRIO接口,实现与背板的数据交换。电源设计包括1.2V内核电源、3.3V数字I/O电源和3.3V模拟SERDES电源,采用DC-DC电路降低功耗,并通过ISL6123控制上电时序。时钟设计涉及156.25MHz的差分时钟和100MHz的共模时钟,以及用于生成所需差分时钟的AD9516芯片。复位设计中,外部和手动复位信号共同控制FPGA和其他芯片的复位。 信号完整性是高速电路板设计的关键。原理图设计阶段,需考虑反射和地弹效应,通过阻抗匹配和去耦电容进行处理。而在PCB设计阶段,布线前后的仿真分析更为重要,确保信号质量不受影响。这包括选择合适的布线策略,避免信号路径的串扰,以及合理布局以减小噪声影响。 基于TSI578的串行RapidIO交换模块设计融合了高性能的交换技术、灵活的硬件配置和严谨的信号完整性考量,为构建高效、可靠的网络通信系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实际应用中,这样的设计可以满足通信系统对高带宽、低延迟的需求,同时降低了系统成本,提升了整体性能。



















- 粉丝: 5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我的收藏
我的下载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 移动互联网媒体介绍V(1).pptx
- matlab的人脸识别技术的实现(1)(1).doc
- 数据库设计在网站开发中的应用(1).docx
-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发展史(1).docx
- 基于matlab的数字信号处理软件平台在地球物理学科教学中的尝试与探索(1).docx
- 电子商务创新性教学思索(1).docx
- 互联网在轨道交通信号及控制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索(1).docx
- 【推荐下载】工业革命颠覆军事-人工智能成美国主导军事地位的核心(1).pdf
-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基于plc的垂直循环式立体车库设计(1).doc
- 人工智能在中建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及思考(1).docx
- 基于互联网的信托公司业务转型发展研究(1).docx
- 互联网带货法律风险的探讨(1).docx
-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说明书—齿轮传动建模与仿真(1)(1).doc
- 《Java面向对象课件》(1).ppt
- 大学校园通信基础网络建设方案(1).doc
- 计算机顶岗实习报告(通用15篇)(1).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