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波函数对瞳面相位差波前传感器相位恢复效果的影响


-
选择合适的滤波函数是瞳面相位差波前传感器成功实现的关键。以建立的瞳面相位差波前传感器模型为基础,采用模式法进行波前相位的恢复,考察不同类型、不同大小滤波函数对波前恢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滤波函数种类的选择对传感器相位恢复效果的影响不大,在合适的大小范围内,都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恢复精度,如离焦作为滤波函数时,其峰谷(PV)值在(2π±π)rad范围内;球差作为滤波函数时,PV值在小于等于π rad范围内。同一种滤波函数,当其大小超过一定范围时,如离焦大于3π rad、球差大于π rad时,随着其大小的增加,相位恢复精度逐步降低。具体应用时,可根据实现的成本和制作难易程度在滤波函数大小合适的范围内确定滤波函数的种类。

245B
最小二乘滤波算法(正弦波)
2014-04-10本代码是基于matlab开发的,利用最小二乘法对信号进行鉴别相位差,精度高,抗干扰性强
197KB
10种常用的滤波算法(C代码)
2019-04-071、限幅滤波法(又称程序判断滤波法) A、方法: 根据经验判断,确定两次采样允许的最大偏差值(设为A) 每次检测到新值时判断: 如果本次值与上次值之差A,则本次值无效,放弃本次值,用上次值代替本次值 B、优点: 能有效克服因偶然因素引起的脉冲干扰 C、缺点 无法抑制那种周期性的干扰 平滑度差 2、中位值滤波法 A、方法: 连续采样N次(N取奇数) 把N次采样值按大小排列 取中间值为本次有效值 B、优点: 能有效克服因偶然因素引起的波动干扰 对温度、液位的变化缓慢的被测参数有良好的滤波效果 C、缺点: 对流量、速度等快速变化的参数不宜 3、算术平均滤波法 A、方法: 连续取N个采样值进行算术平均运算 N值较大时:信号平滑度较高,但灵敏度较低 N值较小时:信号平滑度较低,但灵敏度较高 N值的选取:一般流量,N=12;压力:N=4 B、优点: 适用于对一般具有随机干扰的信号进行滤波 这样信号的特点是有一个平均值,信号在某一数值范围附近上下波动 C、缺点: 对于测量速度较慢或要求数据计算速度较快的实时控制不适用 比较浪费RAM 4、递推平均滤波法(又称滑动平均滤波法) A、方法: 把连续取N个采样值看成一个队列 队列的长度固定为N 每次采样到一个新数据放入队尾,并扔掉原来队首的一次数据.(先进先出原则) 把队列中的N个数据进行算术平均运算,就可获得新的滤波结果 N值的选取:流量,N=12;压力:N=4;液面,N=4~12;温度,N=1~4 B、优点: 对周期性干扰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平滑度高 适用于高频振荡的系统 C、缺点: 灵敏度低 对偶然出现的脉冲性干扰的抑制作用较差 不易消除由于脉冲干扰所引起的采样值偏差 不适用于脉冲干扰比较严重的场合 比较浪费RAM 5、中位值平均滤波法(又称防脉冲干扰平均滤波法) A、方法: 相当于“中位值滤波法”+“算术平均滤波法” 连续采样N个数据,去掉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 然后计算N-2个数据的算术平均值 N值的选取:3~14 B、优点: 融合了两种滤波法的优点 对于偶然出现的脉冲性干扰,可消除由于脉冲干扰所引起的采样值偏差 C、缺点: 测量速度较慢,和算术平均滤波法一样 比较浪费RAM 6、限幅平均滤波法 A、方法: 相当于“限幅滤波法”+“递推平均滤波法” 每次采样到的新数据先进行限幅处理, 再送入队列进行递推平均滤波处理 B、优点: 融合了两种滤波法的优点 对于偶然出现的脉冲性干扰,可消除由于脉冲干扰所引起的采样值偏差 C、缺点: 比较浪费RAM 7、一阶滞后滤波法 A、方法: 取a=0~1 本次滤波结果=(1-a)*本次采样值+a*上次滤波结果 B、优点: 对周期性干扰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适用于波动频率较高的场合 C、缺点: 相位滞后,灵敏度低 滞后程度取决于a值大小 不能消除滤波频率高于采样频率的1/2的干扰信号 8、加权递推平均滤波法 A、方法: 是对递推平均滤波法的改进,即不同时刻的数据加以不同的权 通常是,越接近现时刻的数据,权取得越大。 给予新采样值的权系数越大,则灵敏度越高,但信号平滑度越低 B、优点: 适用于有较大纯滞后时间常数的对象 和采样周期较短的系统 C、缺点: 对于纯滞后时间常数较小,采样周期较长,变化缓慢的信号 不能迅速反应系统当前所受干扰的严重程度,滤波效果差 9、消抖滤波法 A、方法: 设置一个滤波计数器 将每次采样值与当前有效值比较: 如果采样值=当前有效值,则计数器清零 如果采样值当前有效值,则计数器+1,并判断计数器是否>=上限N(溢出) 如果计数器溢出,则将本次值替换当前有效值,并清计数器 B、优点: 对于变化缓慢的被测参数有较好的滤波效果, 可避免在临界值附近控制器的反复开/关跳动或显示器上数值抖动 C、缺点: 对于快速变化的参数不宜 如果在计数器溢出的那一次采样到的值恰好是干扰值,则会将干扰值当作有效值导入系统 10、限幅消抖滤波法 A、方法: 相当于“限幅滤波法”+“消抖滤波法” 先限幅,后消抖 B、优点: 继承了“限幅”和“消抖”的优点 改进了“消抖滤波法”中的某些缺陷,避免将干扰值导入系统 C、缺点: 对于快速变
44KB
ADC滤波算法.rar
2020-05-03AD滤波算法函数模块说明: 一、该模块包含滤波算法有:中位值滤波、中位值平均滤波、递推平均滤波、一阶滞后滤波。用户可根据项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滤波算法。 1.1、中位值滤波:连续采样N次(N取奇数),把N次采样值按大小排列,取中间值为本次有效值。适用范围能有效克服因偶然因素引起的波动干扰,对温度、液位的变化缓慢的被测参数有良好的滤波效果。不过对流量、速度等快速变化的参数不宜。 1.2、中位值平均滤波:连续采用N个数据,去掉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然后计算N-2个数据的算术平均值。适用范围:对应偶然出现的脉冲性干扰,可消除由于脉冲干扰所引起的采样值偏差。但是测量速度较慢, 比较浪费RAM。 1.3递推平均滤波:把连续取N个采样值看成一个队列,队列的长度固定为N,每次采样到一个新数据放入队尾,并扔掉原来队首的一次数据,把队列中得N个数据进行算术平均运算,就可以获得新的滤波结果。 适用范围:对周期性干扰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平滑度高,适用于高频振荡的系统。缺点是灵敏度低,对偶然出现的脉冲性干扰的抑制作用较差,不易消除由于脉冲干扰所引起的采样值偏差,不适用于脉冲干扰比较严重的场合。 1.4、一阶滞后滤波:对周期性干扰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适用于波动频率较高得场合。缺点就是相位滞后,灵敏度低,滞后程度取决于a的大小,不能消除滤波频率高于采样频率1/21/2的干扰信号。本次滤波结果result=(1-a)*本次采样值+a*上次值。a=(0~1)
182KB
几种基于FFT的频率估计方法精度分析
2013-09-13介绍了噪声背景中正弦信号频率估计的方差下限,对利用FFT主瓣内两条幅度最大谱线进行插值的频率估 计方法(Rife-Jane方法和Quinn方法)以及利用FFT相位进行频率插值的方法(分段FFT相位差法和重叠FFT 相位差法)的方差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了Quinn方法的频率估计方差计算公式,提出了通过滤波进一步提高分段 FFT相位差法的频率估计精度的方法。通过计算机Monte Carlo模拟实验对上述各种方法的频率估计精度以及加 窗函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与理论下限进行了比较,指出了每种方法所能达到的估计精度。
11.68MB
随机不用种类验证码
2013-11-11随机 验证码 算数 xml配置 文字答案
971KB
RC低通滤波器的时域分析
2015-06-29已知:ui 、R1、C1。 采用相量法和传递函数法的两种求解: (1)、输入阻抗Zi。 (2)、输入电流ii。 (3)、输出电压uo。 (4)、输入电流与输入电压的相位差ii _ iu和时间差tii _ iu 。 (5)、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相位差ou _ iu和时间差tou _ iu 。 (6)、ui、ii、uo的波形图。
9KB
电子设计.doc
2019-05-28(文件太大无法上传全部,下载的是网盘链接(内含全部文件)!!!)部分资料清单: 0001、PC 机与单片机通信(RS232 协议) 0002、C与VB语言联合在proteus上仿真 0003、IC卡读写仿真 0004、Integrate就医服务平台论文 0005、PC红外线遥控器上位机及电路图 0006、PLC电梯控制系统论文 0007、VB上位机程序控制DS1302时钟的proteus仿真 0008、VB上位机与18b20下位机 0009、八路扫描式抢答器设计论文 0010、比较全面的手机原理资料 0011、采用实时时钟芯片DS1302+AT89C2051的红外遥控LED电子钟 0012、51单片机超声波测距程序 0013、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100例——基于8051+Proteus仿真 0014、电机转速测量系统论文 0015、多功能出租车计价器设计论文资料 0016、多功能数字时钟设计论文资料 0017、肺活量测量仪设计论文资料 0018、高保真音响设计制作论文资料 0019、高灵敏无线探听器电路资料 0020、给初学51单片机的40个实验汇编语言对应C语言加说明 0021、国旗升降系统程序及原理图资料 0022、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万年历的设计论文资料 0023、基于51单片机的数字频率计设计论文资料 0024、基于AVR及无线收发模块的脉搏监测系统设计论文资料 0025、基于CPLD的三相多波形函数发生器设计论文资料 0026、基于DDS的信号源设计论文资料 0027、基于FPGA多通道采样系统设计论文资料 0028、基于GSM短信模块的家庭防盗报警系统论文资料 0029、基于IGBT的变频电源设计论文资料 0030、基于PLL信号发生器的设计论文资料 0031、基于PSTN的家用电器远程控制系统设计论文资料 0032、基于USB的经络信号的检测系统与设计论文资料 0033、基于USB接口的温度控制器设计资料 0034、基于单片机的电集中抄表设计论文资料 0035、基于单片机的简易逻辑分析仪设计论文资料 0036、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设计论文资料 0037、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钟设计论文资料 0038、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PDF资料 0039、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论文资料 0040、基于单片机的作息时间控制钟系统资料 0041、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论文资料 0042、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交通灯毕业设计资料 0043、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开关电源论文资料 0044、基于网络的虚拟仪器测试系统论文资料 0045、家用音响设计制作论文资料 0046、具有定时功能的八路数显抢答器的设计论文 0047、开关电源论文资料 0048、自来水厂全自动恒压供水监控系统论文资料 0049、量程自动切换数字电压表proteus仿真+程序资料 0050、牧场智能挤奶与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论文资料 0051、汽车实验台电路控制系统论文 0052、汽车尾灯控制电路设计论文资料 0053、抢答器论文及其proteus仿真资料 0054、全遥控数字音量控制的D 类功率放大器论文资料 0055、ATMEGA16单片机实现的数控频率计原理图及其程序论文 0056、数控云台proteus仿真+程序资料 0057、AT89S52单片机实现数控直流电流源论文资料 0058、AT89S52单片机数控直流电源原理图程序资料 0059、数控直流稳压电源完整论文资料 0060、数控直流稳压电源proteus仿真+程序资料 0061、数字示波器的制作 0062、数字式调频收音机设计论文资料 0063、数字式秒表文档论文资料 0064、数字万年历设计论文资料 0065、数字温度计设计论文资料 0066、水库控制系统设计论文资料 0067、同步电机模型的MATLAB仿真论文资料 0068、危险气体泄露报警器设计论文资料 0069、微型打印机控制电路的设计论文资料 0070、温度监控系统的设计论文资料 0071、温度控制系统设计论文资料 0072、无线调频发射器的设计论文资料 0073、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毕业论文资料 0074、无线鼠标设计论文资料 0075、无线数据收发系统毕业论文资料 0076、无线遥控盆腔治疗仪论文资料 0077、无线遥控设计资料 0078、无线语音遥控智能车论文资料 0079、消防智能电动车设计与制作论文资料 0080、悬挂运动控制系统论文资料 0081、遥控系统的设计资料 0082、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资料 0083、一种智能频率计的设计与制作(AVR)proteus仿真+程序资料 0084、音频信号分析仪毕业设计论文资料 0085、应用电子、继电线路设计论文资料 0086、用单片机实现温度远程显示论文资料 0087、远程温度控制系统毕业
440KB
COSTAS环性能分析
2009-04-28主要给出当输入信号为存在相干载波的合成数据调制信号时Costas 环的工作性能. 通过分析环路 特性对合成信号中的固定相移和相干载波功率的敏感程度,推导数据支路滤波损耗相同条件下环路相位方 差最小的传递函数,给出了环路相位方差和最佳支路滤波器的数学表达形式. 得出环路相位方差不仅与相 干载波和数据调制功率之比有关,同时与载波和数据之间的固定相移有关,并且,当固定相移大于45 °时,存 在相干载波和数据调制功率比范围,使得相位方差急剧增大,导致环路无法正常工作的结论. 通过仿真验证 了结论的正确性. 该结果将对相干载波存在情况下的具体信号设计有一定帮助.
84KB
《MATLAB R2016a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仿真案例分析》源码
2018-06-04目录 第1章最优的FIR滤波器设计 1.1频率取样的FIR滤波器设计 1.1.1约束条件 1.1.2设计误差 1.2最优的FIR滤波器设计 1.2.1一般最优滤波器 1.2.2加权最优滤波器 1.2.3反对称FIR滤波器 1.2.4微分FIR滤波器 1.3IIR与FIR数字滤波器的比较 第2章基于神经网络的案例分析与实现 2.1农作物虫情预测 2.1.1基于神经网络的虫情预测原理 2.1.2BP网络设计 2.2模型参考控制 2.2.1模型参考控制概念 2.2.2模型参考控制实例分析 2.3神经网络控制的应用 2.3.1机器人神经网络数字控制 2.3.2神经网络的跟踪迭代学习控制 第3章通信系统调制与解调分析与实现 3.1载波提取分析 3.1.1幅度键控分析 3.1.2相移键控分析 3.1.3频移键控分析 3.1.4正交幅度调制 3.2调制与解调的Simulink模块 3.2.1DSBAM调制解调 3.2.2SSBAM调制解调 3.2.3DSBSCAM调制解调 3.2.4FM调制解调 3.2.5PM调制解调 第4章BP神经网络算法分析与实现 4.1BP网络模型结构 4.2BP学习规则 4.3BP网络的训练函数 4.4BP网络的实现 4.5BP网络的限制 4.6BP方法的改进 第5章飞机偏航阻尼器性能分析与设计 5.1飞机偏航阻尼器设计 5.2数学模型及MATLAB描述 5.3校正前系统性能分析 5.3.1计算开环特征值 5.3.2求取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5.4校正设计 5.4.1根轨迹法设计 5.4.2下洗滤波器设计 5.5校正后系统性能分析 5.5.1观察从方向舵到偏航角速度通道的闭环脉冲响应 5.5.2验证设计的下洗滤波器固定了飞机的螺旋模态问题 第6章感知器网络算法分析与实现 6.1感知器结构 6.2感知器的学习 6.3感知器的局部性 6.4感知器的“异域”问题 6.5感知器的神经网络训练函数 6.6感知器网络的实现 6.7线性分类问题的扩展讨论 6.8线性可分限制的解决方法 第7章FIR滤波器结构分析与设计实现 7.1FIR滤波器的结构 7.1.1直接型结构 7.1.2级联型结构 7.1.3频率抽样型结构 7.1.4快速卷积型结构 7.2线性相位FIR数字滤波器的特性 7.2.1线性相位FIR滤波器幅度特性 7.2.2线性相位FIR滤波器零点特性 7.3基本窗函数法的FIR滤波器设计 7.3.1窗函数的原理 7.3.2矩形窗 7.3.3汉宁窗 7.3.4海明窗 7.3.5布莱克曼窗 7.3.6凯赛窗 第8章图像阈值分割算法分析与应用 8.1灰度阈值分割 8.1.1灰度图像二值化 8.1.2灰度图像多区域阈值分割 8.2直方图阈值分割 8.2.1直方图阈值双峰法 8.2.2动态阈值法 8.3最大熵阈值分割 8.4分水岭法 第9章状态方程求解分析与设计实现 9.1系统数学模型 9.2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 9.2.1状态方程与系统函数之间的转换 9.2.2状态方程的变换域符号求解分析 9.2.3状态方程的时域符号求解分析 9.2.4系统方程的数值求解分析 第10章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及其应用 10.1频域分析基本概念 10.1.1频率特性 10.1.2频率特性曲线绘制的方法 10.1.3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10.1.4对数频率稳定判据 10.1.5开环频域性能指标 10.2Bode图 10.3Nyquist图 10.4系统稳定性的判定 10.4.1用Bode图法判断系统稳定性 10.4.2用Nyquist曲线法判断系统稳定性 第11章基于频域滤波的图像分析与实现 11.1有限冲激响应滤波 11.1.1频率变换法 11.1.2频率抽样法 11.1.3窗函数法 11.1.4频率响应矩阵 11.2低通滤波 11.2.1理想低通滤波器 11.2.2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 11.2.3高斯低通滤波器 11.3高通滤波 11.3.1理想高通滤波器 11.3.2巴特沃斯高通滤波器 11.3.3高斯高通滤波器 11.4高斯带阻滤波 11.4.1理想带阻滤波器 11.4.2巴特沃斯带阻滤波器 11.4.3高斯带阻滤波器 11.5同态滤波 第12章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分析与实现 12.1连续系统 12.1.1微分方程 12.1.2传递函数 12.1.3状态空间描述 12.2离散系统 12.2.1差分方程 12.2.2离散传递函数(Z传递函数) 12.2.3离散状态空间模型 12.3数学模型的M
625KB
基于FPGA的三相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
2021-01-19摘要:基于FPGA的三相函数信号发生器以DDS为,在Altera公司CycloneⅡ系列EP2C8T144C8上实现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和锯齿波信号的产生,利用单片机PICl8F4550控制波形的频率及相位差。同时单片机通过DAC0832控制波形数据转换DAC902参考电压实现在波形幅度的控制,D/A输出的波形经过放大、滤波后输出。波形参数的输入输出通过触摸屏和液晶屏实现,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模拟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波形易受输入波形的影响,难以实现移相控制,移相角度随所接负载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漂移,频率、幅度的调节均依赖电位器实现,因此精度难以保证,也很难达到
339KB
ADI教你如何面对传感器信号调理的各种挑战!
2021-01-19传感器随处可见,它们用来测量温度、光照、声音和其他各种环境参数。在某些应用中,传感器可以把待测样本转换成感应器。例如,色度计使用LED将光线照射穿过待测液体样本。样本的光吸收调制光电二极管检测的光量,以便揭示待测液体的特性。血氧含量可以通过测量血管组织中的红光和红外光吸收之差来确定。超声传感器根据超声在气体中行进的多普勒频移来测量气流速率。所有这些系统都可以使同步解调来实现。 图1显示的是测量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同步解调系统。激励信号fx用作载波,传感器以幅度、相位(或两者同时)作为待测参数的函数进行调制。信号可能经过放大和滤波,然后再由相敏检波器(PSD)向下调
444KB
EDA/PLD中的基于FPGA的三相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
2020-11-05摘要:基于FPGA的三相函数信号发生器以DDS为核心,在Altera公司CycloneⅡ系列EP2C8T144C8上实现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和锯齿波信号的产生,利用单片机PICl8F4550控制波形的频率及相位差。同时单片机通过DAC0832控制波形数据转换DAC902参考电压实现在波形幅度的控制,D/A输出的波形经过放大、滤波后输出。波形参数的输入输出通过触摸屏和液晶屏实现,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模拟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波形易受输入波形的影响,难以实现移相控制,移相角度随所接负载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漂移,频率、幅度的调节均依赖电位器实现,因此精度难以保证,也很难
14.30MB
多功能虚拟信号分析仪 v3.6.3.10.zip
2019-07-16多功能虚拟信号分析仪以“低成本和高性能”为设计思想,借助虚拟仪器的概念和高速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将传统的函数发生器、示波器、数据记录仪、频率计、谱分析仪以及滤波器设计和仿真等功能高度集成、统一平台方便使用。 软件环境支持声卡、USB模块和虚拟仿真,三种模式。声卡模式,可以借助电脑的声卡来完成对音频范围内信号的分析和处理;USB模块,可以完成对带宽允许内的信号的分析和处理;其中演示模式采用软件模拟来实现所有的功能,便于教学和理论的演示。公开软件通信协议,可以按照协议将自己的硬件加入我们的软件环境,使用所有的分析功能。 函数发生器 支持产生“正弦波”、“三角波”、“矩形波”、“上锯齿波”、“下锯齿波”、“白噪声”和“合成波形”,并提供峰值、频率、输出相位差的调整功能。 波形文件输出,可以支持“正弦波”、“三角波”、“矩形波”、“上锯齿波”、“下锯齿波”、“白噪声”和“合成波形”,提供峰值、频率、输出相位差的调整功能,支持以wav、txt、hex和mif文件形式的输出。 示波器/谱分析仪 可以工作在“声卡”、“USB模块”、“仿真”和“串口捕获”四种模式。支持任意多画面的同时显示,便于波形的多样分析;支持输入波形硬件和软件触发;支持输入波形的插值和等效采样;支持输入波形的“相加”、“相减”和“相乘”合成;支持对输入波形加“矩形窗”、“三角窗”、“海明窗”、“汉宁窗”和“布莱克曼窗”;支持对输入波形的滤波处理; 支持对输入波形的“李萨茹图形”、“幅频”、“相频”、“对数幅频”、“自功率谱”、“对数自功率谱”、“自相关”和“互相关”的分析。 数据记录仪 数据记录仪可以从声卡或者USB模块连续的记录采集的数据,存储成wav格式的文件;同时还支持将wav的文件直接导入;支持全局数据的浏览。 滤波器设计 支持设计IIR和FIR滤波器,并且可以将设计的滤波器用于采集数据的滤波处理和仿真模式的理论演示;其中IIR支持“巴特沃斯”、“切比雪夫I”、“切比雪夫II”、“椭圆”和“贝塞尔”类型的滤波器设计;FIR支持“矩形窗”、“三角窗”、“汉宁窗”、“海明窗”、“布莱克曼窗”和“凯塞—贝塞尔窗”;支持将设计好的图像保存;将设计的H(z)系数保存成txt文件,用于其它的设计系统中;将设计的参数保存成fdd格式,便于以后的打开以及用于波形处理和仿真。 协议公开软件的通信协议,分为:学习版和商业版。可以根据协议,将自己开发的硬件加入我们的软件环境。 多功能虚拟信号分析仪 v3.6.0.0更新: 1、重新设计简化版,增加颜色调整,波形移动等,易用性大幅提升 2、重新设计专业版,去除声卡、串口捕获,让软件更加的专业化 3、重新设计DDS信号源部分
2.49MB
绝对编码光栅的相位细分及其在位移测量中的应用
2021-02-12提出通过光栅条纹相位的精密测量,获取光栅高精度位移信息的方法。具体方法是对光栅图像采用多码道设计,用CCD二维图像传感器获取测量段光栅图像多码道信息。对最低码道图形的周期函数序列进行傅里叶变换、基频滤波和逆傅里叶变换获得光栅截断相位分布,其余码道信息提供相位展开的级次,以此获得测量段光栅的绝对相位分布。用光刻的手段制作了实用的绝对编码光栅,基元码道的尺寸是:27.36 μm用于明条纹,27.36 μm用于暗条纹,最小基元码道空间周期为54.72 μm,光栅长度为14008.32 μm。在步长近似3 μm的位移测试中,与比对的标准仪器记录值比较,标准偏差为0.2057 μm,精度在亚微米量级。重复性实验表明,位置测试的稳定性为0.09 μm (标准差),得到600倍以上细分的分辨力。
41KB
image processing source code for Matlab常用图像处理源码合集
2011-08-28Matlab7.x图像处理 ch2_1_1:查看直方图(§2.1.3) ch2_2_1:显示图像(§2.2.2) ch2_3_1:添加颜色条(§2.3.1) ch2_3_2:图像的单帧显示(§2.3.2) ch2_3_3:图像的多帧显示(§2.3.2) ch2_3_4:图像的动画显示(§2.3.2) ch2_3_5:灰度图像的动画显示(§2.3.2) ch2_3_6:纹理映射(§2.3.3) ch2_3_7:一个图形窗口中同时显示2幅图像(§2.3.4) ch3_1_1:嵌套使用图像代数函数(§3.1.1) ch3_1_2:两幅图像相加(§3.1.2) ch3_1_3:图像与常数相加(§3.1.2) ch3_1_4:两幅图像相减(§3.1.3) ch3_1_5:两幅图像相乘(§3.1.4) ch3_1_6:图像除以常数(两幅图像相除)(§3.1.5) ch3_2_1:图像缩放(§3.2.2) ch3_2_2:图像旋转(§3.2.3) ch3_2_3:图像剪切(§3.2.4) ch3_2_4:生成和应用仿射变换(§3.2.5) ch3_2_5:findbounds函数的应用(§3.2.5) ch3_2_6:makeresampler函数的应用(§3.2.5) ch3_2_7:投影变换(§3.2.5) ch3_3_1:计算图像的局部标准差(§3.3.1) ch3_3_2:计算输入图像的3×3邻域像素值的最大值(§3.3.2) ch3_4_1:根据指定的坐标选择一个六边形区域(§3.4.1) ch3_4_2:按灰度分割图像中的目标(§3.4.1) ch3_4_3:函数poly2mask的调用格式(§3.4.1) ch3_4_4:对指定区域进行锐化滤波(§3.4.2) ch3_4_5:填充指定的区域(§3.4.3) ch4_1_1:矩形连续函数的傅立叶变换(§4.1.1) ch4_1_2:构建一个矩形函数(§4.1.2) ch4_1_3:对f进行二维快速傅立叶变换(§4.1.2) ch4_1_4:对f进行补零(区域大小为256×256),而后进行二维快速傅立叶变换(§4.1.2) ch4_1_5:使变换结果的零频率分量位于中心,调用函数fftshift(§4.1.2) ch4_1_6:利用函数ifft2对乘积进行傅立叶反变换(§4.1.3) ch4_1_7:得到在图像text.png中对应字母“a”的定位结果(§4.1.3) ch4_2_1:对一幅图像进行离散余弦变换(§4.2.1) ch4_2_2:JPEG图像压缩(§4.2.2) ch4_3_1:正方形图像在0°和45°方向上的Radon变换(§4.3.1) ch4_3_2:计算方形图像从0°到180°每隔1°计算一次Radon变换的命令(§4.3.1) ch4_3_3:直线检测(§4.3.1) ch4_3_4:利用radon函数和iradon函数构造一个简单图像的投影并重建图像(§4.3.2) ch4_4_1:映射和重建图像(§4.4.1) ch5_1_1: 图像灰度线性变换 (§5.1.1) ch5_1_2: 图像灰度分段线性变换 (§ 5.1.1) ch5_1_3: 采用对数形式的变换函数进行动态范围压缩 (§5.1.1) ch5_1_4: 图像直方图的均衡化 (§5.1.2) ch5_1_5: 直方图规定化 (§5.1.2) ch5_2_1: 邻域平均的线性平滑滤波法实现降噪 (§5.2.2) ch5_2_2: winner滤波法实现降噪 (§5.2.2) ch5_2_3: 中值滤波实现降噪 (§5.2.2) ch5_2_4: 线性锐化滤波 (§5.2.3) ch5_2_5: 非线性锐滤波 (§5.2.3) ch5_3_1: Buterworth低通滤波器 (§5.3.1) ch5_3_2: Buterworth高通滤波器 (§5.3.2) ch5_4_1: 灰度分层法彩色图像的实现 (§5.4.2) ch5_4_2: 空间域灰度级-彩色变换的方法,进行图像增强 (§5.4.2) ch5_4_3: 均值滤波器对真彩图像的每一个颜色平面进行滤波 (§5.4.3) ch5_5_1: 噪声图像的生成 (§5.5.4) ch5_5_2: 目标图像的生成 (§5.5.4) ch6: 哈夫曼编码 (§6.1.4) ch7_1_1: 最大方差法计算灰度分割门限 (§7.1.2) ch7_1_2: 各种边缘检测算子 (§7.2.2) ch7_2_1.: hough 变换实现直线检测 (§7.2.3) ch7_2_2.: 相位编组 (§7.2.3) ch8_3_1:得到模糊图像(§
16.38MB
【电子书】智能图像处理技术
2008-12-05智能图像处理技术 作者:李弼程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712100047 图书简介 本书主要论述了智能图像处理技术,系统介绍了智能图像处理技术的有代表性的思想、算法与应用,跟踪了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沿。全书共分为15章,重点讨论了图像边缘检测、图像分割、图像特征分析、图像配准、图像融合、图像分类、图像识别、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与图像数字水印。此外,为了内容的完整性,本书还介绍了图像预处理技术,如图像采集、图像变换、图像增强、图像恢复、图像编码与压缩。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图像与图像处理的概念 1.2 数字图像处理研究的内容 1.2.1 传统的图像处理技术 1.2.2 智能图像处理技术 1.3 数字图像处理系统 1.4 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 1.5 人的视觉系统与色度学基础 1.5.1 人的视觉系统 1.5.2 色度学基础 1.6 本书的安排 本章参考文献第2章 图像采集 2.1 图像数字化 2.1.1 图像的数学模型 2.1.2 采样与量化 2.2 量化技术 2.2.1 标量量化 2.2.2 矢量量化 2.2.3 LBG算法与初始码书设计 2.3 图像输入 2.3.1 图像采集系统 2.3.2 图像输入设备 2.4 图像文件格式 2.4.1 BMP(位图)文件格式 2.4.2 GIF文件格式 2.4.3 JPEG文件格式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图像变换 3.1 傅里叶变换 3.1.1 一维傅里叶变换 3.1.2 二维傅里叶变换 3.1.3 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3.1.4 正交变换的基本概念 3.2 离散余弦变换 3.2.1 离散余弦变换的定义 3.2.2 离散余弦变换的快速实现 3.3 K-L变换 3.3.1 K-L变换的定义 3.3.2 K-L变换的性质 3.4 小波变换 3.4.1 连续小波变换 3.4.2 二进小波变换 3.4.3 离散小波变换 3.5 其他可分离变换 3.5.1 沃尔什变换 3.5.2 哈达玛变换 3.5.3 斜变换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图像增强 4.1 空间域单点增强 4.1.1 灰度变换 4.1.2 直方图修正 4.2 图像平滑 4.2.1 噪声门限法 4.2.2 邻域平均法 4.2.3 加权平均法 4.2.4 中值滤波 4.2.5 掩膜平滑法 4.2.6 空间低通滤波 4.3 图像锐化 4.3.1 微分算子方法 4.3.2 Sobel算子 4.3.3 拉普拉斯算子 4.3.4 统计差值法 4.3.5 掩膜匹配法 4.3.6 空间高通滤波 4.4 图像滤波 4.4.1 低通滤波 4.4.2 同态滤波 4.4.3 高通滤波 4.5 彩色增强 4.5.1 假彩色处理 4.5.2 伪彩色处理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 图像恢复 5.1 图像退化的数学模型 5.1.1 图像退化模型 5.1.2 点冲激函数的退化模型 5.1.3 连续图像退化模型 5.1.4 离散图像的退化模型 5.1.5 离散退化模型的求解 5.2 无约束图像恢复 5.2.1 最小二乘估计 5.2.2 运动模糊图像的恢复 5.3 有约束图像恢复 5.3.1 有约束的最小二乘图像恢复 5.3.2 维纳滤波 5.3.3 功率谱均衡恢复 5.3.4 有约束最小平方恢复 5.4 图像几何校正 5.4.1 几何校正方法 5.4.2 空间几何坐标变换 5.4.3 重采样 本章参考文献 第6章 图像编码与压缩 6.1 图像编码基础 6.1.1 数据压缩的概念 6.1.2 图像压缩的性能评价 6.2 统计编码 6.2.1 编码效率与冗余度 6.2.2 霍夫曼编码 6.2.3 香农-费诺编码 6.2.4 算术编码 6.3 预测编码 6.3.1 预测编码的基本原理 6.3.2 差值脉冲编码调制 6.3.3 最优线性预测 6.4 变换编码 6.4.1 变换编码系统结构 6.4.2 正交变换编码 6.4.3 小波变换编码简介 6.5 无失真压缩编码 6.5.1 引言 6.5.2 基于线性预测的无失真压缩 6.5.3 基于S+P变换的无失真压缩 6.5.4 基于第二代小波变换的无失真压缩 6.6 国际标准简介 6.6.1 JPEG 6.6.2 H.261建议 6.6.3 MPEG-1标准 6.6.4 MPEG-2标准 6.6.5 MPEG-4标准 6.6.6 MPEG-7标准 6.6.7 MPEG-21标准 本章参考文献 第7章 图像边缘检测 7.1 边缘检测的基本概念 7.2 微分边缘检测算子 7.2.1 梯度方法 7.2.2 二阶微分算子 7.3 多尺度边缘检测 7.3.1 Marr-Hildretch边缘检测 7.3.2 Witkin尺度滤波理论 7.3.3 小波变换边缘检测 7.4 基于模糊增强的边缘检测 7.4.1 引言 7.4.2 单层次模糊增强简介 7.4.3 多层次模糊增强 7.4.4 基于多层次模糊增强的边缘提取 7.5 基于Snake模型的边缘检测 7.5.1 Snake模型的数学描述 7.5.2 基于Snake模型的边缘检测 7.6 曲面拟合边缘检测 本章参考文献 第8章 图像分割 8.1 图像分割的一般模型 8.2 基于阈值选取的图像分割方法 8.2.1 直方图阈值 8.2.2 最大熵阈值 8.2.3 二维直方图阈值 8.2.4 统计判决确定门限 8.2.5 局部阈值法 8.3 基于区域的图像分割方法 8.3.1 区域生长法 8.3.2 分裂-合并 8.4 基于边缘检测的图像分割 8.4.1 Hough变换原理 8.4.2 Hough变换应用 8.4.3 广义Hough变换 8.5 模糊分割技术 8.5.1 模糊阈值分割方法 8.5.2 基于二维直方图的模糊门限分割方法 本章参考文献 第9章 图像特征分析 9.1 颜色特征分析 9.1.1 颜色的表示 9.1.2 颜色直方图 9.1.3 直方图不变特征量 9.1.4 颜色矩 9.2 纹理特征分析 9.2.1 空间自相关法 9.2.2 傅里叶功率谱法 9.2.3 共生矩阵法 9.2.4 基于邻域特征统计的纹理分析方法 9.2.5 灰度差分统计方法与行程长度统计法 9.2.6 用分数维描述纹理 9.2.7 Tamura纹理特征 9.3 形状特征分析 9.3.1 引言 9.3.2 基于轮廓的全局方法 9.3.3 基于轮廓的结构方法 9.3.4 基于区域的全局方法 9.3.5 基于区域的结构方法 本章参考文献 第10章 图像配准 10.1 图像配准基础 10.1.1 图像配准的概念 10.1.2 图像配准的一般模型 10.1.3 相似性测度 10.2 基于图像灰度的图像配准 10.2.1 互相关匹配方法 10.2.2 投影匹配算法 10.2.3 基于傅里叶变换的相位匹配方法 10.2.4 图像矩匹配方法 10.3 基于图像特征的配准 10.3.1 算法步骤与特点 910.3.2 图像预处理 10.3.3 特征选择 10.3.4 图像匹配 10.4 最小二乘图像匹配方法 10.4.1 基本思想 10.4.2 基本算法 10.5 快速匹配方法 10.5.1 分层搜索算法 10.5.2 基于遗传算法的匹配方法 10.5.3 基于金字塔分级搜索的匹配方法 本章参考文献 第11章 图像融合 11.1 图像融合的基本原理 11.1.1 信息融合的概念 11.1.2 多源遥感图像融合 11.1.3 图像融合的模型框架与算法 11.1.4 遥感图像融合效果的评价 11.2 小波变换融合法 11.2.1 传统的小波变换融合方法 11.2.2 基于特征的小波变换融合方法 11.3 基于PCA变换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 11.3.1 PCA(主分量分析)变换融合法 11.3.2 基于PCA变换与小波变换的融合算法 11.4 基于IHS变换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 11.4.1 IHS变换融合法 11.4.2 基于IHS变换与小波变换的融合算法 本章参考文献 第12章 图像分类 12.1 图像分类的概念与原理 12.1.1 图像分类的概念 12.1.2 图像分类的原理 12.2 统计分类方法 12.2.1 监督分类 12.2.2 非监督分类 12.3 模糊分类方法 12.3.1 模糊集合 12.3.2 模糊关系 12.3.3 模糊分类 12.3.4 基于模糊关系的模式分类 12.3.5 模糊聚类方法 12.3.6 改进的模糊C-均值算法 12.4 神经网络分类方法 12.4.1 人工神经网络基础 12.4.2 神经网络监督分类方法 12.4.3 神经网络非监督分类方法 12.5 基于广义图像的神经网络遥感图像分类方法 12.5.1 广义图像 12.5.2 算法的实现过程 12.5.3 实验结果与性能比较 12.6 基于证据理论与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 12.6.1 证据理论 12.6.2 算法的实现过程 12.6.3 实验结果与性能比较 本章参考文献 第13章 图像识别 13.1 图像识别的基本原理 13.2 模板匹配识别技术 13.2.1 模板匹配一般模型 13.2.2 序贯相似性检测算法 13.3 神经网络图像识别技术 13.3.1 神经网络识别的一般模型 13.3.2 BP神经网络识别技术 13.3.3 Kohonen神经网络识别技术 13.4 模糊识别技术 13.4.1 隶属原则识别法 13.4.2 择近原则识别法 13.4.3 一种手写文字模糊识别技术 13.5 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识别技术 13.5.1 隐马尔可夫模型基础 13.5.2 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人脸识别 13.6 车牌识别技术 13.6.1 系统简介 13.6.2 车牌图像定位分割算法 13.6.3 车牌字符的识别 本章参考文献 第14章 c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 14.1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概述 14.1.1 基于内容的检索 14.1.2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 14.1.3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相关技术 14.1.4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系统 14.2 基于颜色特征的图像检索 14.2.1 直方图方法 14.2.2 中心矩法 14.2.3 参考颜色表法 14.2.4 颜色对方法 14.2.5 基于主色调的检索方法 14.2.6 结合空间信息的图像检索方法 14.3 基于纹理特征的图像检索 14.3.1 基于共生矩阵的纹理匹配 14.3.2 基于小波变换的纹理匹配 14.3.3 基于Gabor变换的纹理匹配 14.4 基于形状特征的图像检索 14.4.1 基于傅里叶描述的形状检索 14.4.2 基于形状矩的形状检索 本章参考文献 第15章 图像数字水印技术 15.1 图像数字水印技术概述 15.1.1 信息隐藏技术 15.1.2 数字水印技术 15.2 空域水印技术 15.3 DCT域图像水印技术 15.3.1 DCT域图像水印研究综述 15.3.2 算法实例 5.3.3 水印的稳健性测试 15.4 小波域图像水印技术 15.4.1 技术流程 15.4.2 基于低频子带方法 15.4.3 细节分量方法 15.4.4 利用图像编码的方法 15.4.5 Inoue算法 15.5 脆弱图像数字水印技术 15.5.1 脆弱图像数字水印的基本特征和研究状况 15.5.2 算法实例 本章参考文献
16.38MB
智能图像处理技术PDF
2010-10-28智能图像处理技术 作者:李弼程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712100047 原价: ¥32 图书简介 本书主要论述了智能图像处理技术,系统介绍了智能图像处理技术的有代表性的思想、算法与应用,跟踪了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沿。全书共分为15章,重点讨论了图像边缘检测、图像分割、图像特征分析、图像配准、图像融合、图像分类、图像识别、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与图像数字水印。此外,为了内容的完整性,本书还介绍了图像预处理技术,如图像采集、图像变换、图像增强、图像恢复、图像编码与压缩。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图像与图像处理的概念 1.2 数字图像处理研究的内容 1.2.1 传统的图像处理技术 1.2.2 智能图像处理技术 1.3 数字图像处理系统 1.4 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 1.5 人的视觉系统与色度学基础 1.5.1 人的视觉系统 1.5.2 色度学基础 1.6 本书的安排 本章参考文献第2章 图像采集 2.1 图像数字化 2.1.1 图像的数学模型 2.1.2 采样与量化 2.2 量化技术 2.2.1 标量量化 2.2.2 矢量量化 2.2.3 LBG算法与初始码书设计 2.3 图像输入 2.3.1 图像采集系统 2.3.2 图像输入设备 2.4 图像文件格式 2.4.1 BMP(位图)文件格式 2.4.2 GIF文件格式 2.4.3 JPEG文件格式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图像变换 3.1 傅里叶变换 3.1.1 一维傅里叶变换 3.1.2 二维傅里叶变换 3.1.3 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3.1.4 正交变换的基本概念 3.2 离散余弦变换 3.2.1 离散余弦变换的定义 3.2.2 离散余弦变换的快速实现 3.3 K-L变换 3.3.1 K-L变换的定义 3.3.2 K-L变换的性质 3.4 小波变换 3.4.1 连续小波变换 3.4.2 二进小波变换 3.4.3 离散小波变换 3.5 其他可分离变换 3.5.1 沃尔什变换 3.5.2 哈达玛变换 3.5.3 斜变换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图像增强 4.1 空间域单点增强 4.1.1 灰度变换 4.1.2 直方图修正 4.2 图像平滑 4.2.1 噪声门限法 4.2.2 邻域平均法 4.2.3 加权平均法 4.2.4 中值滤波 4.2.5 掩膜平滑法 4.2.6 空间低通滤波 4.3 图像锐化 4.3.1 微分算子方法 4.3.2 Sobel算子 4.3.3 拉普拉斯算子 4.3.4 统计差值法 4.3.5 掩膜匹配法 4.3.6 空间高通滤波 4.4 图像滤波 4.4.1 低通滤波 4.4.2 同态滤波 4.4.3 高通滤波 4.5 彩色增强 4.5.1 假彩色处理 4.5.2 伪彩色处理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 图像恢复 5.1 图像退化的数学模型 5.1.1 图像退化模型 5.1.2 点冲激函数的退化模型 5.1.3 连续图像退化模型 5.1.4 离散图像的退化模型 5.1.5 离散退化模型的求解 5.2 无约束图像恢复 5.2.1 最小二乘估计 5.2.2 运动模糊图像的恢复 5.3 有约束图像恢复 5.3.1 有约束的最小二乘图像恢复 5.3.2 维纳滤波 5.3.3 功率谱均衡恢复 5.3.4 有约束最小平方恢复 5.4 图像几何校正 5.4.1 几何校正方法 5.4.2 空间几何坐标变换 5.4.3 重采样 本章参考文献 第6章 图像编码与压缩 6.1 图像编码基础 6.1.1 数据压缩的概念 6.1.2 图像压缩的性能评价 6.2 统计编码 6.2.1 编码效率与冗余度 6.2.2 霍夫曼编码 6.2.3 香农-费诺编码 6.2.4 算术编码 6.3 预测编码 6.3.1 预测编码的基本原理 6.3.2 差值脉冲编码调制 6.3.3 最优线性预测 6.4 变换编码 6.4.1 变换编码系统结构 6.4.2 正交变换编码 6.4.3 小波变换编码简介 6.5 无失真压缩编码 6.5.1 引言 6.5.2 基于线性预测的无失真压缩 6.5.3 基于S+P变换的无失真压缩 6.5.4 基于第二代小波变换的无失真压缩 6.6
-
下载
Galaxy S10+ G975F U9 改双卡 ROM.txt
Galaxy S10+ G975F U9 改双卡 ROM.txt
-
下载
昌红科技:2020年年度报告.PDF
昌红科技:2020年年度报告.PDF
-
下载
20210422-巨量引擎-2021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洞察报告:破晓立新,百阿争流.pdf
20210422-巨量引擎-2021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洞察报告:破晓立新,百阿争流.pdf
-
下载
20210422-普华永道-2020年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同刻微笑曲线,共期价值创造.pdf
20210422-普华永道-2020年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同刻微笑曲线,共期价值创造.pdf
-
下载
Galaxy J7 J727T U1 多国语言 7.0.txt
Galaxy J7 J727T U1 多国语言 7.0.txt
-
下载
20210421-长江证券-再探龙头价值,掘金细分领域:从长江龙头指数说起.pdf
20210421-长江证券-再探龙头价值,掘金细分领域:从长江龙头指数说起.pdf
-
下载
20210421-中信证券-计算机行业“智能网联”系列专题13:从华为看ICT如何赋能汽车行业新时代.pdf
20210421-中信证券-计算机行业“智能网联”系列专题13:从华为看ICT如何赋能汽车行业新时代.pdf
-
下载
第三方系统单点登录到EAS的二次开发指南.rar
第三方系统单点登录到EAS的二次开发指南.rar
-
下载
20210422-麦肯锡-流程行业“智”胜未来:中国流程行业的智能化挑战与机遇.pdf
20210422-麦肯锡-流程行业“智”胜未来:中国流程行业的智能化挑战与机遇.pdf
-
下载
Galaxy S10e G970N U9 改双卡 ROM.txt
Galaxy S10e G970N U9 改双卡 ROM.t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