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电信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这一主题时,需要关注多个层面的知识点。文章提到的电信企业信息化的背景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渗透至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提升产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从信息化的绩效评估来看,文章明确指出,尽管投资不断增加,但缺乏明确的考核标准来评估信息化投资是否达到了企业预期的收益,这需要一个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来检验。因此,研究的出发点是构建一个电信企业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以便更好地度量和监控信息化投资的成效。
构建指标体系时,文章采用了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简称BSC)的理论框架。平衡计分卡原本是一种绩效管理工具,由Robert S. Kaplan和David P. Norton提出,旨在帮助组织实施战略,平衡财务与非财务指标,长期与短期目标,内部业务流程与外部环境的变化等。它将绩效评价分为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但文章的创新点在于将其扩展到五个维度,即在前四个维度基础上增加了对利益相关者及外部环境变化的战略投入维度。通过这一框架,可以全面地衡量企业信息化绩效的多方面因素。
从信息技术视角来看,信息化绩效评价(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PEIT)是一个核心问题。文章强调了信息化投资的回报问题,这与学术界长期存在的“IT生产率悖论”(IT Productivity Paradox)有密切关系。该悖论指的是许多公司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大量投资并没有相应地提升公司的生产率,这一现象在20世纪80年代初引起学者们的关注。著名学者罗伯特·索罗(Robert Solow)在1987年提出了“除了生产率统计数据之外,到处都能看到计算机”的观点,来形象地描述这一现象。因此,如何评价信息技术投资的回报,成为了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文章还提到了在信息化绩效评价中需要考虑的利益相关者,这些利益相关者可能包括客户、员工、合作伙伴以及社会大众等,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会对企业的信息化战略产生影响。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内部的业务流程优化,还需要考虑如何通过信息化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以及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在建立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时,还需要综合运用指标体系建立理论,以确保所选取的指标能够全面反映企业信息化水平和绩效。文章中提到的五维评价体系,是一种更为全面和系统的视角,将信息化绩效评价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考虑到了企业内部的执行效率和外部的市场响应能力。
文章最后给出了作者简介,张艺是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硕士,王宏原则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也是人力资源管理。这一点暗示了研究可能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和绩效评价有关联。
电信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多维度、多学科交叉的复杂问题,它不仅需要考量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还需要衡量其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契合度,以及对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构建这样一个指标体系,能够为电信企业以及更多行业的企业信息化投资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