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 厂商须专注化 才可能拔得行业头筹_管理信息化_ERP
《2006 中国制造业 ERP 产业发展年度报告》表明,2006 年中国制造业
ERP 软件市场为 34.08 亿人民币,较 2005 年增长 22.37%,约占全球 ERP
市场份额的 1.47%。
对于 ERP 产业而言,制造业拥有如此广大的市场潜力,完全可以成为 ERP
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力源,但事实呢?国际 ERP 厂商在中国市推进受阻,而国内
原有的 ERP 龙头厂商因利润增长趋缓开始战略转型企业管理软件和移动商务领
域。一方面,ERP 被普遍泛化,真正能够服务并优势于制造业的 ERP 厂商极少;
另一方面,由于 ERP 厂商一味追求规模化发展,抛弃细分市场需求,转而进行
“大而全”的产品研发,成为目前部分主流 ERP 厂商的典型做法。
ERP 行业领袖已不在,开始进入无序的纷争时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呢?ERP 厂商到底怎样做才能获得成功呢?为此,eNet 硅谷动力记者就国内
ERP 产业发展的现状采访了中国电子学会 ERP 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陈启申教授、
计世资讯副总经理曹开彬、某合资上市制造企业 CIO 彭超、天极网副总裁范锋
以及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建东等人。
ERP 是否应该泛化?
eNet 硅谷动力记者:ERP 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非常迅速的,从起初
的财务软件到 ERP,再到现在被广泛提及的“企业管理软件”,这种变化的原因
是什么?
曹开彬:企业管理软件是 ERP 的一种泛化,两年多前,我就提到过 ERP
被泛化的问题。从厂商本身对 ERP 的理解来看,ERP 是和生产制造型企业结合
很紧密,通过不断的需求变化,开始解决企业内部和外部的问题。而厂商为了
推动 ERP 的整个市场需求,自身能快速发展,在产品上、理念上均包装上了
ERP 的外衣。尽管这样产的品和 ERP 有些相同之处,但并不完全吻合,也会叫
ERP。可以说,ERP 泛化的主要原因是供应商发展的需求。
这样做有两大好处,一是使得 ERP 的概念得到迅速的推广和普及;第二个
从厂商来讲可以把整个的产业做大。但弊端也很明显,首先大家都叫 ERP,就
无法表现出自己的特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差异化问题,各家厂商的 ERP 产品
到底适合于什么细分行业,功能点在哪里,都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其次,
由于泛化导致了很多的无形竞争,反而削弱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陈启申:ERP 概念是 20 世纪 90 年代初 Gartner 咨询顾问与研究机构于
提出的,其意义在于以经营资源最佳化为出发点,整合企业整体的业务管理,
并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但是目前,ERP 市场上存在了很多泛化的概
念,导致了企业用户对 ERP 的认识不清,在面临 ERP 选型的时候无从下手。
评论0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