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合适的资源?快使用搜索试试~ 我知道了~
资源推荐
资源详情
资源评论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项目二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项目负责人:
胡应占 电气工程系主任、副教授
张 航 河南陆德筑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
项目组主要成员:
王云飞 南阳鸭河口电厂电气总责、高级工程师
马俊民 许继柔性输电系统公司研发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王永军 南阳飞龙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总工、高级工程师
杜 宇 5124 厂精修站副站长、高级工程师
万建林 南阳市鑫特电气有限公司技术室主任、工程师
赵德申 电气工程系教授
张季萌 电气工程系副教授
屈保中 电气工程系副教授
冯 硕 电气工程系副教授
刘艺柱 电气工程系高级工程师
韩金玲 电气工程系副教授
赵 阳 电气工程系讲师
郭素娜 电气工程系讲师
宣 峰 电气工程系讲师
一、项目简要说明
本项目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建设重点,带动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自
动化技术 2 个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通过创新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优化适应职业岗位
任职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实行任务驱动等教学
模式、完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全面提高专
业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成在全国有重要
影响力的品牌专业。
项目建设总资金 950 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 420 万元,地方财政投入 200 万元,
行业企业投入 200 万元,学校自筹 130 万元。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二、建设基础
(一)专业建设背景
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是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是先进
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最为集中的行业。河南是国防科技
工业集中的省份,有兵器、航空、航天、船舶、核工业等领域的军工企业和军工配套企
业 180 多家。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加快中原电气谷
建设,实施智能电网产业园、高压开关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巩固提升超特高压开关和
电力二次设备自主化设计和成套化水平,力争到 2015 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1500 亿元,
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电力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先进制造业水平的提高,集中体
现在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程度。自动化技术作为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和主导,已
经成为决定装备质量、性能、运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随着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军
工和地方企业大量引进使用电气化、信息化、自动化的生产线、装配线和加工制造设备,
引进或改造大量基于总线控制、实现远程通讯和诊断等功能的自动化、柔性化和集成化
生产的制造系统,采用智能仪器与仪表、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PAC)、可编程控制器
(PLC)、集散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工业控制计算机、组态技术
等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但电气自动化技术高技能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
颈,企业急需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电气自动化技术专门人才。
(二)人才需求分析
《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突出科技发展和核心能力建设,
提高行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构建适应武器装备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式发展的技术体系
和工业体系。由于军工行业对高技能人才有着特殊要求,且军工企业大多地处偏远山区,
普遍存在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根据对河南省 34 家军工企业调查,技能人员队伍中 50%
以上的人员没有接受过职业技能专门训练,接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仅占 9.9%。为适应武
器装备制造转型升级的需要,各军工企业设备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根据人才需求调研,
十二五期间约需电气自动化技术相关专业高技能人才 4000 余人。
2009 年,《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提出到 2012 年,全省规模以上
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 6800 亿元,年均增长 20%。2015 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
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 12000 亿元,输变电设备、成套装备、现代农业机械、工程施
工机械等四大优势产业综合实力居国内领先水平。建设中原电气谷,建设国内一流、国
际先进的电气装备制造业基地,计划到 2020 年吸纳 7.4 万人就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南阳市现代产业体系规划(2010-2020 年)》中提出,装备制造业到 2013 年,力争
实现总产值 750 亿元以上;到 2015 年,力争实现总产值 900 亿元以上,培育 3 个以上
产值超 50 亿元的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规划通过 5-10 年的努力,实现火电、热电、抽
水蓄能电站、风力发电、核电、生物质能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八电并举”,
把南阳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生物质能源、多晶硅太阳能
光伏及相关新能源装备制造等研发和产业化生产基地。据调查测算,年需约 6000 余名
高技能电气类人才就业,同时企业的现有电气类、自动化类人才需培训提高技能。
培养符合以上需求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提高工业生产一线
电气安装调试、设备维护和运行管理等岗位人员队伍素质,是提升我省国防科技工业和
地方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三)专业基础与优势
1.专业基础
我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开办于 2002 年,其前身是 1973 年建校创办的工业企业电
气化专业,2002 年更名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目前,本专业在校生 827 人,实验室被
命名为“南阳市先进控制技术实验室”,教学团队 2008 年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立项建
设国家级教学团队,有一定的建设基础。基本信息见表 4-2-1 所示。
表 4-2-1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基本信息表
序号
内容
现 状
专兼职教师 41 名,其中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高级工程
师、高级技师、技师)16 名。
双师素质教师 20 名,占专业教师比例为 80%。
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 8 人(含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中级职
称教师 13 人;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教师 12 人。
1
师 资 条
件基础
专业教师中已取得高级维修电工考评员资格的教师 2 名,取得中级维修电工考评员
资格的教师 4 名,取得中级电气安装工考评员资格的教师 2 名。
实验实训开出率 100%。
校内实验实训室有:高级维修电工培训与考核中心、电工基础实验室、实用电工技
术实训室、电气控制技术实训室、可编程控制器(PLC)实训室、自动检测实训室、
自动控制技术实训室、变频技术实训室、供配电技术实训室、电机与变压器拆装实
训室、电子制作实训室、电气 CAD 室、创新与研发实验室等 20 个实验(训)室。
2
实 验 实
训基础
校外实训基地有:河南国防科技工业高等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桐柏安硼碱矿、
舞阳钢铁责任有限公司、乐凯集团第二胶片厂、南阳鑫特电气有限公司、南阳飞龙
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南阳防爆集团有限公司、许昌市瑞新电气有限公司等 27 个校
外实习实训基地。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序号
内容
现 状
学校精品课程 2 门,全国自动化技术类教指委精品课 1 门。
3
课 程 与
教 材 建
设基础
近 3 年,教师编写专业教材 10 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4 部,国家精品教材 1
部。《传感器及应用》、《变频器原理及应用》和《电气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为国
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传感器及应用》为国家级精品教材。
近 3 年,获得省级科研成果 4 项,省级教学成果 4 项,国家专利 6 项,南阳市科学
技术进步二等奖 2 项。“电气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和“电子线路 Protel 99
使用指南”获得河南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电工电子技术 EDA 仿真实验”获
得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自主研制的《教学用多功能电气自动控
制装置》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及南阳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4
教 研 教
改情况
近 3 年,在各级、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的专业论文 60 余篇。
5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基础
本专业现采用“4.5+1.5”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4.5 个学期进行理论课和实验实
训教学,1.5 个学期进行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
6
毕 业 生
能 力 基
础
本专业强化技能训练,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坚持“双证书”制度,近 3 年毕业生
双证率达 100%,平均就业率达 90%以上。
2.专业优势
我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具有 37 年的发展历史,校内实践教学条件较为完善,为
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一部分已成为企事业单位的领导或骨干力量,校企合作社会
资源较好,校外实训基地相对稳定;教学团队职称、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确定为国家
级教学团队立项建设,具有一定的专业开发、课程开发、实训条件开发、技术创新与服
务能力。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初步形成了学
校与企业联手,理论与实践结合,素质与能力并重的专业特色。本专业是河南省教学改
革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和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
(四)存在差距
30 多年的专业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也面
临着挑战,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专业建设与发展中存在差距,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运行机制需要创新。虽然本专业具有一定的校企合作基础,
但在校企合作组织架构、合作育人理念、资源共享、顶岗实习以及为企业主动服务方面
还需要改革和完善。
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改革。专业课程体系还没有完成摆脱学科体
系痕迹,课程改革需不断深化,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任务相当繁重,实验实训设备相对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陈旧,配套的生产性实训项目、网络教学资源等还有待开发建设。
3.本专业师资队伍学历、职称结构等都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但工程实践能力有待
提高,应加大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力度。
4.社会服务能力有待提升。本专业虽在为河南军工和地方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技
术支持方面的社会服务能力不算太强,应通过校企深度融合,积极开展技术开发和技术
支持服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三、建设思路
在学校校企合作理事会领导下,通过与军工企业、地方企业深度融合,加快校企合
作、工学结合体制机制改革步伐,形成“工学交替、能力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电气装调、设备检修、电气运行维护岗位标准,按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
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要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
养为主线,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打造双师素质
突出、双师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以满足生产性实训需要为目标,校企共建实习实
训基地;校企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共同实施教学过程、共同评价教学效果;加强教育培
训,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辐射带动专业群各专业的发展,实现各专
业人才培养质量共同提高。
四、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坚持服务军工和地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需要,成立由行业企业参加的系校企合作委
员会,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按照学校“15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构建“工
学交替、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实行学历证书与
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建设适应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校内生
产性实训基地,拓展校外顶岗实习与就业基地;全面提升专业的综合实力和社会服务能
力,将本专业建设成为教育教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完备、人才培养质量高、具有骨干
带动作用的品牌专业,成为电气类、自动化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培训基
地和技术服务中心,更好地服务军工企业和地方装备制造业,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
力与技术支持。
剩余60页未读,继续阅读
资源评论


猫一样的女子245
- 粉丝: 68
- 资源: 2万+
上传资源 快速赚钱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我的收藏
我的下载
下载帮助


安全验证
文档复制为VIP权益,开通VIP直接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