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软件网络安全风险分析报告.pdf
本报告旨在对医疗器械软件进行网络安全风险分析,以降低软件产品的网络安全风险,确保软件产品符合《医疗器械网络安全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的相关规定。
1. 风险管理分析目的:
本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在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内,通过合理的评估手段与方法,降低本软件产品的网络安全风险,确保本软件产品符合《医疗器械网络安全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的相关规定。
2. 风险管理分析成员:
风险管理小组由多个成员组成,包括项目经理、软件开发工程师、质量保证工程师、网络安全专家等。
3. 风险管理评审输入:
风险管理小组对公司《风险管理控制程序》中的产品风险可接受性准则进行了评价,认为× × × × 软件系统全适用。
4. 风险的严重度水平:
风险的严重度水平可以分为五级:灾难性的(S1)、危重的(S2)、严重的(S3)、轻度的(S4)和可忽略的(S5)。
5. 风险的概率分级:
风险的概率分级可以分为五级:经常(P1)、有时(P2)、偶然(P3)、很少(P4)和极少(P5)。
6. 风险可接受准则:
风险可接受准则是指风险的严重度水平和概率分级的组合。
7. 风险管理分析方法:
风险管理分析方法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等步骤。
8. 风险管理分析结果:
风险管理分析结果表明,× × × × × 软件网络安全风险可控,风险等级低。
9. 风险管理措施:
为降低软件产品的网络安全风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
* 软件故障管理:严格进行BUG管理,确保软件正常运行。
* 前端访问控制:使用Spring Security + JWT的方式进行控制。
* 前后端通讯数:前后端数据传输采用HTTPS协议。
* 数据泄露防范:恶意代码前端提交数据过滤校验,确保恶意代码不被执行。
* DDOS网络攻击防范:依托微软Azure提供相关攻击抵御。
* 数据库访问控制:使用用户名、密码方式进行访问控制,同时源码中对密码进行加密,杜绝明文存储,root用户不允许远程访问。
* 数据库操作限制:基于角色的数据访问控制,严格限制应用中访问角色的数据操作权限。
* 数据库数据传输泄露:所有数据库产品均开启SSL加密传输通道,有效防止数据泄露。
* 数据库故障转移:所有数据库均采用一主二从的架构方式,主从数据库之间采用自动故障转移的方式保证数据库服务的稳定性。
* 数据库灾备:所有数据库均提供相应的数据备份服务与恢复服务,确保数据丢失或完整性遭到破坏时能够迅速进行数据恢复。
* 服务器访问控制:服务器访问采用SSH协议进行控制,拒绝用户名、密码方式访问,仅允许公司运维人员访问,有效杜绝非法访问。
* 服务器故障转移:后端服务器采用服务集群的方式进行部署,其中一台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将服务切换至其他服务器进行,确保服务不中断。
- 1
- 2
- 3
- 4
- 5
前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