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同位素:同位素指的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例如,题目中的Pt和Pt,虽然质子数相同,都是78,但它们的质量数不同(Pt的质量数为194,Pt的质量数为195),因此它们互称为同位素。
2. 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A能从酸中置换出氢而金属B不能,这表明A的金属活动性比B强。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化学中用来排列金属元素活泼性的一个重要工具。
3. 离子半径比较:阳离子半径与阴离子半径之比的大小受到核电荷数、电子层数等因素的影响。题目中提到的LiI、NaBr、KCl和CsF,由于阳离子都是卤素离子,可以通过比较阳离子(锂、钠、钾、铯)的半径和阴离子(碘、溴、氯、氟)的半径差异来确定比例最大者。
4. 周期表结构:M2+离子有两个电子层,说明M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剩下两个电子层。这意味着原始的M原子应该有三个电子层,因此M位于周期表的第三周期,若它是阳离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2,那么它属于IIA族。
5. 元素性质比较:A项比较了碱性,NaOH的碱性强于Mg(OH)2;B项错误,因为电子层数多不一定代表金属活泼性强;C项比较了金属性,K的金属性强于Na;D项比较了氢化物稳定性,NH3的稳定性高于PH3。
6. 还原性比较:卤素离子的还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所以F-的还原性最弱,I-的还原性最强。
7. 元素种类的决定因素:元素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因为质子数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8. 气态氢化物的推断: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H2XO3,可以推断X的最高价为+4,所以氢化物的化学式应为H2X。
9. 质量数的计算:Rn-离子有x个电子,因此R原子的质子数为x+n,而中子数为m,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x+n+m。
10. 电子层结构:当最外层是n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等于(n-1)层,n=3时,M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因此(n-1)层也为8个,即L层。当n层为次外层时,比(n+1)层多10个电子,L层最多8个,M层最多18个,M层比L层多10个。
11. 离子化合物的识别:A、B、D均为离子化合物,而C,SO2是共价化合物,不属于离子化合物。
12.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A、B、D是放热反应,而水分解是吸热反应。
13. 酸性强弱与元素非金属性的关系:酸性HXO4>H2YO4>H3ZO4,表明非金属性X>Y>Z,同时也意味着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而原子半径则会减小,即X < Y < Z。
14.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A、B、C项均符合元素周期律,而D项错误,因为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卤素氢化物中HCl最稳定,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HClO4酸性最强。
15. 过渡金属的作用:过渡金属常常用于制备耐高温合金,如不锈钢等。
16. 类铅元素的性质预测:类铅元素位于IVA族,与铅相似,最外层电子数为4,预测A、B、C正确,D错误,因为IVA族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不是强酸,如铅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弱酸。
17. Y元素与M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题目中Y元素的最高正价与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为6,意味着Y可能位于VIA族,如硫元素,能形成多种氧化态的化合物。
以上内容详细解释了题目中涉及的化学知识点,包括同位素、金属活动性、离子半径、周期表结构、元素性质比较、还原性、气态氢化物的推断、质量数计算、电子层结构、离子化合物的识别、吸热反应、酸性强弱与元素非金属性的关系、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过渡金属的作用以及元素的性质预测。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化学的基础概念和规律,对于高一化学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