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行业报告详细分析了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全球共识下,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的投资机会。报告首先指出,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中国在这方面承担着重任。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并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当前,中国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27%,位居全球首位,而人均一次能源消费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增长空间,尽管单位GDP能耗呈下降趋势,但总体上仍处于较高水平。
报告接着阐述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是能源活动,因此,实现碳中和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生产侧的清洁替代。当前,中国发电结构主要以火电为主,2020年火电发电量占比高达68.88%。但水电和核电的发展空间有限,而太阳能和风能(风光发电)的成本由于技术进步等因素正快速下降,并逐渐实现平价上网。过去十年中,中国风光装机规模持续增长,但在总发电量中所占比重依然较低,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
在消费侧,报告强调了电能替代和汽车电动化的推进。全球交通行业的碳排放量占比为24.8%,仅次于发电与供热,而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乘用车在碳排放方面的减排效果显著。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了“成本+技术”时代,国内的优质公司正积极参与全球新能源车产业链,电池材料等环节将受益于国际化。
在传输侧,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对电力系统的调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能源的随机性和波动性需要更为灵活的电网调峰能力,而电化学储能的优异性能正好满足这一需求。随着电化学储能技术的进步,其成本正在下降,未来将成为电网调峰和调频的重要手段。
报告的投资建议围绕着碳中和背景下的新能源投资机会展开,包括光伏和风电、新能源汽车以及电网和储能相关的公司股票。风险提示部分提到了诸如新增风电和光伏装机规模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技术变革风险、平价后下游运营商投资热情下降以及电网建设和储能投资力度不足等潜在风险。
报告的目录结构清晰地分为五个部分,涵盖了碳中和的全球共识、电力清洁化转型、电能替代和汽车电动化、新能源主体电力系统的构建,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投资机遇等主题。报告提供了一系列的资料来源,包括ECIU、“一带一路”网,以及方正证券研究所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