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给定的文件信息,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关键知识点:
### 一、文章背景与作者介绍
- **文章名称**:《小巷深处》
- **作者**:林莉,1972年生于湖北嘉鱼,是一位经历过被抛弃并由一位盲女收养的作家。她的生活经历十分坎坷,但通过自身的努力,不仅考上了县中学,还开始了文学创作。《小巷深处》是其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作者自己曾经经历的一段苦涩时光。
### 二、字词学习
- **瘦瘪**:形容身体消瘦无力的样子。
- **炫耀**:故意显示自己的优点或长处。
- **落寞**:孤独寂寞的感觉。
- **揶揄**:嘲弄、戏谑。
- **斑驳**:形容色彩不均匀的样子。
- **哽咽**:因为情绪激动而说不出话来。
- **脸颊**:脸部两侧靠近眼睛的部分。
- **蹒跚**:走路摇摇晃晃的样子。
- **憧憬**:对未来的事物充满向往和希望。
- **名正言顺**:说话做事的理由正当充分。
### 三、整体感知
1. **文中两个主要人物的关系**:盲养母与养女。
2. **围绕这两个主要人物,课文主要讲述的内容**:通过一系列事件展现了养母对养女深深的爱以及养女对这份爱的认知过程。
3. **文章所传达的情感**:赞美了伟大无私的母爱。
### 四、合作与探究
1. **养母为“我”做的事**:
- 收养“我”。
- 为了给“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拆掉小木棚,搬进小房子,并为此拿出所有积蓄。
- 为了让“我”有出息,她改变了自己的性格,使家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 当“我”考上高中后,虽然不舍,但她还是抑制了自己的感情,同意“我”离开家去上学。
- 她央求一位老婆婆代她去学校给“我”送营养品和生活费。
2. **养母的性格特点**:
- **善良**:收养了被遗弃的“我”。
- **任劳任怨**:为了养家糊口,辛苦工作。
- **无私奉献**:牺牲自己的舒适生活条件,只为让“我”有更好的成长环境。
- **宽容**:即使“我”因虚荣心而冷落她,她依然无怨无悔地爱着“我”。
- **坚强**:面对生活的艰辛,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3. **“我”对母亲的感情变化**:
- 幼年时,对母亲充满敬爱和满足感。
- 随着年龄的增长,因为虚荣心的影响,开始厌恶贫困的家庭,逐渐疏远母亲。
- 最终,在老婆婆的帮助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深深地感受到了母亲的爱,并为此悔悟。
4. **文章结构**:
- 第一部分(第1—9段):养母收养“我”,爱护“我”,“我”感到满足、自豪。
- 第二部分(第10—11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因虚荣心作怪,“我”开始厌恶自己的家。
- 第三部分(第12—15段):“我”淡忘了家,与家完全隔绝。
- 第四部分(第16—29段):老婆婆的一番话让“我”流下悔悟的眼泪,情感回归。
### 五、写作技巧分析
1. **人物刻画**:
- 外貌描写:如母亲黝黑的皮肤、古铜色的颜色等,突显出母亲辛勤劳作的形象。
- 神态描写:如无助地倚在墙边,描绘出母亲内心的无助与渴望。
- 语言和动作描写:如母亲央求老婆婆给“我”送营养品和生活费的行为,体现了母亲无私的爱。
2. **象征意义**:
- **小巷**:代表着母亲与“我”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是情感的寄托。
- **竹棒**:作为母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贯穿全文,象征着母亲的坚强与“我”情感的变化历程。
### 六、主题探讨
- **主题**:通过对母亲为“我”的辛勤付出和“我”感情变化的描写,文章表达了对无私母爱的赞颂以及对养母深深的感激之情。
- **题目选择**:“小巷深处”不仅仅是一个地点的描述,更是情感的载体,以之为题更加含蓄且富有深意。
通过对《小巷深处》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也能从中汲取力量,更加珍惜与家人之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