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知识是学习IT技术的重要起点,本篇复习资料涵盖了计算机历史、应用领域、硬件系统、软件系统、计算机语言、网络分类、计算机病毒以及计算机特点等多个关键知识点。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ENIAC诞生,到后续的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直至现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每个阶段的技术进步都显著提升了计算机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科学计算、信息管理、实时控制、办公自动化、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电子商务、辅助设计(CAD/CAM)等,这些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支持。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硬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其中,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CPU,是计算机的“大脑”。存储器分为内存(如ROM和RAM)和外存,内存中的RAM在断电后数据会丢失。软件则包括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如WPS、OFFICE等)。
计算机语言的发展经历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高级语言更接近人类语言,便于编写和理解。计算机能直接识别的语言是机器语言。
网络分类依据地理位置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而拓扑结构有星型、总线型、环型和混合型。此外,计算机网络的信息表示和处理方式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和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按用途则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按规模和性能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
计算机的特点包括运算速度快、精确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以及高度自动化和灵活性。计算机的数制主要有二进制,编码是将各种信息转化为二进制代码的过程。ASCII码是一种常见的字符编码标准,用于比较字符大小。
硬件组件中的运算器负责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控制器则负责指令的取出和执行,是计算机的控制中心。存储器分为内存和外存,内存(如RAM)速度快但容量小,外存(如硬盘)速度慢但容量大。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用于输入数据,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用于展示处理结果。
控制器与运算器组成的CPU和内存一起构成了主机,输入/输出设备和外存储器合称为外部设备。了解这些基础概念对于理解和操作计算机至关重要,对于大一计算机考试的复习来说,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