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R、主引导扇区,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活动分区、引导分区、系统分区、启动分区的区别详解【讲的很清晰】


-
什么是MBR和主引导引导扇区?什么是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什么是活动分区、引导分区、系统分区、启动分区?一下子罗列这么多概念,恐怕很多人都搞不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吧。网上虽然不少解释,但很多是模棱两可甚至是错误的,反而越弄越糊涂。猫猫煞费苦心的把这一大串概念研究了很长时间,试图搞明白,为了以后查阅方便,于是把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总结了一下。而要想分清这些概念,真要费一点脑筋啊! 一、MBR和主引导扇区 首先简要介绍MBR和主引导扇区的关系。 主引导扇区是硬盘0号柱面,0号磁头的第一个扇区,大小为512字节。(注:硬盘可以用柱面、磁头和扇区定位) MBR,占用主引导扇区的前446字节,紧随其后的64字节是分区表DPT,最后还剩两个字节则恒为55AA,表示结束符号。(下图,演示了它们的位置关系) 然后,具体说一说MBR和分区表。 MBR,全称为Master Boot Record,即硬盘的主引导记录。MBR,共446字节,一般在操作系统安装时写入,但它并不属于操作系统。MBR就是一段引导程序,用于检测磁盘的分区合法性和加载操作系统,它的重要作用就是识别活动分区,并引导操作系统。 分区表DPT,共64字节,记录了硬盘有多少分区以及分区的各种属性。由于一个分区的信息要占用16字节,所以分区表只能定义4个分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硬盘一般最多只能分为4个主分区(这里说“一般”是对基本磁盘而言,而对于动态磁盘则无此限制,但大部分都在使用基本磁盘,可以暂不考虑 )。 计算机开机后BIOS加电自检,一切正常后,找到第一个启动设备(一般就是硬盘),然后从这个启动设备的主引导扇区读取MBR。MBR这段引导程序识别活动分区,引导操作系统。 二、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 正如前面所讲,主分区是由主引导扇区中64字节的分区表所定义的,最多只能有4个。但为了满足更多分区的需求,变产生了扩展分区。形式上,如果拥有扩展分区,就必须牺牲一个主分区,而且最多有一个扩展分区,也就是说:主分区+扩展分区<=4 and 扩展分区<=1。因此扩展分区也可以看成一种特殊的主分区。 但扩展分区并不可以直接使用,扩展分区又必须以逻辑分区的形式出现,可以这样认为:扩展分区包含着若干逻辑分区,而且至少包含一个。 扩展分区中的逻辑分区是以链式存在的。即每一个逻辑分区都记录着下一个逻辑分区的位置信息,依次串联。事实上每一个逻辑分区都有一个和主引导扇区类似的引导扇区,引导扇区里有类似的分区表。该分区表记录了该分区的信息和一个指针,指向下一个逻辑分区的引导扇区。 因此,逻辑分区是借鉴了主分区的方法,相当于在一个主分区下面建立了若干级“主分区”。从上面的描述,猫猫推测,逻辑分区是建立在操作系统级别,由操作系统识别的。另一个可以预测的现象是:一旦某一个逻辑分区损害,跟在它后面的所有逻辑分区都将丢失,而前面的逻辑分区去可以保留。这也是链式结果的特点。 三、活动分区、系统分区、启动分区、引导分区 这四个术语和前面三个不同,前面三个是讲述分区的“物理”形成。而这四个术语描述了分区的功能,并且更易混淆。 首先,根据Windows XP随机帮助文档看,引导分区就是启动分区,两者是同一概念,所以下面就只讨论活动分区、系统分区和启动分区。 系统分区和启动分区比较。 这是两个极易混淆的概念,因为两者的含义似乎和它们的名字正好颠倒了。Windows帮助文件的术语表里是这样解释他们的:”系统分区,包含加载 Windows(例如,Ntldr、Osloader、Boot.ini、Ntdetect.com)所需的硬件特定文件的分区。系统分区可以(但不是必须)与启动分区相同。启动分区,包含 Windows 操作系统及其支持文件的分区。启动分区可以(但不是必须)与系统分区相同。“ 看起来是很糊涂,但说的简单些就是:系统分区包含Ntldr、Osloader、Boot.ini、Ntdetect.com等文件,而启动分区包含Windows和system32文件。所以,真正包含操作系统内核文件的分区是启动分区,包含操作系统引导文件的确实系统分区,这是要特别注意的一点。 有些人就疑问了,我的Ntldr、Osloader、Boot.ini、Ntdetect.com和Windows、system32文件都在C盘,那是怎么回事?这很容易解释,你的C盘既是系统分区也是启动分区,只安装一个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大都属于这种情况 ,所以微软在括号里说“但不是必须”。
-
2017-08-29
-
2015-06-09
-
2014-02-08
-
2013-12-18
-
2013-11-08
-
2013-10-25
-
2013-06-13
-
2013-05-30
-
2013-03-19
-
2013-02-23
103KB
入门学习Linux常用必会60个命令实例详解doc/txt
2011-06-09文件为doc版,可自行转成txt,在手机上看挺好的。 本资源来自网络,如有纰漏还请告知,如觉得还不错,请留言告知后来人,谢谢!!!!! 入门学习Linux常用必会60个命令实例详解 Linux必学的60个命令 Linux提供了大量的命令,利用它可以有效地完成大量的工作,如磁盘操作、文件存取、目录操作、进程管理、文件权限设定等。所以,在Linux系统上工作离不开使用系统提供的命令。要想真正理解Linux系统,就必须从Linux命令学起,通过基础的命令学习可以进一步理解Linux系统。 不同Linux发行版的命令数量不一样,但Linux发行版本最少的命令也有200多个。这里笔者把比较重要和使用频率最多的命令,按照它们在系统中的作用分成下面六个部分一一介绍。 ◆ 安装和登录命令:login、shutdown、halt、reboot、install、mount、umount、chsh、exit、last; ◆ 文件处理命令:file、mkdir、grep、dd、find、mv、ls、diff、cat、ln; ◆ 系统管理相关命令:df、top、free、quota、at、lp、adduser、groupadd、kill、crontab; ◆ 网络操作命令:ifconfig、ip、ping、netstat、telnet、ftp、route、rlogin、rcp、finger、mail、 nslookup; ◆ 系统安全相关命令:passwd、su、umask、chgrp、chmod、chown、chattr、sudo ps、who; ◆ 其它命令:tar、unzip、gunzip、unarj、mtools、man、unendcode、uudecode。 本文以Mandrake Linux 9.1(Kenrel 2.4.21)为例,介绍Linux下的安装和登录命令。 immortality按:请用ctrl+f在本页中查找某一部分的内容或某一命令的用法。 -------------------------------------------------------------------------------- Linux必学的60个命令(1)-安装与登陆命令 login 1.作用 login的作用是登录系统,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login [name][-p ][-h 主机名称] 3.主要参数 -p:通知login保持现在的环境参数。 -h:用来向远程登录的之间传输用户名。 如果选择用命令行模式登录Linux的话,那么看到的第一个Linux命令就是login:。 一般界面是这样的: Manddrake Linux release 9.1(Bamboo) for i586 renrel 2.4.21-0.13mdk on i686 / tty1 localhost login:root password: 上面代码中,第一行是Linux发行版本号,第二行是内核版本号和登录的虚拟控制台,我们在第三行输入登录名,按“Enter”键在Password后输入账户密码,即可登录系统。出于安全考虑,输入账户密码时字符不会在屏幕上回显,光标也不移动。 登录后会看到下面这个界面(以超级用户为例): [root@localhost root]# last login:Tue ,Nov 18 10:00:55 on vc/1 上面显示的是登录星期、月、日、时间和使用的虚拟控制台。 4.应用技巧 Linux 是一个真正的多用户操作系统,可以同时接受多个用户登录,还允许一个用户进行多次登录。这是因为Linux和许多版本的Unix一样,提供了虚拟控制台的访问方式,允许用户在同一时间从控制台(系统的控制台是与系统直接相连的监视器和键盘)进行多次登录。每个虚拟控制台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工作站,工作台之间可以切换。虚拟控制台的切换可以通过按下Alt键和一个功能键来实现,通常使用F1-F6 。 例如,用户登录后,按一下“Alt+ F2”键,用户就可以看到上面出现的“login:”提示符,说明用户看到了第二个虚拟控制台。然后只需按“Alt+ F1”键,就可以回到第一个虚拟控制台。一个新安装的Linux系统允许用户使用“Alt+F1”到“Alt+F6”键来访问前六个虚拟控制台。虚拟控制台最有用的是,当一个程序出错造成系统死锁时,可以切换到其它虚拟控制台工作,关闭这个程序。 shutdown 1.作用 shutdown命令的作用是关闭计算机,它的使用权限是超级用户。 2.格式 shutdown [-h][-i][-k][-m][-t] 3.重要参数 -t:在改变到其它运行级别之前,
790KB
grub4dos-0.4.4-2009-01-11
2009-10-27相信许多liunxer初次听到“GRUB4DOS”这个名字,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对我没用,因为我不用DOS,即使用也不会去通过它启动GRUB。先别急,再问一句:您是否用过grldr呢?是否用过MaxDos、一键 ghost、矮人DOS工具盘?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您已经在用GRUB4DOS了。 是它的名字给人们造成了误解,这也是历史遗留问题——一开始仅仅是“for dos”,而后来开发越来越深入,“FOR DOS”已远不能涵盖其全部。于是它的名字就成了一个障碍,新接触的人往往望名生意,以为它是专给DOS用的,便不去关注——我本人就是如此,很久之后才重新发现它,所以写下这篇文字,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并使用这一优秀作品,享受它带来的可靠与便捷。 首先搞清楚与 GNU GRUB 的关系。 GNU GRUB 分为 GNU GRUB Lagecy 和 GNU GRUB2 两代。GNU GRUB Lagecy 其实就是原来的 GNU GRUB 0.xx ,最新版是 2005 年发布的 GNU GRUB 0.97 。目前已停止开发,并改名为 GNU GRUB Lagecy 。GNU GRUB2 是第二代 GRUB,它将取代原来的 GNU GRUB (例如0.9x版),但目前还处于开发阶段,尚未发布正式版。 而 GRUB4DOS 则是对 GNU GRUB Lagecy 的二次开发。该项目最早由 不点 在2003年发起,目前主要由他、bean 和另外几位中国人维护,很多人贡献了代码,再加上广大网友热心帮助,使得 GRUB4DOS 不断完善。在当前 新的 GRUB2 没有到位、老的 GNU GRUB Lagecy 又有许多不完善 的情况下,GRUB4DOS 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GRUB4DOS 在保留 GNU GRUB 0.97 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做了很多改进,简单归纳如下: 1、A20代码 和 bug修正 对A20的处理历来就是一个棘手问题。当初IBM引入这一设计,本意是为了让以往那些BUGGY软件能够运行,结果造成后世无穷无尽的隐患。当然不能全怪 IBM,真正应当责怪的是那些不遵守IBM标准的硬件厂商,它们生产的系统无法用常规的几种方法来控制A20,使得软件开发者可能在很多意想不到的地方碰上A20这个妖魔,除了造成死机之外,还导致执行效率的极度降低。在微软的XMS规范中就明确写着,A20的控制在有些机器上是非常耗时的一个操作。 GNU GRUB 0.97中的A20代码很明确是有问题的,这在GNU GRUB邮件列表档案中就有提到。很多用户报告在使用gnu grub 0.97时键盘失去响应。grub开发组在grub2中对A20代码打了补丁,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这个补丁并没有打到我们目前广泛使用的0.97版上。为此GRUB4DOS用取自Linux内核的A20代码替换了原代码,并参考其他一些开源代码做了很多改进,基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A20只是改造的一个方面,在GRUB4DOS的开发过程中修复的GNU GRUB 0.97的bug还有很多,有些在Changelog中并没有提到。到目前为止,已经把那些严重的BUG排解殆尽了,应该可以比较平滑地使用GRUB4DOS了。 2、磁盘仿真(虚拟磁盘) 这是GRUB4DOS的一大特色功能,开发者下了不少功夫。这一功能是将 软盘镜像或硬盘镜像甚至某个硬盘分区 虚拟成 软驱或硬盘,进而运行其中的操作系统(DOS、win98),类似于以前流行的“虚拟软驱”(vfloppy),但功能要强得多。 用SYSLINUX中的memdisk也可实现虚拟磁盘。比较而言,GRUB4DOS功能更强,限制更少,用法更灵活,同时对bios的要求也要高那么一点点,在一些BIOS有缺陷的机子上可能会出问题(不过不用太担心,实践表明这种情况极其罕见)。 3、多种方式进入grub环境 1)通过dos 在dos下运行grub.exe即可进入纯粹的grub环境,并部分地支持退回到DOS。也可把grub.exe作为 CONFIG.SYS 里的设备驱动文件而运行。 2)通过Windows启动菜单 这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用法。MaxDos、一键ghost硬盘版、矮人DOS工具盘之类的软件就是以这种方式启动grldr,再通过磁盘仿真虚拟出一个软驱,进而启动DOS的。 3)将GRUB4DOS引导代码写入硬盘MBR,开机直接进入grub环境 乍一看这不算什么改进——GNU GRUB本来就可以这样引导,但实际上在这里 GRUB4DOS 有相当大的革新。 GNU GRUB 的安装方法是: root (xxx,x) setup (xxx) 第一句是指定一个分区,该分区须存放有/boot/stage1和/boot/stage2文件,第二句是将引导代码写入硬盘MBR。这样安装的 GRUB,其MBR引导代码被设置为从固定的分区加载stage2。假如我们某一天因为某些原因,需要删除或格式化该分区,或者做一些会引起该分区序号变化的操作(比如用 pqmagic 在该分区前添加或删除分区),就需要预先重装一次grub,重新指定存放stage2文件的分区,否则将无法引导。这一点上 GNU GRUB 显得不够灵活。 而 GRUB4DOS 采取了新的策略:其MBR引导代码并非固定地指向某个分区,而是搜索所有分区,查找并加载 grldr,只要某分区上存有一份 grldr,就能启动。而且安装时可以将原微软的MBR备份,启动时如果找不到grldr,便自动加载备份的MBR。显然这种方式更加灵活、稳健,所以 GRUB4DOS 虽然保留了 GNU GRUB 的全部命令和功能(包括 setup 命令),但不推荐使用传统的安装方式。 当然 GRUB4DOS 方式也不是十全十美,因为其引导代码还不能识别所有的文件系统,目前支持仅 NTFS/FAT12/FAT16/FAT32/EXT2/EXT3(也不少了 ,以后将支持更多的格式),所以可能需要专门设一个分区来存放 grldr 。不过在我看来这是值得的,一点小麻烦换来了更多的方便和稳定。 4、图片背景支持 可用 640x480@14位色 的图片做背景。图片制作请参考这里: http://bbs.znpc.net/viewthread.php?tid= ... a=page%3D4 5、中文支持 GRUB4DOS 发布有中文版,大大方便了中文用户。 6、光驱支持 该功能使得用户可以再GRUB环境下访问光驱,并可由光驱启动,很实用。Os:GNU/Debian Linux 5.0 Lenny -AMD Athlon(tm) 64 Processor 3000+ -NVIDIA GeForce 7300 GT -512M*2 DDR Memory -ST SATA 250G
9.21MB
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含源代码).part2
2010-10-18内容简介 本书从只有二十行的引导扇区代码出发,一步一步地向读者呈现一个操作系统框架的完成过程。书中不仅关注代码本身,同时关注完成这些代码的思路和过程。本书不同于其他的理论型书籍,而是提供给读者一个动手实践的路线图。读者可以根据路线图逐步完成各部分的功能,从而避免了一开始就面对整个操作系统数万行代码时的迷茫和挫败感。书中讲解了大量在开发操作系统中需注意的细节问题,这些细节不仅能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操作系统的核心原理,而且使整个开发过程少走弯路。本书分上下两篇,共11章。其中每一章都以前一章的工作成果为基础,实现一项新的功能。而在章的内部,一项大的功能被分解成许多小的步骤,通过完成每个小的步骤,读者可以不断获得阶段性的成果,从而让整个开发过程变得轻松并且有趣。 本书适合各类程序员、程序开发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操作系统课程的实践参考书。 序 做真正 Hacker的乐趣──自己动手去实践 2004年我听编辑说有个年轻人写了本《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第一反应是不可能,恐怕是翻译稿,写这种书籍是要考作者硬功夫的,不但需要深入掌握操作系统的原理,还需要实际动手写出原型。 历史上的 Linux就是这么产生的,Linus Torvalds当时是一名赫尔辛基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二年级学生,经常要用自己的电脑去访问大学主机上的新闻组和邮件,为了方便读写和下载文件,他自己编写了磁盘驱动程序和文件系统,这成为了 Linux第一个内核的雏形。 我想中国有能力写出内核原型的程序员应该也有,但把这个题目写成一本书,感觉上不会有人愿意做这件事情,作者要花很多时间,加上主题比较硬,销售量不会太高,经济上回报有限。 但拿来文稿一看,整个编辑部大为惊艳,内容文笔俱佳,而且绝对原创,马上决定在《程序员》连载。2005年博文视点出版的第一版也广受好评。 不过有很多读者还是质疑:现在软件编程主要领域是框架和应用,还需要了解操作系统底层吗? 经过四年的磨练成长,于渊又拿出第二版的书稿《Orange'S:一个操作系统的实现》,这本书是属于真正 Hacker的。我虽然已经有多年不写代码了,但看这本书的时候,让我又重新感受到做程序员的乐趣:用代码建设属于自己的系统,让电脑听从自己的指令,对系统的每个部分都了如指掌。 黑客(hacker)实际是褒义词,维基百科的解释是喜欢用智力通过创造性方法来挑战脑力极限的人,特别是他们所感兴趣的领域,例如软件编程或电气工程。个人电脑、软件和互联网等划时代的产品都是黑客创造出来的,如苹果的 Apple电脑、微软的 Basic解释器、互联网的 Mosaic浏览器。 回答前面读者的质疑,学软件编程并不需要看这本书,想成为优秀程序员和黑客的朋友,我强烈建议你花时间来阅读这本书,并亲自动手实践。正如于渊在本书结尾中所说“我们写自己的操作系统是出于一种好奇,或者说一种求知欲。我希望这样不停地‘过把瘾’能让这种好奇不停地延续”。 好奇心是动力的源泉,追究问题的本质是优秀黑客的必备素质,只有充分掌握了系统原理,才能在技术上游刃有余,才能有真正的创新和发展。中国需要更多真正的黑客,也希望更多的程序员能享受属于黑客的创造乐趣。 蒋涛 2009年 4月 作者自序 本书是《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的第二版,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向读者呈现一个操作系统雏形的实现过程。有关操作系统的书籍资料可以找到很多,但是关注如何帮助读者实现一个试验性操作系统的书籍却不多见,本书便是从一个简单的引导扇区开始,讲述一个操作系统成长的故事,以作读者参考之用。 本书面向实践,通过具体实例教读者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书中的步骤遵循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顺序,跟随这些步骤,读者可以由一个最简单的引导扇区开始,逐渐完善代码,扩充功能,最后形成一个小的操作系统。 本书不仅介绍操作系统的各要素,同时涉及开发操作系统需要的各个方面,比如如何建立开发环境、如何调试以及如何在虚拟机中运行等。书中的实例操作系统采用IA32作为默认平台,所以保护模式也作为必备知识储备收入书中,而这是传统的操作系统实践书籍经常忽略的。总之,只要是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中需要的知识,书中都尽量涉及,以便于读者参考。 众所周知,一个成型的操作系统往往非常复杂。如果考虑到操作系统作为软硬件桥梁的特殊地位,那么它可能看上去比一般的软件系统更难理解,因为其核心部分往往包含许多直接针对CPU、内存和 I/O端口的操作,它们夹杂在一片代码汪洋之中,显得更加晦涩。 我们有许多源代码公开的操作系统,可供随时下载和阅读,看上去好像让实现一个供自己把玩的微型操作系统变得容易很多,但事实往往不尽人意,因为这些代码动辄上万甚至几十几百万行,而且细节之间经常互相关联,要理解它们着实不易
12.39MB
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含源代码).part1
2010-10-18内容简介 本书从只有二十行的引导扇区代码出发,一步一步地向读者呈现一个操作系统框架的完成过程。书中不仅关注代码本身,同时关注完成这些代码的思路和过程。本书不同于其他的理论型书籍,而是提供给读者一个动手实践的路线图。读者可以根据路线图逐步完成各部分的功能,从而避免了一开始就面对整个操作系统数万行代码时的迷茫和挫败感。书中讲解了大量在开发操作系统中需注意的细节问题,这些细节不仅能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操作系统的核心原理,而且使整个开发过程少走弯路。本书分上下两篇,共11章。其中每一章都以前一章的工作成果为基础,实现一项新的功能。而在章的内部,一项大的功能被分解成许多小的步骤,通过完成每个小的步骤,读者可以不断获得阶段性的成果,从而让整个开发过程变得轻松并且有趣。 本书适合各类程序员、程序开发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操作系统课程的实践参考书。 序 做真正 Hacker的乐趣──自己动手去实践 2004年我听编辑说有个年轻人写了本《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第一反应是不可能,恐怕是翻译稿,写这种书籍是要考作者硬功夫的,不但需要深入掌握操作系统的原理,还需要实际动手写出原型。 历史上的 Linux就是这么产生的,Linus Torvalds当时是一名赫尔辛基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二年级学生,经常要用自己的电脑去访问大学主机上的新闻组和邮件,为了方便读写和下载文件,他自己编写了磁盘驱动程序和文件系统,这成为了 Linux第一个内核的雏形。 我想中国有能力写出内核原型的程序员应该也有,但把这个题目写成一本书,感觉上不会有人愿意做这件事情,作者要花很多时间,加上主题比较硬,销售量不会太高,经济上回报有限。 但拿来文稿一看,整个编辑部大为惊艳,内容文笔俱佳,而且绝对原创,马上决定在《程序员》连载。2005年博文视点出版的第一版也广受好评。 不过有很多读者还是质疑:现在软件编程主要领域是框架和应用,还需要了解操作系统底层吗? 经过四年的磨练成长,于渊又拿出第二版的书稿《Orange'S:一个操作系统的实现》,这本书是属于真正 Hacker的。我虽然已经有多年不写代码了,但看这本书的时候,让我又重新感受到做程序员的乐趣:用代码建设属于自己的系统,让电脑听从自己的指令,对系统的每个部分都了如指掌。 黑客(hacker)实际是褒义词,维基百科的解释是喜欢用智力通过创造性方法来挑战脑力极限的人,特别是他们所感兴趣的领域,例如软件编程或电气工程。个人电脑、软件和互联网等划时代的产品都是黑客创造出来的,如苹果的 Apple电脑、微软的 Basic解释器、互联网的 Mosaic浏览器。 回答前面读者的质疑,学软件编程并不需要看这本书,想成为优秀程序员和黑客的朋友,我强烈建议你花时间来阅读这本书,并亲自动手实践。正如于渊在本书结尾中所说“我们写自己的操作系统是出于一种好奇,或者说一种求知欲。我希望这样不停地‘过把瘾’能让这种好奇不停地延续”。 好奇心是动力的源泉,追究问题的本质是优秀黑客的必备素质,只有充分掌握了系统原理,才能在技术上游刃有余,才能有真正的创新和发展。中国需要更多真正的黑客,也希望更多的程序员能享受属于黑客的创造乐趣。 蒋涛 2009年 4月 作者自序 本书是《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的第二版,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向读者呈现一个操作系统雏形的实现过程。有关操作系统的书籍资料可以找到很多,但是关注如何帮助读者实现一个试验性操作系统的书籍却不多见,本书便是从一个简单的引导扇区开始,讲述一个操作系统成长的故事,以作读者参考之用。 本书面向实践,通过具体实例教读者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书中的步骤遵循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顺序,跟随这些步骤,读者可以由一个最简单的引导扇区开始,逐渐完善代码,扩充功能,最后形成一个小的操作系统。 本书不仅介绍操作系统的各要素,同时涉及开发操作系统需要的各个方面,比如如何建立开发环境、如何调试以及如何在虚拟机中运行等。书中的实例操作系统采用IA32作为默认平台,所以保护模式也作为必备知识储备收入书中,而这是传统的操作系统实践书籍经常忽略的。总之,只要是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中需要的知识,书中都尽量涉及,以便于读者参考。 众所周知,一个成型的操作系统往往非常复杂。如果考虑到操作系统作为软硬件桥梁的特殊地位,那么它可能看上去比一般的软件系统更难理解,因为其核心部分往往包含许多直接针对CPU、内存和 I/O端口的操作,它们夹杂在一片代码汪洋之中,显得更加晦涩。 我们有许多源代码公开的操作系统,可供随时下载和阅读,看上去好像让实现一个供自己把玩的微型操作系统变得容易很多,但事实往往不尽人意,因为这些代码动辄上万甚至几十几百万行,而且细节之间经常互相关联,要理解它们着实不易
9.39MB
智冠天下影子系统中文破解版功能完美值得珍藏
2011-01-22将电脑放置于一个无法穿透的“金钟罩”中,隔离保护彻底堵截所有电脑病毒、流氓软件和人为 损害。让您的电脑系统每日如新,享受无忧信息生活。 你是否感觉到,电脑经过长期使用后,运行速度越来越慢,磁盘空间越来越小?那很可能是系统 运行产生的垃圾、上网遗留的废物,杀毒后清理不干净的残余造成的。“系统虚拟化”技术快速 清理废弃物,提高电脑执行效率。 任何危险操作,如打开可疑邮件、进入不良网站、试用未知新软件、人为损害等均可在影子系统 保护下放心实施。危险操作后只需重新启动电脑,一切恢复正常如初。 产品自身技术原理巧妙解决大多数安全软件资源占用问题,无病毒库占用内存,无需每日频繁升 级骚扰。 提取影子系统企业版核心文件作为控制平台,更加稳定可靠 影子系统2008智冠天下特别版 特性: 0. 不支持windows vista;支持XP,2003,2000,Nt。 1. 增加对新双核和四核cpu的支持和优化; 2. 支持多块硬盘 3. 增加了文件夹迁移功能,可以让桌面、我的文档、IE收藏夹和Outlook express 正常保存文件 4. 增加多操作系统环境支持; 5. 增加隐藏运行模式; 6. 支持待机和用户切换; 7. 无限期破解了官方版本60天试用的期限; 8. 提取影子系统企业版核心文件作为控制平台,更加稳定可靠,避免可能的过期错误; 9. 尝鲜正式版软件的密码设置界面,但是只有购买正版软件才能真正拥有此功能! 10.屏蔽启动菜单选项,杜绝可能发生的开机菜单混乱【想设置请运行windows自带的msconfig,在boot.ini选择想要的启动设为默认即可,还可以设置超时时间】; 11.精简了许多无用的组件,最大化的减少资源占用,体积才8M多,精悍; 12.内置最新的驱动破解补丁,避免许多未知错误,支持四大操作系统,可以防机器狗; 13.开机进入正常模式不弹出提示,直接进入影子系统则弹出提示,更加人性化; 14.支持2.8.2版本和智冠天下试用版破解版无缝升级到本版:只需在正常模式下安装第二部分和相应的第三部分文件即可,无需重装影子系统; 15.可以纯净卸载! 其他内容: 此特别版基于2.8.2,企业版-117,2008正式版和最新版破解驱动制作而成。 已经不是针对某一版本的破解版了,而是集众家之长的优化特别版。 相对于上一版本可以说是一次进化,不再命名为破解版。 有理由相信这是免费影子系统中的的最后选择!也是最佳选择! 再次声明: 本人不会制作任何收费影子系统的破解版! 本特别版相对于官方正式版有两处主要功能限制! 如果大家喜欢这款软件请购买正版,支持作者的辛苦劳动,支持国产。 该特别版仅供学习研究用,任何个人或集体不得以营利等其他非法目的肆意将本软件传播于网络。 -------------------------made by fulhwj @智冠天下工作室 补充 仅供参考: 硬件系统启动时,在Windows加载之前,建立被保护磁盘的磁盘分配表副本,副本分配表中标记原已分配区域为只读,影子系统重新定向所有来自Windows的磁盘操作到副本分配表,并且只刷新分配表副本。一旦系统重新启动,原分配表和原分配表标记的已分配区域数据毫无变化,以此达到在不增加任何额外的磁盘读写的前提下【顺便回答网友对硬盘读写损伤的质疑】实现对原磁盘操作系统数据(Windows 系统的有效磁盘数据)的完整保护。 原理上,影子系统的软件层面相当于bios扩展而不是windows的一部分,如果影子系统本身没有漏洞和bug,硬件没有故障和bug,一旦影子系统的保护功能启动,任何windows程序都无法攻破影子系统的磁盘保护。 硬盘MBR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硬盘主引导记录”,简单地说,它是由FDISK等磁盘分区命令写在硬盘绝对0扇区的一段数据,它由主引导程序、硬盘分区表及扇区结束标志字(55AA)这3个部分组成。 早期的2.6版本不保护mbr!如果病毒或者恶意软件操作了mbr,将穿透影子系统,损害系统。 2.8以后的影子系统都提供mbr保护! 所以2.6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已经测试穿透影子系统2.6版的userinit.exe病毒(机器狗) !
6.90MB
linux管理员指南
2008-11-05目 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安装Linux操作系统 作为服务器软件 第1章 Linux发行版本与Windows NT的 技术异同 1 1.1 Linux操作系统和Linux发行版本 1 1.2 “自由”软件和GNU许可证 1 1.2.1 什么是GNU公共许可证 2 1.2.2 “自由”软件的优势 2 1.3 NT和Linux操作系统的主要差异 3 1.3.1 单用户、多用户、网络用户情况的 比较 3 1.3.2 GUI图形界面与操作系统内核的彼 此相对独立 4 1.3.3 Windows中的“网络邻居”概念 5 1.3.4 Windows中的注册表文件与文本文 件的比较 6 1.3.5 域的概念 6 1.4 小结 7 第2章 按服务器配置安装Linux 8 2.1 安装之前 8 2.1.1 硬件设备 8 2.1.2 服务器主机的规划 9 2.1.3 双引导系统 10 2.1.4 安装方式 11 2.1.5 安装后可能面临的问题 11 2.2 安装Red Hat Linux操作系统 12 2.2.1 制作一张引导盘 12 2.2.2 开始安装 12 2.3 小结 28 第3章 GNOME和KDE桌面环境 29 3.1 X-Windows的历史 29 3.1.1 X-Windows的不足之处 30 3.1.2 进入GNOME和KDE 30 3.1.3 GNOME和KDE并非完全不兼容意味 着什么 31 3.2 关于KDE桌面环境 31 3.2.1 许可证问题 32 3.2.2 启动X-Windows和KDE 32 3.2.3 KDE的基本元素 33 3.2.4 KDE的控制中心 33 3.3 关于GNOME桌面环境 39 3.3.1 启动X-Windows和GNOME 39 3.3.2 GNOME的基本元素 40 3.3.3 GNOME的配置工具 41 3.4 小结 44 第4章 安装软件 46 4.1 Red Hat Package Manager软件包管理 工具软件 46 4.1.1 安装新的软件包 47 4.1.2 查询软件包 48 4.1.3 反安装(清除)软件包 48 4.1.4 gnorpm工具 48 4.2 自行编译软件 48 4.2.1 获得并解压缩新的软件包 49 4.2.2 查找软件包中的有关文档 49 4.2.3 配置新软件包 50 4.2.4 编译新软件包 50 4.2.5 安装新软件包 51 4.2.6 安装完成后的清理工作 51 4.3 小结 52 第二部分 单主机系统的管理 第5章 用户的管理 53 5.1 关于用户 53 5.1.1 用户登录子目录 54 5.1.2 口令 54 5.1.3 shell 55 5.1.4 启动上机脚本程序 55 5.1.5 电子邮件 56 5.2 用户数据库 56 5.2.1 /etc/passwd文件 56 5.2.2 /etc/shadow文件 58 5.2.3 /etc/group文件 58 5.3 用户管理工具 59 5.3.1 使用命令行进行用户管理 59 5.3.2 使用LinuxConf进行用户管理 62 5.4 SetUID和SetGID程序 66 5.5 如果没有文件的所有权 67 5.6 小结 67 第6章 命令行 68 6.1 BASH简介 68 6.1.1 作业控制 69 6.1.2 环境变量 69 6.1.3 管道 70 6.1.4 重定向 70 6.1.5 BASH的命令行快捷键 71 6.2 文档工具 72 6.2.1 man命令 72 6.2.2 texinfo系统 73 6.3 文件列表、所有权和访问权限 74 6.3.1 列出文件清单命令ls 74 6.3.2 文件和子目录类型 74 6.3.3 改变文件的所有权命令chown 76 6.3.4 改变用户分组命令chgrp 76 6.3.5 改变文件属性命令chmod 76 6.4 文件管理和操作 77 6.4.1 拷贝文件命令cp 77 6.4.2 移动文件命令mv 78 6.4.3 链接文件:ln命令 78 6.4.4 查找文件命令find 78 6.4.5 转换并拷贝文件命令dd 79 6.4.6 文件压缩命令gzip 80 6.4.7 建立子目录命令mkdir 81 6.4.8 删除子目录命令rmdir 81 6.4.9 显示当前工作子目录命令pwd 81 6.4.10 磁带文件归档命令tar 81 6.4.11 合并文件命令cat 82 6.4.12 分屏显示文件命令more 83 6.4.13 磁盘操作工具命令du 83 6.4.14 查找文件保存在哪个子目录里命 令which 83 6.4.15 查找命令的保存位置命令whereis 83 6.4.16 释放磁盘空间命令df 84 6.4.17 同步磁盘命令sync 84 6.5 进程管理 84 6.5.1 列出进程清单命令ps 84 6.5.2 交互列出进程清单命令top 86 6.5.3 向某个进程发送消息命令kill 87 6.6 其他工具 88 6.6.1 显示系统名称命令uname 88 6.6.2 查看用户命令who 88 6.6.3 改变用户身份命令su 89 6.6.4 编辑器程序 89 6.7 小结 90 第7章 开机和关机 91 7.1 LILO 91 7.2 配置LILO 91 7.2.1 附加的LILO参数 93 7.2.2 添加引导用的新内核 94 7.3 运行LILO 95 7.4 开机引导的步骤 95 7.4.1 rc命令脚本程序 96 7.4.2 编写自己的rc命令脚本程序 97 7.4.3 激活或者禁止服务项目 99 7.5 小结 100 第8章 文件系统 101 8.1 文件系统的构成 101 8.1.1 i-结点 101 8.1.2 超级块 102 8.2 管理文件系统 102 8.2.1 挂装和卸载本地磁盘 102 8.2.2 使用fsck程序 105 8.3 对硬盘进行分区 107 8.3.1 硬盘的表示方法 107 8.3.2 建立硬盘分区 107 8.3.3 建立文件系统 112 8.4 网络文件系统 113 8.4.1 挂装NFS分区 113 8.4.2 使用Automounter自动挂装子系统 114 8.5 硬盘空间配额的管理 115 8.5.1 实现配额管理的准备工作 116 8.5.2 设置配额 117 8.5.3 管理配额 119 8.6 小结 120 第9章 核心级系统服务 121 9.1 init服务 121 9.1.1 /etc/inittab文件 121 9.1.2 telinit命令 122 9.2 inetd进程 123 9.2.1 etc/inetd.conf文件 123 9.2.2 安全性与inetd.conf文件 124 9.3 syslogd守护进程 125 9.3.1 调用syslogd 125 9.3.2 /etc/syslog.conf文件 126 9.4 cron程序 129 9.5 小结 130 第10章 编译Linux内核 131 10.1 内核到底是什么 131 10.2 获取内核源代码 132 10.2.1 选择正确的版本 133 10.2.2 解压缩内核源代码 133 10.3 建立内核 134 10.3.1 make xconfig过程 135 10.3.2 内核功能与模块 136 10.3.3 编译内核 140 10.4 安装内核 140 10.5 给内核打补丁 142 10.5.1 下载并解包补丁文件 142 10.5.2 打补丁 143 10.6 小结 144 第11章 提高单个服务器的安全性 145 11.1 TCP/IP与网络安全 145 11.2 追踪服务 146 11.2.1 使用netstat命令 146 11.2.2 netstat命令输出与系统的安全性 148 11.2.3 关闭服务 148 11.3 监控系统 149 11.3.1 挖掘syslog命令潜力 150 11.3.2 使用MRTG监控带宽 151 11.3.3 COPS 151 11.3.4 TripWire 151 11.3.5 SATAN 151 11.4 Web求助站点和邮件表 152 11.4.1 CERT 152 11.4.2 BugTraq 152 11.4.3 Rootshell 152 11.4.4 Security Focus 152 11.5 其他 153 第三部分 Internet网络服务 第12章 DNS域名解析服务 155 12.1 DNS前身:/etc/hosts文件 156 12.2 DNS的组成部分 157 12.2.1 域和主机 157 12.2.2 子域 158 12.2.3 in-addr.arpa域 159 12.2.4 服务器类型 160 12.3 安装DNS服务器 160 12.3.1 下载、解包和阅读有关资料 161 12.3.2 编译BIND 162 12.4 配置客户 163 12.5 配置服务器 171 12.5.1 修改/etc/named.conf文件以配置一个 主区域 172 12.5.2 修改/etc/named.conf文件以配置一个 从区域 173 12.5.3 修改/etc/named.conf文件以配置一个 缓冲区域 173 12.5.4 DNS记录类型 174 12.6 组装各部分 177 12.7 DNS工具箱 182 12.7.1 nslookup 182 12.7.2 dig 183 12.7.3 whois 183 12.7.4 其他参考资料 184 12.8 小结 184 第13章 FTP 192 13.1 FTP的基本原理 192 13.2 获得最新版本的wu-ftpd软件 193 13.2.1 阅读README文件 193 13.2.2 编译并安装wu-ftpd软件 194 13.3 配置wu-ftpd软件 195 13.3.1 通过/etc/ftpaccess文件控制访问 权限 195 13.3.2 系统日志文件 203 13.3.3 即时文件转换 204 13.3.4 配置主机访问权限 205 13.4 套接字配置 205 13.4.1 匿名用户访问 205 13.4.2 注册用户访问和混合式访问 209 13.5 配置虚拟FTP服务器 210 13.6 小结 211 第14章 使用Apache设置Web服务器 212 14.1 HTTP协议的基本原理 212 14.1.1 标题 212 14.1.2 非标准端口 213 14.1.3 进程所有者 214 14.2 安装Apache HTTP服务器 214 14.2.1 编译Apache软件 215 14.2.2 启动和终止Apache软件 216 14.2.3 测试Apache软件 217 14.3 配置Apache软件 217 14.3.1 建立一个简单的顶级主页 217 14.3.2 Apache软件的配置文件 218 14.3.3 常见配置修改情况 218 14.4 小结 219 第15章 SMTP 220 15.1 SMTP的基本原理 220 15.1.1 SMTP的基本实现过程 220 15.1.2 安全性 222 15.1.3 SMTP和POP的比较 223 15.1.4 推荐参考书 223 15.2 获得并安装Sendmail软件 224 15.2.1 下载Sendmail软件 224 15.2.2 编译Sendmail软件 224 15.3 通过MC文件配置Sendmail软件 225 15.3.1 配置Sendmail软件需要的M4语言 知识 226 15.3.2 Sendmail软件使用的宏命令 228 15.3.3 一个完整的配置示例 235 15.3.4 把宏命令编译到配置文件里 235 15.4 安装Sendmail软件 235 15.5 主配置文件以外的其他配置文件 236 15.5.1 aliases文件 236 15.5.2 “access”(访问权限)数据库 237 15.6 Sendmail运行中的问题 238 15.6.1 mailq命令 239 15.6.2 Sendmail在运行吗 239 15.6.3 Sendmail把它的队列和缓冲池保存 在什么地方 240 15.6.4 怎样从队列里删除一个项目 240 15.6.5 加速处理邮件队列 241 15.6.6 对电子邮件进行系统记录 241 15.7 小结 242 第16章 POP 243 16.1 POP的基本原理 243 16.1.1 使用telnet阅读邮件 244 16.1.2 POP和其他协议之间的冲突 246 16.2 Qpopper软件 246 16.2.1 安装Qpopper软件 246 16.2.2 编译Qpopper软件 247 16.2.3 设置Qpopper软件 248 16.2.4 测试 249 16.3 Qpopper软件的高级配置操作 250 16.3.1 服务器工作模式 250 16.3.2 特殊身份验证功能 250 16.3.3 带身份验证加强功能的POP 250 16.3.4 公告板 251 16.3.5 Qpopper软件的命令行参数 252 16.4 小结 253 第17章 SSH 254 17.1 公共密钥密码学 254 17.2 SSH的版本及其发行版本 256 17.2.1 SSH的版本 257 17.2.2 SSH客户软件的其他供货商 257 17.3 下载、编译和安装SSH软件包 258 17.3.1 编译SSH的版本1软件包 258 17.3.2 编译SSH的版本2软件包 259 17.4 配置SSH软件包 260 17.4.1 配置SSH2和SSH1同时运行 260 17.4.2 服务器的启动和关闭 260 17.4.3 配置客户的密钥交换功能 261 17.5 与SSH软件包有关的应用程序 262 17.6 小结 262 第四部分 内部网(Intranet)网络服务 第18章 网络文件系统(NFS) 265 18.1 NFS的基本原理 265 18.1.1 挂装和存取硬盘分区 265 18.1.2 NFS的安全性 266 18.1.3 NFS的版本 266 18.2 激活NFS 266 18.2.1 NFS的组件 267 18.2.2 NFS的内核支持 267 18.3 配置NFS服务器 268 18.3.1 /etc/exports配置文件 268 18.3.2 通知NFS服务器进程/etc/exports 文件中的改动 269 18.3.3 常见问题 269 18.4 配置NFS客户 269 18.5 NFS分区常见用途 271 18.6 检查并排除NFS故障 271 18.6.1 孤立失效的文件句柄 272 18.6.2 拒绝访问 272 18.6.3 硬、软挂装的比较 272 18.7 小结 273 第19章 网络信息服务(NIS) 274 19.1 NIS的基本原理 274 19.1.1 NIS服务器 275 19.1.2 “域”的概念 275 19.2 配置主控NIS服务器 276 19.2.1 建立域名 276 19.2.2 启动NIS 276 19.2.3 编辑Makefile文件 276 19.2.4 使用ypinit命令 279 19.3 配置NIS客户 280 19.3.1 编辑/etc/yp.conf文件 280 19.3.2 设置启动脚本程序 281 19.3.3 /etc/nsswitch.conf文件 281 19.3.4 测试NIS客户的配置情况 282 19.4 配置附属NIS服务器 282 19.4.1 设置域名 282 19.4.2 设置NIS主控服务器对辅助NIS服务 器的推操作 283 19.4.3 执行ypinit命令 283 19.5 NIS软件工具 284 19.6 在配置文件里使用NIS 284 19.7 在一个现实网络里实现NIS 285 19.7.1 小型网络 285 19.7.2 带分支的网络 286 19.7.3 规模大过建筑物的网络 286 19.8 小结 287 第20章 Samba服务 288 20.1 SMB服务的基本原理 288 20.1.1 用户名和口令 288 20.1.2 加密口令 289 20.1.3 守护进程smbd和nmbd之间的区别 289 20.1.4 编译并安装Samba 289 20.1.5 设置SWAT工具 291 20.2 Samba的系统管理 292 20.3 使用SWAT工具 292 20.3.1 SWAT软件的菜单 293 20.3.2 建立共享关系 295 20.4 使用smbclient程序 296 20.4.1 浏览服务器 297 20.4.2 远程文件访问 297 20.4.3 远程打印机访问 298 20.5 使用smbmount命令 298 20.6 对加密口令功能的支持 299 20.6.1 允许使用NULL口令 299 20.6.2 使用smbpasswd命令修改口令 299 20.7 检查并排除Samba故障 300 20.8 小结 300 第21章 打印服务 301 21.1 lpd守护进程的基础知识 301 21.1.1 启动lpd守护进程 302 21.1.2 允许远程用户 302 21.2 配置/etc/printcap文件 302 21.2.1 /etc/printcap文件中的命令 303 21.2.2 使用Samba服务打印 304 21.2.3 让修改生效 305 21.3 lpd的客户 305 21.3.1 lpr 305 21.3.2 lprm 306 21.3.3 lpq 306 21.4 小结 306 第22章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308 22.1 DHCP协议的基本原理 308 22.2 DHCP服务器 309 22.2.1 下载、编译和安装DHCP服务器 309 22.2.2 配置DHCP服务器 309 22.2.3 dhcpd.conf文件示例 314 22.2.4 正常运行情况 315 22.3 DHCP客户守护进程 315 22.3.1 下载、编译和安装DHCP客户 315 22.3.2 配置DHCP客户 315 22.4 小结 316 第23章 备份 317 23.1 评估自己的备份需求 317 23.2 管理备份设备和文件 318 23.2.1 使用mknod命令建立设备文件 319 23.2.2 使用mt命令操作磁带设备 319 23.3 命令行工具程序 320 23.3.1 dump命令和restore命令 320 23.3.2 tar命令 323 23.4 小结 324 第五部分 Linux操作系统的高级网络功能 第24章 网络配置 325 24.1 网络基本知识 325 24.1.1 IP地址 325 24.1.2 CIDR技术 327 24.2 模块和网络接口卡 327 24.3 ifconfig程序 328 24.3.1 简单用法 328 24.3.2 其他参数 330 24.4 使用route命令 331 24.4.1 简单用法 332 24.4.2 显示路由 332 24.5 小结 334 第25章 Linux操作系统的高级网络功能 335 25.1 IP假名技术 335 25.2 数据包过滤 336 25.2.1 数据包过滤的实现 337 25.2.2 ipchains工具软件 339 25.2.3 几种解决方案 345 25.3 IP地址欺诈技术 348 25.3.1 IP欺诈的三语句解决方案 349 25.3.2 地址欺诈代理 350 25.4 小结 351 第26章 /proc文件系统 352 26.1 /proc文件里有些什么东西 352 26.2 部分有用的/proc数据项 353 26.3 通过/proc实现的常见报告和设置 355 26.3.1 对SYN Flood攻击现象的防护 355 26.3.2 大容量服务器的问题 355 26.3.3 调试硬件冲突 356 26.4 小结 356 附录A Red Hat Linux发行版本中的程序 设计语言 357 附录B Linux操作系统中的常用软件 360
12KB
香槟网络系统 G H O S T XP SP3 7.0
2011-05-31◆免责条款: ======================================================================================================== *本作品仅作技术交流之用,所有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只可用于个人研究试验,切勿用于商业用途,请测试后自行销毁。 *Windows系统及软件版权属各自产权人所有。超出个人研究范围所引发的版权及责任等问题的争执, *您必须认可上述免责条款,方可使用本作品。如有异议,强烈建议不要使用。 ■概述: ================================================================================================ 本系统采用 MSDN 发行的 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SP3 作母盘,可通过微软验证,可在线更新,请放心使用 集成了SATA/RAID/SCSI最新驱动,支持ATI SB700/SB600 SATA AHCI/RAID支持更多的硬件,稳定性、兼容性超强,支持更多的硬件,恢复速 度更胜一畴!电源判断更准确,支持恢复系统到各种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工作站、以及服务器。智能判断,自动卸载多余设备驱动。 ★系统特色: *系统安全补丁更新至2011年05月26日。 *更改IE浏览器为IE6 *更改为悦耳的开关机声音 *终极优化系统,减少无用的进程,确保系统运行更快速。 *破解 Tcpip 连接数限制,破解系统主题限制,并集成微软 JAVA 虚拟机。 *集成 DirectX0903,VBVC最新版本运行库。 *系统在完全断网的情况下制作,确保系统更安全。 *采用通过微软数字签名认证驱动并自动识别安装,确保系统运行更稳定。 ★已安装的软件(均更新到最新): ============================ + pptv网络电影 + 腾讯QQ2011 + *** 2003 + 酷狗音乐 + 极品五笔 2009 + 搜狗拼音输入法 ★驱动包简述: 1.综合驱动包以全面为主导,收集了大量目前流行的硬件设备驱动。 2.适用于WinXP_32Bit平台,部份驱动去除了对Win2000以及64Bit平台的支持。 3.包含硬件智能判断驱动选择程序及相关组件,可在桌面环境下全静默安装已解压的驱动。 4.在封装部署环境使用时,请在外部接口直接调用主程序即可。 5.本驱动包尽可能提供自发布日起最新流行硬件的支持。 ★支持驱动: [Chipset]芯片组驱动: ALi扬智/ULi宇力芯片组综合驱动 AMD AmdAway 超微芯片组系列驱动 ATi全系列南桥芯片组驱动 Intel英特尔全系列芯片组驱动 nVIDIA nForce 1-MPC79全系列芯片组驱动 SiS矽统全系列主板芯片组驱动 VIA威盛全系列芯片组驱动 NoteBook各种笔记本常用设备驱动 {other}其它芯片驱动: ASUS ATK0100/ATK2000系列驱动 Dell raid/sataraid驱动及红外线设备驱动 Transmeta全美达TM8000微处理器驱动 [Video]显卡驱动: ATi冶天Radeon 7000-HD4890系列显卡驱动(支持移动/专业版显卡, 含Hdmi) Intel英特尔830-GS4X系列显卡驱动(含移动版/含Hdmi,移至Others.7z压缩包) nVIDIA RIVA TNT--GTX295全系列显卡驱动(注:nf5以下为纯驱动) Matrox G系列/Millennium G系列显卡驱动 SiS矽统系列集成显卡驱动 VIA(S3)威盛系列显卡驱动(含S3GHDAudio) VMware虚拟机设备驱动(含显卡、声卡、网卡设备) {Other}其它显卡驱动: 3DFX Voodoo 3/4/5系列显卡SFFT驱动 3Dlabs Wildcat_VP/Wildcat_Realizm系列显卡驱动 XGI图诚Volari Z7/Z9/Z9s/V3/V3XT/V8/V5系列显卡驱动 DisplayLink DL-120/125/160/165/195 USB外置显卡驱动 PowerVR KYRO/KYRO II系列显卡驱动 Magic Control USB 2.0 VGA/Graphics Device显示驱动 NeoMagic NM2200 MagicMedia 256AV显卡驱动 [Audio]声卡驱动: Analog Devices AC97/HD全系列音频芯片驱动 ALi扬智/ULi宇力M5451/M5455 WDM音频芯片驱动 C-media骅讯CMI8330-9880 AC97/HD全系列音频芯片驱动 C-Media骅讯CM106/108/112/6501/cmusb系列USB声卡驱动 Conexant AC97/HD全系列音频芯片驱动 Creative创新Live5.1/LS/TP0033/sb_live/ks/kx系列音频芯片驱动 Microsoft HDAudio音频总线驱动 nVIDIA全系列音频芯片驱动 Realtek瑞昱AC97/HD/HDMI音频芯片驱动 SigmaTel矽玛特/IDT系列AC97/HD音频芯片驱动 SiS矽统7012/7018系列音频芯片驱动 VIA威盛Envy24/AC97/HD系列音频芯片驱动 {Other}其它声卡驱动: Avance Logic AC97/ALS007/ALS4000系列音频芯片驱动 Audiotrak Prodigy 7.1//HD2/AYA 44 MKII系列声卡驱动 CirrusLogic CS429x AC97 Codec系列声卡驱动 ESI Juli@朱丽叶/ESP1010/XD/l192X/192L/192M系列音频芯片驱动 ESS Canyon3D 2/ES1938-ES1989/Diamond MX400音频芯片驱动 Echo Indigo/Indigo io/Indigo dj系列声卡驱动 ForteMedia FM801声卡驱动5.00.1319For Win2000/XP InfraSonic Quartet专业声卡驱动 Yamaha雅马哈YMF724/740/744/753/754系列音频芯片驱动 OPTi 82C931芯片声卡驱动4.03.00.20.31 RME HDSP 9652/9632/FireFace400/800火系列音频芯片驱动 Hercules系列声卡驱动 M-Audio系列音频芯片驱动。 Terratec德国坦克EWS88 MT/D/MIC2+MIC8声卡驱动5.51b LabWay Xwave-QS3000A声卡驱动 [Network\name\Lan]网卡驱动: 3Com 全系列网卡驱动 AMD PCnet-Home Based系列10M/100M网卡驱动 ADMtek 系列网卡驱动 Agere 1310系列网卡驱动 Accton智邦系列网卡驱动 Asion亚迅PCMCIA 10/100网卡驱动 ATTANSIC钰硕L1/L2系列网卡驱动 Allied Telesyn安奈特系列网卡驱动 ASIX AX88140—88772系列网卡驱动 Broadcom博通系列网卡驱动 Cisco 系列网卡驱动 D-LINK友讯系列网卡驱动 Davicom 系列网卡驱动 神州数码DCN-530TX快速以太网卡驱动 Intel英特尔PRO100/1000系列网卡驱动 IC Plus IP100A/IP1000A网络芯片驱动 Marvell Yukon系列千兆以太网卡驱动 nVIDIA nForce 1-7系列网卡驱动 Netgear系列网卡驱动 Realtek瑞昱系列网卡驱动 SiS矽统SIS190/SIS191/900系列网卡驱动 Smc系列网卡驱动 TP-LINK普瑞尔TG-523/TF-3239系列网卡驱动 Topstar系列网卡驱动 ULi M5263 10/100M 集成网卡驱动 VIA威盛Velocity VT系列网卡驱动 Other\otr\lan其它一些网卡设备驱动…。 [Network\name\Wlan]无线网卡驱动: 3Com ***Connect系列无线网卡驱动 AboveCable宽讯时代系列无线网卡驱动 Accton智邦系列无线网卡驱动 Actiontec PRISM 系列无线网卡驱动 Aircard 555r/775系列无线上网卡驱动 ADMtek ADM8211无线网卡驱动 Agere 系列无线网卡驱动 Airgo 系列无线网卡驱动 AirLive WT系列无线网卡驱动 Allied 系列无线网卡驱动 ATHEROS 系列无线网卡驱动 Atmel 系列无线网卡驱动 Avm 系列无线网卡驱动 ANT安特嘉华A350/a360无线网卡驱动 BENQ明基AWL300/400系列无线网卡驱动 Blitzz 系列无线网卡驱动 Buffalo美禄可WLI系列无线网卡驱动 Broadcom博通系列无线网卡驱动 Bewan Wi-Fi PCI 300N无线网卡驱动 Cisco 系列无线网卡驱动 Corega WiND502 USB无线网卡驱动 D-Link友讯系列无线网卡驱动 EagleTec鹰泰ET-WG2000 无线网卡驱动 Envara 系列无线网卡驱动 GemTek PRISMPA 无线网卡驱动 Hardlink固网HL系列笔记本网卡驱动 Intel英特尔PRO/Wireless系列无线网卡驱动 INPROCOMM系列无线网卡驱动 Iodate 系列无线网卡驱动 Kinstone今视通KS-2006/2008PLUS无线网卡驱动 Marvell系列无线网卡驱动 Microsoft Wireless系列无线网卡驱动 Netgear系列无线网卡驱动 Novatel 系列无线网卡驱动 Ralink RT系列无线网卡驱动(含USB) Realtek瑞昱RTL系列无线网卡驱动 Remote系列无线网卡驱动 U.S.Robotics系列无线网卡驱动 SIS矽统SiS160/162/163系列无线网卡驱动 Smc 系列无线网卡驱动 TP-link普瑞尔TL系列无线网卡驱动 Ti 德州仪器无线网卡驱动 Thomson系列无线网卡驱动 Wlannds\IEEE 802.11g Wireless无线网卡驱动 VIA威盛VT6655/VT6656系列线网卡驱动(含USB版) Linksys WMP54G(VER:4)/WPC54GX系列无线网卡驱动 Wonda网达WD-WN9101(AR)/WD-WN9102系列无线网卡驱动 ZyDAS ZD1211B/U/P/1202系列无线网卡驱动 Other\otr\wlan其它一些无线网卡设备驱动…。 [Camera]摄像头驱动: {UsbCam} Mini-Cam USB Camera (SC-120)" USB PC Camera (SN9C201/SN9C202) ZSMC USB PC Camera (ZS0211) Vimicro USB Web Camera Vimicro 301/301H/302/vmc302/303/305/321 PC Camera Vimicro VC0323/326/PC Camera Vimicro USB2.0 UVC PC Camera (VC0301V) Sonix SN9C101/SN9C102/ SN9C103/105 Sonix SN9C102P/SN9C105/SN9C110/SN9C120 [PC Camera-168] Sonix 300/301/Series/305/325 Delux_b27/b28 PC Camera eMPIA USB 2.0 Video Devices EM27xx and EM28xx. eMPIA USB 2.0 PC CameraAC580/AC680/AC688. Ali M5602/M5603C USB2.0 Camera ViewSonic W2201 WebCam(VM302) Sunplus SPCA501C/PCA561 {NoteBook} 各种笔记本自带摄像头驱动(Acer、ASUS、Lenovo、Dell、hp、Samsung等) [Modem]调制解调器驱动: Agere系列解调器驱动 Aopen建基FM56系列调制解调器驱动 Conexant系列解调器驱动 ESS 系列调制解调器芯片驱动 Intel系列解调器驱动 JCG880系列解调器驱动 Motorola系列解调器驱动 SmartLink系列解调器驱动 Lucent系列解调器驱动 Sm600topic1系列系列解调器驱动 [MassStorage]磁盘阵列驱动: 包含Amcc(3ware)、Acard、Adaptec、Ali、Highpoint、JMicron、Intel、Lsilogic、Marvell、 Promise、IBM、ITE、ATi、nVIDIA、Qlogic、SiliconImage、SIS、VIA、Tekram等设备磁盘阵列驱动。 (注:部份驱动已整合到芯片组驱动中如:Intel、ATi、nVIDIA、SIS等) [Others]其他设备驱动: 飞利浦7130芯片电视卡的通用驱动 10MOONS天敏电视大师4(TM400)电视卡驱动 AMsun雅美森炫影200电视卡驱动3.4版 IMPRESS映派N-TV电视卡驱动 LifeView朗视TV Star电视卡驱动1.0.0.13 Acer宏基Aspire渴望T160台式电脑电视卡驱动 Acer宏碁Aspire 5530系列笔记本电脑电视卡驱动 Toshiba电视卡驱动 Lenovo联想F50电视卡驱动 Lenovo天骄TV电视卡及D.TV采集卡驱动 HP惠普Pavilion m7398 cnWinTV 88x电视卡驱动 Gamepad 通用游戏手柄驱动 Realtek瑞昱RTS5101/S5111/S5116 USB2.0读卡器驱动 Microsoft微软XBox 360外置HD-DVD光驱驱动 HP惠普 d325小型立式台式电脑键盘快捷键驱动 Intel英特尔G4X系列显卡驱动 {USB设备} INTEL芯片组USB驱动 SIS芯片组USB驱动 VIA芯片组USB驱动 usb2.0万能驱动程序 手机USB数据线驱动 综合驱动包更新说明: 1、更新Intel、nVIDIA、ATi、VIA芯片组驱动,添加并更新部份笔记本设备驱动。 2、声卡部份涉及更新或调整的驱动:VIA_HD、ADI、Sigmatel(IDT)、Realtek、C-Media 、Conexant、M-Audio等。其中Realtek系列AC97及HD部份沿用skyfree精简版并根据网友反馈对HD声卡部份作添加控制台到控制面板的调整。添加Echo、InfraSonic等声卡的支持。 3、显卡部份: 1)Intel830至915为skyfree精简纯驱动;添加945GC显卡的支持。更新G4X系列显卡驱动。 2)更新Ati显卡驱动为9.3版、Ati_FireGL驱动为8.583版;添加ATI Mobility HD 4000系列移动显卡及HD4770/HD4890显卡的支持。 3)nVIDIA_nf5以下为skyfree精简纯驱动并将驱动文件退回71.89版避免部份TNT显卡安装高版本驱动出现某些不预期错误,nVIDIA高版本显卡驱动更新为182.50版,保留控制面板常用功能及3D、PhysX物理等程序。添加全系列桌面及专业显卡支持 ,添加G/GT/GTX 100(M)系列显卡持。 4)重新调整VIA(S3)系列显卡驱动,修正VIA Chrome9 HC显卡不能设置分辨率问题;更新S3400/500系列显卡驱动为最新版。 5)添加3Dlabs/DisplayLink 等显卡的支持,精简Other\PowerVR、XGI_V3显卡驱动为纯驱动。 4、网卡部份进行了常规性更新,主要更新Broadcom、Intel、Realtek、Atheros、Marvell、Agere等网络设备驱动,并针对网友反馈专门加入了Hasee笔记本无线网卡驱动。 5、MassStorage、Modem部份,常规性更新Highpoint、JMicron、SiliconImage等控制器驱动,及添加一个HP笔记本的Modem驱动。 6、Camera摄像头:采用吉吉增补修正的摄像头驱动;保留笔记本自带摄像头驱动。 ◆本系统安装方法: 在启动计算机时立即按 Delete (Del)【删除键】进入 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设置 2 选择 Advanced BIOS Features 【高级 BIOS 特性设置】,并将 First Boot Device (1st Boot) 【第一启动设备】根据需要设置为 CDROM 【光盘启动】。 具体操作:将光标移动到 First Boot Device (1st Boot),按 Enter 选择CDROM.在按ESC.再按F10保存退出.如果保存不了CDROM 【光盘启动】。 ~~~~~~~~~~~~~~~~~~~~~~~~~~~~~~~~~~~~~~~~~~~~~~~~~~~~~~~ ①AWARD BIOS设置光驱启动方法: 开机按DEL进入此界面,选第二项,回车 BIOS的界面版本并非完全一样,所以这几个图和您的实际机器可能会稍有出入,仅供参考! 选中此项,按PAGEUP 或PAGEDOWN选择, 设置为CDROM,C,A即为光驱启动 按ESC键退出,按F10保存,选YES回车 ②PHOENIX BIOS设置光驱启动方法: ③AMI BIOS 设置光驱启动方法: 进入后可看到【Floppy-软驱启动;Hard Disk-硬盘启动;CDROM-光驱启动】按方向键将方框移动到CDROM(光驱启动)后面按下回车,此时First Boot Device后面已经变成了CDROM,按F10键,保存并退出CMOS设置。此时将系统安装盘或是带有引导系统的光盘放入光驱内,重新启动电脑就会先读光盘。 因为BIOS的界面版本并非完全一样,所以这几个图和您的实际机器会稍有出入,但大致相同,可参考!!! 1、光盘安装(推荐) A.自动安装 安装请在BIOS中设置从光盘启动,然后进入光盘启动菜单,选择菜单第1项(A)就可以自动安装! B. 手动安装 把光盘下的***文件复制到硬盘,然后重启设置光盘启动,然后选择手动***11就可以手动操作 ***进行安装! 2、硬盘安装 =========================================================== 用虚拟光驱软件加载本镜像ISO文件,打开我的电脑,会出现一个A:盘,打开A盘运行里面的 AUTORUN.EXE这个程序,在弹出的菜单中选第一项即可实现全自动安装系统! 光盘刻录及使用的一些共性问题: =============================================================== 问:***复制文件过程***现A:\***ERR.TXT错误! 解答:这是***软件复制数据的过程中读写出错,就弹出一个对话框,大意是保存出错信息到A盘里。既然是读写出错,那直接原因就是光盘不好读,或者是光驱不好用。这是最普遍的情况,换张光盘或换个光驱再试,一般就OK了! 一般出现A:\***ERR.TXT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 1.ISO文件正确或者ISO下载不完整,无论什么方式下载一定要校验MD5码 2.光盘质量:因购买光盘或者刻录盘质量有问题而导致恢复失败 3.光驱质量:因为光区激光头老化读盘能力下降而导致恢复失败 4.刻录机:因为刻录机刻录质量不好或老化导致刻出的盘质量有问题而导致恢复失败 5.刻录方式:因刻录速度过快导致光盘不好读,建议刻录时选择16X/24X速度一次刻录 6.超刻:因超过刻录盘容量而导致部分数据不完全引起的恢复失败,一般在680M内适宜 7.硬盘有坏道:因为坏道导致***无法写入 8.硬盘问题:完整的格式化一遍C盘,不要加Q(例:format c:) 9.硬盘没有盘符:因病毒或者其它以外导致的分区表丢失引起的恢复失败 10.超频:因为超频不稳定导致的恢复失败 如果排除以上问题,仍读盘错误,则可能是其它硬件问题.一个完整的硬件系统由许多部件组成,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某个关键部件品质不稳定,则整机就运行不稳定.在这样的系统里运行***,自然会出错.按经验,首先应该怀疑内存,应更换内存试试.双条内存的兼容性.其次,检查主板,硬盘(及其数据线),再留意一下CPU的发热量是否正常.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和方法,这里仅点到为止. 很多品牌机上就存在这个问题,在主分区之前隐藏一个厂商安装好的分区用于整机系统检测的,因此在品牌机上进行***时应将注意这个问题. 不要出现这个错误,就说系统垃圾什么的,请先看资料,不要在说出那么无知的话. ◆免责条款: =========================================================== 本Windows系统及软件版权属各自产权人所有,只可用于个人研究交流使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且系统制作者不承担任何技术及版权问题,请在试用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您觉得满意,请购买正版
6.90MB
Linux管理员指南
2008-04-24目 录<br>前言<br>第一部分 安装Linux操作系统<br>作为服务器软件<br>第1章 Linux发行版本与Windows NT的<br> 技术异同 1<br>1.1 Linux操作系统和Linux发行版本 1<br>1.2 “自由”软件和GNU许可证 1<br>1.2.1 什么是GNU公共许可证 2<br>1.2.2 “自由”软件的优势 2<br>1.3 NT和Linux操作系统的主要差异 3<br>1.3.1 单用户、多用户、网络用户情况的<br> 比较 3<br>1.3.2 GUI图形界面与操作系统内核的彼<br> 此相对独立 4<br>1.3.3 Windows中的“网络邻居”概念 5<br>1.3.4 Windows中的注册表文件与文本文<br> 件的比较 6<br>1.3.5 域的概念 6<br>1.4 小结 7<br>第2章 按服务器配置安装Linux 8<br>2.1 安装之前 8<br>2.1.1 硬件设备 8<br>2.1.2 服务器主机的规划 9<br>2.1.3 双引导系统 10<br>2.1.4 安装方式 11<br>2.1.5 安装后可能面临的问题 11<br>2.2 安装Red Hat Linux操作系统 12<br>2.2.1 制作一张引导盘 12<br>2.2.2 开始安装 12<br>2.3 小结 28<br>第3章 GNOME和KDE桌面环境 29<br>3.1 X-Windows的历史 29<br>3.1.1 X-Windows的不足之处 30<br>3.1.2 进入GNOME和KDE 30<br>3.1.3 GNOME和KDE并非完全不兼容意味<br> 着什么 31<br>3.2 关于KDE桌面环境 31<br>3.2.1 许可证问题 32<br>3.2.2 启动X-Windows和KDE 32<br>3.2.3 KDE的基本元素 33<br>3.2.4 KDE的控制中心 33<br>3.3 关于GNOME桌面环境 39<br>3.3.1 启动X-Windows和GNOME 39<br>3.3.2 GNOME的基本元素 40<br>3.3.3 GNOME的配置工具 41<br>3.4 小结 44<br>第4章 安装软件 46<br>4.1 Red Hat Package Manager软件包管理<br> 工具软件 46<br>4.1.1 安装新的软件包 47<br>4.1.2 查询软件包 48<br>4.1.3 反安装(清除)软件包 48<br>4.1.4 gnorpm工具 48<br>4.2 自行编译软件 48<br>4.2.1 获得并解压缩新的软件包 49<br>4.2.2 查找软件包中的有关文档 49<br>4.2.3 配置新软件包 50<br>4.2.4 编译新软件包 50<br>4.2.5 安装新软件包 51<br>4.2.6 安装完成后的清理工作 51<br>4.3 小结 52<br>第二部分 单主机系统的管理<br>第5章 用户的管理 53<br>5.1 关于用户 53<br>5.1.1 用户登录子目录 54<br>5.1.2 口令 54<br>5.1.3 shell 55<br>5.1.4 启动上机脚本程序 55<br>5.1.5 电子邮件 56<br>5.2 用户数据库 56<br>5.2.1 /etc/passwd文件 56<br>5.2.2 /etc/shadow文件 58<br>5.2.3 /etc/group文件 58<br>5.3 用户管理工具 59<br>5.3.1 使用命令行进行用户管理 59<br>5.3.2 使用LinuxConf进行用户管理 62<br>5.4 SetUID和SetGID程序 66<br>5.5 如果没有文件的所有权 67<br>5.6 小结 67<br>第6章 命令行 68<br>6.1 BASH简介 68<br>6.1.1 作业控制 69<br>6.1.2 环境变量 69<br>6.1.3 管道 70<br>6.1.4 重定向 70<br>6.1.5 BASH的命令行快捷键 71<br>6.2 文档工具 72<br>6.2.1 man命令 72<br>6.2.2 texinfo系统 73<br>6.3 文件列表、所有权和访问权限 74<br>6.3.1 列出文件清单命令ls 74<br>6.3.2 文件和子目录类型 74<br>6.3.3 改变文件的所有权命令chown 76<br>6.3.4 改变用户分组命令chgrp 76<br>6.3.5 改变文件属性命令chmod 76<br>6.4 文件管理和操作 77<br>6.4.1 拷贝文件命令cp 77<br>6.4.2 移动文件命令mv 78<br>6.4.3 链接文件:ln命令 78<br>6.4.4 查找文件命令find 78<br>6.4.5 转换并拷贝文件命令dd 79<br>6.4.6 文件压缩命令gzip 80<br>6.4.7 建立子目录命令mkdir 81<br>6.4.8 删除子目录命令rmdir 81<br>6.4.9 显示当前工作子目录命令pwd 81<br>6.4.10 磁带文件归档命令tar 81<br>6.4.11 合并文件命令cat 82<br>6.4.12 分屏显示文件命令more 83<br>6.4.13 磁盘操作工具命令du 83<br>6.4.14 查找文件保存在哪个子目录里命<br> 令which 83<br>6.4.15 查找命令的保存位置命令whereis 83<br>6.4.16 释放磁盘空间命令df 84<br>6.4.17 同步磁盘命令sync 84<br>6.5 进程管理 84<br>6.5.1 列出进程清单命令ps 84<br>6.5.2 交互列出进程清单命令top 86<br>6.5.3 向某个进程发送消息命令kill 87<br>6.6 其他工具 88<br>6.6.1 显示系统名称命令uname 88<br>6.6.2 查看用户命令who 88<br>6.6.3 改变用户身份命令su 89<br>6.6.4 编辑器程序 89<br>6.7 小结 90<br>第7章 开机和关机 91<br>7.1 LILO 91<br>7.2 配置LILO 91<br>7.2.1 附加的LILO参数 93<br>7.2.2 添加引导用的新内核 94<br>7.3 运行LILO 95<br>7.4 开机引导的步骤 95<br>7.4.1 rc命令脚本程序 96<br>7.4.2 编写自己的rc命令脚本程序 97<br>7.4.3 激活或者禁止服务项目 99<br>7.5 小结 100<br>第8章 文件系统 101<br>8.1 文件系统的构成 101<br>8.1.1 i-结点 101<br>8.1.2 超级块 102<br>8.2 管理文件系统 102<br>8.2.1 挂装和卸载本地磁盘 102<br>8.2.2 使用fsck程序 105<br>8.3 对硬盘进行分区 107<br>8.3.1 硬盘的表示方法 107<br>8.3.2 建立硬盘分区 107<br>8.3.3 建立文件系统 112<br>8.4 网络文件系统 113<br>8.4.1 挂装NFS分区 113<br>8.4.2 使用Automounter自动挂装子系统 114<br>8.5 硬盘空间配额的管理 115<br>8.5.1 实现配额管理的准备工作 116<br>8.5.2 设置配额 117<br>8.5.3 管理配额 119<br>8.6 小结 120<br>第9章 核心级系统服务 121<br>9.1 init服务 121<br>9.1.1 /etc/inittab文件 121<br>9.1.2 telinit命令 122<br>9.2 inetd进程 123<br>9.2.1 etc/inetd.conf文件 123<br>9.2.2 安全性与inetd.conf文件 124<br>9.3 syslogd守护进程 125<br>9.3.1 调用syslogd 125<br>9.3.2 /etc/syslog.conf文件 126<br>9.4 cron程序 129<br>9.5 小结 130<br>第10章 编译Linux内核 131<br>10.1 内核到底是什么 131<br>10.2 获取内核源代码 132<br>10.2.1 选择正确的版本 133<br>10.2.2 解压缩内核源代码 133<br>10.3 建立内核 134<br>10.3.1 make xconfig过程 135<br>10.3.2 内核功能与模块 136<br>10.3.3 编译内核 140<br>10.4 安装内核 140<br>10.5 给内核打补丁 142<br>10.5.1 下载并解包补丁文件 142<br>10.5.2 打补丁 143<br>10.6 小结 144<br>第11章 提高单个服务器的安全性 145<br>11.1 TCP/IP与网络安全 145<br>11.2 追踪服务 146<br>11.2.1 使用netstat命令 146<br>11.2.2 netstat命令输出与系统的安全性 148<br>11.2.3 关闭服务 148<br>11.3 监控系统 149<br>11.3.1 挖掘syslog命令潜力 150<br>11.3.2 使用MRTG监控带宽 151<br>11.3.3 COPS 151<br>11.3.4 TripWire 151<br>11.3.5 SATAN 151<br>11.4 Web求助站点和邮件表 152<br>11.4.1 CERT 152<br>11.4.2 BugTraq 152<br>11.4.3 Rootshell 152<br>11.4.4 Security Focus 152<br>11.5 其他 153<br>第三部分 Internet网络服务<br>第12章 DNS域名解析服务 155<br>12.1 DNS前身:/etc/hosts文件 156<br>12.2 DNS的组成部分 157<br>12.2.1 域和主机 157<br>12.2.2 子域 158<br>12.2.3 in-addr.arpa域 159<br>12.2.4 服务器类型 160<br>12.3 安装DNS服务器 160<br>12.3.1 下载、解包和阅读有关资料 161<br>12.3.2 编译BIND 162<br>12.4 配置客户 163<br>12.5 配置服务器 171<br>12.5.1 修改/etc/named.conf文件以配置一个<br> 主区域 172<br>12.5.2 修改/etc/named.conf文件以配置一个<br> 从区域 173<br>12.5.3 修改/etc/named.conf文件以配置一个<br> 缓冲区域 173<br>12.5.4 DNS记录类型 174<br>12.6 组装各部分 177<br>12.7 DNS工具箱 182<br>12.7.1 nslookup 182<br>12.7.2 dig 183<br>12.7.3 whois 183<br>12.7.4 其他参考资料 184<br>12.8 小结 184<br>第13章 FTP 192<br>13.1 FTP的基本原理 192<br>13.2 获得最新版本的wu-ftpd软件 193<br>13.2.1 阅读README文件 193<br>13.2.2 编译并安装wu-ftpd软件 194<br>13.3 配置wu-ftpd软件 195<br>13.3.1 通过/etc/ftpaccess文件控制访问<br> 权限 195<br>13.3.2 系统日志文件 203<br>13.3.3 即时文件转换 204<br>13.3.4 配置主机访问权限 205<br>13.4 套接字配置 205<br>13.4.1 匿名用户访问 205<br>13.4.2 注册用户访问和混合式访问 209<br>13.5 配置虚拟FTP服务器 210<br>13.6 小结 211<br>第14章 使用Apache设置Web服务器 212<br>14.1 HTTP协议的基本原理 212<br>14.1.1 标题 212<br>14.1.2 非标准端口 213<br>14.1.3 进程所有者 214<br>14.2 安装Apache HTTP服务器 214<br>14.2.1 编译Apache软件 215<br>14.2.2 启动和终止Apache软件 216<br>14.2.3 测试Apache软件 217<br>14.3 配置Apache软件 217<br>14.3.1 建立一个简单的顶级主页 217<br>14.3.2 Apache软件的配置文件 218<br>14.3.3 常见配置修改情况 218<br>14.4 小结 219<br>第15章 SMTP 220<br>15.1 SMTP的基本原理 220<br>15.1.1 SMTP的基本实现过程 220<br>15.1.2 安全性 222<br>15.1.3 SMTP和POP的比较 223<br>15.1.4 推荐参考书 223<br>15.2 获得并安装Sendmail软件 224<br>15.2.1 下载Sendmail软件 224<br>15.2.2 编译Sendmail软件 224<br>15.3 通过MC文件配置Sendmail软件 225<br>15.3.1 配置Sendmail软件需要的M4语言<br> 知识 226<br>15.3.2 Sendmail软件使用的宏命令 228<br>15.3.3 一个完整的配置示例 235<br>15.3.4 把宏命令编译到配置文件里 235<br>15.4 安装Sendmail软件 235<br>15.5 主配置文件以外的其他配置文件 236<br>15.5.1 aliases文件 236<br>15.5.2 “access”(访问权限)数据库 237<br>15.6 Sendmail运行中的问题 238<br>15.6.1 mailq命令 239<br>15.6.2 Sendmail在运行吗 239<br>15.6.3 Sendmail把它的队列和缓冲池保存<br> 在什么地方 240<br>15.6.4 怎样从队列里删除一个项目 240<br>15.6.5 加速处理邮件队列 241<br>15.6.6 对电子邮件进行系统记录 241<br>15.7 小结 242<br>第16章 POP 243<br>16.1 POP的基本原理 243<br>16.1.1 使用telnet阅读邮件 244<br>16.1.2 POP和其他协议之间的冲突 246<br>16.2 Qpopper软件 246<br>16.2.1 安装Qpopper软件 246<br>16.2.2 编译Qpopper软件 247<br>16.2.3 设置Qpopper软件 248<br>16.2.4 测试 249<br>16.3 Qpopper软件的高级配置操作 250<br>16.3.1 服务器工作模式 250<br>16.3.2 特殊身份验证功能 250<br>16.3.3 带身份验证加强功能的POP 250<br>16.3.4 公告板 251<br>16.3.5 Qpopper软件的命令行参数 252<br>16.4 小结 253<br>第17章 SSH 254<br>17.1 公共密钥密码学 254<br>17.2 SSH的版本及其发行版本 256<br>17.2.1 SSH的版本 257<br>17.2.2 SSH客户软件的其他供货商 257<br>17.3 下载、编译和安装SSH软件包 258<br>17.3.1 编译SSH的版本1软件包 258<br>17.3.2 编译SSH的版本2软件包 259<br>17.4 配置SSH软件包 260<br>17.4.1 配置SSH2和SSH1同时运行 260<br>17.4.2 服务器的启动和关闭 260<br>17.4.3 配置客户的密钥交换功能 261<br>17.5 与SSH软件包有关的应用程序 262<br>17.6 小结 262<br>第四部分 内部网(Intranet)网络服务<br>第18章 网络文件系统(NFS) 265<br>18.1 NFS的基本原理 265<br>18.1.1 挂装和存取硬盘分区 265<br>18.1.2 NFS的安全性 266<br>18.1.3 NFS的版本 266<br>18.2 激活NFS 266<br>18.2.1 NFS的组件 267<br>18.2.2 NFS的内核支持 267<br>18.3 配置NFS服务器 268<br>18.3.1 /etc/exports配置文件 268<br>18.3.2 通知NFS服务器进程/etc/exports<br> 文件中的改动 269<br>18.3.3 常见问题 269<br>18.4 配置NFS客户 269<br>18.5 NFS分区常见用途 271<br>18.6 检查并排除NFS故障 271<br>18.6.1 孤立失效的文件句柄 272<br>18.6.2 拒绝访问 272<br>18.6.3 硬、软挂装的比较 272<br>18.7 小结 273<br>第19章 网络信息服务(NIS) 274<br>19.1 NIS的基本原理 274<br>19.1.1 NIS服务器 275<br>19.1.2 “域”的概念 275<br>19.2 配置主控NIS服务器 276<br>19.2.1 建立域名 276<br>19.2.2 启动NIS 276<br>19.2.3 编辑Makefile文件 276<br>19.2.4 使用ypinit命令 279<br>19.3 配置NIS客户 280<br>19.3.1 编辑/etc/yp.conf文件 280<br>19.3.2 设置启动脚本程序 281<br>19.3.3 /etc/nsswitch.conf文件 281<br>19.3.4 测试NIS客户的配置情况 282<br>19.4 配置附属NIS服务器 282<br>19.4.1 设置域名 282<br>19.4.2 设置NIS主控服务器对辅助NIS服务<br> 器的推操作 283<br>19.4.3 执行ypinit命令 283<br>19.5 NIS软件工具 284<br>19.6 在配置文件里使用NIS 284<br>19.7 在一个现实网络里实现NIS 285<br>19.7.1 小型网络 285<br>19.7.2 带分支的网络 286<br>19.7.3 规模大过建筑物的网络 286<br>19.8 小结 287<br>第20章 Samba服务 288<br>20.1 SMB服务的基本原理 288<br>20.1.1 用户名和口令 288<br>20.1.2 加密口令 289<br>20.1.3 守护进程smbd和nmbd之间的区别 289<br>20.1.4 编译并安装Samba 289<br>20.1.5 设置SWAT工具 291<br>20.2 Samba的系统管理 292<br>20.3 使用SWAT工具 292<br>20.3.1 SWAT软件的菜单 293<br>20.3.2 建立共享关系 295<br>20.4 使用smbclient程序 296<br>20.4.1 浏览服务器 297<br>20.4.2 远程文件访问 297<br>20.4.3 远程打印机访问 298<br>20.5 使用smbmount命令 298<br>20.6 对加密口令功能的支持 299<br>20.6.1 允许使用NULL口令 299<br>20.6.2 使用smbpasswd命令修改口令 299<br>20.7 检查并排除Samba故障 300<br>20.8 小结 300<br>第21章 打印服务 301<br>21.1 lpd守护进程的基础知识 301<br>21.1.1 启动lpd守护进程 302<br>21.1.2 允许远程用户 302<br>21.2 配置/etc/printcap文件 302<br>21.2.1 /etc/printcap文件中的命令 303<br>21.2.2 使用Samba服务打印 304<br>21.2.3 让修改生效 305<br>21.3 lpd的客户 305<br>21.3.1 lpr 305<br>21.3.2 lprm 306<br>21.3.3 lpq 306<br>21.4 小结 306<br>第22章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308<br>22.1 DHCP协议的基本原理 308<br>22.2 DHCP服务器 309<br>22.2.1 下载、编译和安装DHCP服务器 309<br>22.2.2 配置DHCP服务器 309<br>22.2.3 dhcpd.conf文件示例 314<br>22.2.4 正常运行情况 315<br>22.3 DHCP客户守护进程 315<br>22.3.1 下载、编译和安装DHCP客户 315<br>22.3.2 配置DHCP客户 315<br>22.4 小结 316<br>第23章 备份 317<br>23.1 评估自己的备份需求 317<br>23.2 管理备份设备和文件 318<br>23.2.1 使用mknod命令建立设备文件 319<br>23.2.2 使用mt命令操作磁带设备 319<br>23.3 命令行工具程序 320<br>23.3.1 dump命令和restore命令 320<br>23.3.2 tar命令 323<br>23.4 小结 324<br>第五部分 Linux操作系统的高级网络功能<br>第24章 网络配置 325<br>24.1 网络基本知识 325<br>24.1.1 IP地址 325<br>24.1.2 CIDR技术 327<br>24.2 模块和网络接口卡 327<br>24.3 ifconfig程序 328<br>24.3.1 简单用法 328<br>24.3.2 其他参数 330<br>24.4 使用route命令 331<br>24.4.1 简单用法 332<br>24.4.2 显示路由 332<br>24.5 小结 334<br>第25章 Linux操作系统的高级网络功能 335<br>25.1 IP假名技术 335<br>25.2 数据包过滤 336<br>25.2.1 数据包过滤的实现 337<br>25.2.2 ipchains工具软件 339<br>25.2.3 几种解决方案 345<br>25.3 IP地址欺诈技术 348<br>25.3.1 IP欺诈的三语句解决方案 349<br>25.3.2 地址欺诈代理 350<br>25.4 小结 351<br>第26章 /proc文件系统 352<br>26.1 /proc文件里有些什么东西 352<br>26.2 部分有用的/proc数据项 353<br>26.3 通过/proc实现的常见报告和设置 355<br>26.3.1 对SYN Flood攻击现象的防护 355<br>26.3.2 大容量服务器的问题 355<br>26.3.3 调试硬件冲突 356<br>26.4 小结 356<br>附录A Red Hat Linux发行版本中的程序<br> 设计语言 357<br>附录B Linux操作系统中的常用软件 360<br><br>
32KB
windows实用dos命令大全
2010-12-10一)MD——建立子目录 1.功能:创建新的子目录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MD[盘符:][路径名]〈子目录名〉 4.使用说明: (1)“盘符”:指定要建立子目录的磁盘驱动器字母,若省略,则为当前驱动器; (2)“路径名”:要建立的子目录的上级目录名,若缺省则建在当前目录下。 例:(1)在C盘的根目录下创建名为FOX的子目录;(2)在FOX子目录下再创建USER子目录。 C:、>MD FOX (在当前驱动器C盘下创建子目录FOX) C:、>MD FOX 、USER (在FOX 子目录下再创建USER子目录) (二)CD——改变当前目录 1.功能:显示当前目录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CD[盘符:][路径名][子目录名] 4.使用说明: (1)如果省略路径和子目录名则显示当前目录; (2)如采用“CD、”格式,则退回到根目录; (3)如采用“CD.。”格式则退回到上一级目录。 例:(1)进入到USER子目录;(2)从USER子目录退回到子目录;(3)返回到根目录。 C:、>CD FOX 、USER(进入FOX子目录下的USER子目录) C:、FOX、USER>CD.。 (退回上一级根目录) C:、FOX>CD、 (返回到根目录) C:、> (三)RD——删除子目录命令 1.功能:从指定的磁盘删除了目录。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RD[盘符:][路径名][子目录名] 4.使用说明: (1)子目录在删除前必须是空的,也就是说需要先进入该子目录,使用DEL(删除文件的命令)将其子目录下的文件删空,然后再退回到上一级目录,用RD命令删除该了目录本身; (2)不能删除根目录和当前目录。 例:要求把C盘FOX子目录下的USER子目录删除,操作如下: 第一步:先将USER子目录下的文件删空; C、>DEL C:、FOX、USER、*。* 第二步,删除USER子目录。 C、>RD C:、FOX、USER (四)DIR——显示磁盘目录命令 1.功能:显示磁盘目录的内容。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DIR [盘符][路径][/P][/W] 4. 使用说明:/P的使用;当欲查看的目录太多,无法在一屏显示完屏幕会一直往上卷,不容易看清,加上/P参数后,屏幕上会分面一次显示23行的文件信息,然后暂停,并提示;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 /W的使用:加上/W只显示文件名,至于文件大小及建立的日期和时间则都省略。加上参数后,每行可以显示五个文件名。 PATH——路径设置命令 1.功能:设备可执行文件的搜索路径,只对文件有效。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PATH[盘符1]目录[路径名1]{[;盘符2:],〈目录路径名2〉…} 4.使用说明: (1)当运行一个可执行文件时,DOS会先在当前目录中搜索该文件,若找到则运行之;若找不到该文件,则根据PATH命令所设置的路径,顺序逐条地到目录中搜索该文件; (2)PATH命令中的路径,若有两条以上,各路径之间以一个分号“;”隔开; (3)PATH命令有三种使用方法: PATH[盘符1:][路径1][盘符2:][路径2]…(设定可执行文件的搜索路径) PATH:(取消所有路径) PATH:(显示目前所设的路径) (六)TREE——显示磁盘目录结构命令 1.功能:显示指定驱动器上所有目录路径和这些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名。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TREE[盘符:][/F][》PRN] 4.使用说明: (1)使用/F参数时显示所有目录及目录下的所有文件,省略时,只显示目录,不显示目录下的文件; (2)选用>PRN参数时,则把所列目录及目录中的文件名打印输出。 (七)DELTREE——删除整个目录命令 1.功能:将整个目录及其下属子目录和文件删除。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DELTREE[盘符:]〈路径名〉 4.使用说明:该命令可以一步就将目录及其下的所有文件、子目录、更下层的子目录一并删除,而且不管文件的属性为隐藏、系统或只读,只要该文件位于删除的目录之下,DELTREE都一视同仁,照删不误。使用时务必小心!!! 五、磁盘操作类命令 (一)formAT——磁盘格式化命令 1.功能:对磁盘进行格式化,划分磁道和扇区;同时检查出整个磁盘上有无带缺陷的磁道,对坏道加注标记;建立目录区和文件分配表,使磁盘作好接收DOS的准备。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formAT〈盘符:〉[/S][/4][/Q] 4.使用说明: (1)命令后的盘符不可缺省,若对硬盘进行格式化,则会如下列提示:WARNING:ALL DATA ON NON ——RE
52.68MB
Oracle数据库精讲与疑难解析part2
2013-07-29有两部分,请分别下载。 基本信息 作者: 赵振平 [作译者介绍]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061899 上架时间:2008-5-30 出版日期:2008 年5月 开本:16开 页码:932 版次:1-1 编辑推荐 耗时3年,作者曾为本书辞职在家专心写作. 754个实务,件件源自实际工作的经验与教训,配有实务速查目录 分享经验,现在作者管理数据库时,就通过复制本书内容来搞定问题.. 为初学者去除Oracle的神秘面纱,少走弯路 为专业人士提供速查手册,遇到故障不求人...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毫无保留的Oracle学习宝典。通过作者历时3年的写作,本书介绍了Oracle的安装及卸载、数据库的启动关闭、表空间和数据文件的管理、Oracle网络管理、口令文件管理、内存管理、进程管理、用户管理、数据的导入导出、备份与恢复、模式对象的管理以及应用程序开发等相关知识。本书旨在向读者解答使用Oracle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展示管理Oracle的大量技巧。 目录 第1篇 创建属于自己的oracle数据库 第1章 认识oracle的世界——oracle的体系结构 1.1 oracle的发家史 1.2 数据库 1.3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1.4 关系数据库的概念(rdbms) 1.4.1 关系数据库模型 1.4.2 表 1.5 oracle的总体框架结构 1.5.1 oracle实例(oracle instance) 1.5.2 oracle的存储结构 1.6 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 1.6.1 数据字典概述 1.6.2 数据字典的结构 1.6.3 数据字典的使用 第2章 迈出第1步——oracle的安装/卸载 2.1 oracle的安装 2.1.1 oracle安装的几个概念 2.1.2 oracle g(10.1)的安装——windows篇 2.1.3 oracle g的安装——solaris篇 . 2.1.4 oracle安装疑难解析 2.2 oracle的卸载 2.2.1 oracle完全卸载——windows篇 2.2.2 oracle完全卸载——unix篇 第3章 有米之炊——数据库的创建与删除 3.1 创建数据库 3.1.1 数据库创建概述 3.1.2 solaris下用dbca创建数据库 3.1.3 diy——solaris下手工创建数据库 3.1.4 数据库创建疑难解析 3.2 删除数据库 3.2.1 数据库删除概述 3.2.2 数据库删除——手工篇 3.2.3 数据库删除——dbca篇 第2篇 网 络 管 理 第4章 oracle网络管理并不难 4.1 oracle网络体系结构 4.1.1 oracle应用的几种网络结构 4.1.2 oracle net 4.1.3 osi模型 4.1.4 oracle net的堆栈结构 4.1.5 oracle监听器 4.1.6 连接描述符(connect identifier) 4.1.7 网络服务名(net service name) 4.1.8 命名方法 4.1.9 配置oracle网络的工具 4.2 oracle网络管理 4.2.1 oracle网络服务器端配置 4.2.2 oracle网络客户端配置 4.3 oracle网络管理疑难解析 4.3.1 oracle网络服务器端配置疑难解析 4.3.2 oracle网络客户端配置疑难解析 4.3.3 oracle网络与防火墙(firewall) 第3篇 系 统 管 理 第5章 系统管家婆——sql*plus的使用 5.1 系统管理工具sql*plus 5.2 sql缓冲区(sql buffer) 5.3 sql*plus的环境配置 5.3.1 sql*plus的环境变量 5.3.2 sql*plus站点配置文件(site profile) 5.3.3 sql*plus用户配置文件(user profile) 5.4 sql*plus的启动 5.5 sql*plus专有命令介绍 5.5.1 登录,注销命令 5.5.2 编辑命令 5.5.3 其他有用的sql*plus命令 5.6 sql*plus 与疑难解析 第6章 有始有终——数据库的启动与关闭 6.1 数据库启动 6.1.1 数据库启动原理 6.1.2 数据库启动 6.1.3 数据库启动疑难解析 6.2 数据库关闭 6.2.1 数据库关闭原理 6.2.2 数据库的关闭(shutdown) 6.2.3 数据库关闭疑难解析 第7章 理清两个模式问题——专有/共享服务器模式 7.1 理解专有服务器模式(dedicated server mode) 7.2 共享服务器模式(shared server mode)原理 7.2.1 共享服务器模式(shared server mode)的架构 7.2.2 监听器和调度进程的关系 7.2.3 请求队列(request queue)/响应队列(response queue) 7.2.4 调度进程(dispatcher processes,dnnn) 7.2.5 共享服务器进程(shared server processes,snnn) 7.3 共享服务器模式(shared server mode) 7.4 共享服务器模式(shared server mode)疑难解析 第8章 掌握两个管理问题——表空间和数据文件的管理 8.1 数据库存储结构 8.1.1 物理结构 8.1.2 逻辑结构 8.2 深刻理解表空间 8.2.1 大文件表空间 8.2.2 系统表空间 8.2.3 辅助表空间 8.2.4 回滚表空间(undo tablespace) 8.2.5 临时表空间 8.2.6 表空间中区的管理方式 8.2.7 表空间中段的管理方式 8.2.8 非标准块表空间 8.2.9 表空间的离线(offline)与在线(online) 8.2.10 只读表空间(read-only tablespace) 8.3 深刻理解数据文件 8.3.1 数据文件的内容 8.3.2 数据文件的尺寸(size) 8.3.3 离线数据文件 8.3.4 临时数据文件(temporary datafiles) 8.4 表空间管理 与疑难解析 8.4.1 永久表空间管理 8.4.2 临时表空间管理 与疑难解析 8.4.3 回滚表空间管理 与疑难解析 8.5 数据文件管理 与疑难解析 8.5.1 数据文件管理 8.5.2 数据文件管理疑难解析 第9章 进程管理 9.1 oracle进程简介 9.2 用户进程 9.3 oracle进程 9.3.1 服务器进程 9.3.2 后台进程 9.4 进程综合管理 与疑难解析 9.5 会话管理 与疑难解析 第10章 内存管理 10.1 oracle内存结构简介 10.2 系统全局区 10.3 sga自动管理 10.4 sga组成介绍 10.4.1 数据库高速缓冲区 10.4.2 日志缓冲区 10.4.3 共享池 10.4.4 大池 10.4.5 java池 10.4.6 流池 10.5 程序全局区 10.6 内存管理 与疑难解析 第11章 用户管理 11.1 用户验证 11.1.1 口令认证 11.1.2 外部认证 11.1.3 全局认证 11.2 oracle的安全大门——权限(privileges) 11.2.1 系统权限 11.2.2 对象权限 11.3 使权限管理变得更加容易——角色(role) 11.4 限制用户的资源消耗——资源限制文件(profile) 11.4.1 资源限制的级别 11.4.2 限制资源的参数 11.5 用户与权限管理 与疑难解析 11.5.1 用户管理 与疑难解析 11.5.2 权限管理 与疑难解析 11.5.3 角色管理 与疑难解析 11.5.4 资源限制文件管理 与疑难解析 第4篇 移动你的数据库 第12章 数据导出 12.1 数据导出方法介绍 12.1.1 oracle最新导出工具——data pump export 12.1.2 oracle原来的导出工具——export 12.2 数据导出 12.3 数据导出疑难解析 第13章 数据导入 13.1 数据导入方法介绍 13.1.1 oracle最新导入工具——data pump import 13.1.2 oracle以前的导入方法——import 13.2 数据导入 13.3 数据导入疑难解析 第5篇 oracle文件管理 第14章 重中之重——控制文件的管理 14.1 控制文件的概念 14.2 控制文件管理 与疑难解析 第15章 成为数据库的最高统治者——口令文件(password file)管理 15.1 超级用户权限(sysdba、sysoper)介绍 15.2 口令文件的基本概念 15.3 启用口令文件认证 15.4 口令文件管理 与疑难解析 第16章 联机日志文件管理 16.1 联机日志文件的概念 16.1.1 联机日志文件的内容 16.1.2 联机日志文件的循环利用 16.2 联机日志文件管理 与疑难解析 第17章 参数文件(pfile/spfile)管理 17.1 参数文件的基本概念 17.2 初始化参数文件 17.3 服务器参数文件 17.4 初始化参数的修改 17.5 参数管理 与疑难解析 第6篇 oracle高级专题 第18章 全球应用——分布式数据库疑难攻略 18.1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18.1.1 同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18.1.2 异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18.1.3 数据库链接(database link) 18.2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 与疑难解析 第19章 并不陌生的问题——裸设备 19.1 裸设备的概念 19.2 裸设备管理 与疑难解析 第7篇 数据库备份/恢复 第20章 备份/恢复之基石——归档(archivelog)管理 20.1 归档的基本概念 20.1.1 非归档模式 20.1.2 归档模式 20.1.3 归档路径 20.2 归档管理 与疑难解析 第21章 必行之举——数据库备份 21.1 理解数据库备份 21.1.1 数据库失败的种类 21.1.2 备份和恢复的解决方案 21.1.3 备份和恢复的物理结构 21.1.4 备份的类型 21.1.5 执行用户管理的备份 21.2 恢复管理器(rman) 21.2.1 通道 21.2.2 备份集的维护 21.2.3 rman资料库 21.2.4 rman的使用 21.3 数据库备份 与疑难解析 21.4 恢复目录管理 与疑难解析 第22章 失而复得——数据库恢复 22.1 数据库恢复 22.1.1 实例恢复 22.1.2 介质恢复 22.1.3 用户错误(user error)的恢复 22.2 数据库闪回(flashback database) 22.3 用户管理的恢复(user-managed recovery) 22.4 联机日志文件丢失的恢复 22.5 控制文件损坏的恢复 22.6 数据文件损坏的恢复 22.7 表的恢复(用户错误的恢复) 第8篇 oracle程序设计 第23章 数据库通用语言——sql语句 23.1 结构化查询语言简介 23.2 select语句 23.2.1 理解select 语句 23.2.2 select语句使用 与疑难解析 23.3 insert语句 23.3.1 理解insert语句 23.3.2 insert语句使用 与疑难解析 23.4 update语句 23.4.1 理解update语句 23.4.2 update语句使用 与疑难解析 23.5 delete语句 23.5.1 理解delete语句 23.5.2 delete语句的使用 23.6 sql语句中,集合函数使用 与疑难解析 第24章 模式对象(schema object)的管理 24.1 模式(schema)的概念 24.2 模式对象管理 24.2.1 表(table) 24.2.2 索引(index) 24.2.3 外部表(external table) 24.2.4 临时表(temporary table) 24.2.5 分区表(partition table) 24.2.6 聚簇(cluster) 24.2.7 索引组织表(index-organized table,iot) 24.2.8 视图 24.2.9 同义词 24.2.10 序列 第25章 pl/sql应用程序开发 25.1 pl/sql简述 25.1.1 pl/sql块结构 25.1.2 数据类型 25.1.3 运算符 25.1.4 pl/sql语句控制结构 25.2 存储过程(stored procedure) 25.2.1 存储过程的基本原理 25.2.2 存储过程管理 与疑难解析 25.3 函数(function) 25.3.1 函数的基本原理 25.3.2 函数的管理 与疑难解析 25.4 包 25.4.1 包的基本原理 25.4.2 包管理 与疑难解析 25.5 触发器 25.5.1 触发器的基本原理 25.5.2 触发器管理 与疑难解析 25.6 游标 25.6.1 游标的基本原理 25.6.2 游标管理 与疑难解析 速查目录 第2章 迈出第1步——oracle的安装/卸载 实务1 安装oracle时,为什么不能启动安装界面 实务2 为什么oracle安装界面无法显示中文,都是“□□□” 实务3 安装oracle时,报告错误“ora-12547:tns:lost contact” 实务 实务4 如何下载oracle的安装文件 实务5 oracle安装完成后,用户sys与system默认的密码是什么 实务 实务6 如何找到oracle安装时生成的日志文件 实务7 安装oracle时,是否需要安装jdk 实务8 解压安装文件时,报告无权限 实务 实务9 安装oracle软件并创建完数据库后,服务内的oraclesid显示 实务9 “启动”而不是“已启动” 实务10 安装oracle时,报告错误“thrown when the ip address of a host 实务10 cannot be determined” 实务11 安装oracle时,报告错误“无法读取c:/program files/oracle/ 实务11 inventory/ contentsxml/ comps.xml,丢失某些产品清单信息” 实务12 安装时,提示“安装程序交换区c:\documents and settings\ 实务12 administrator\local settings\temp\orainstall没有足够的磁盘空间, 实务12 请再装备一些磁盘空间,然后再试” 实务 实务13 创建数据库时,出现错误“ora-03113: end-of-file on 实务13 communication channel” 实务14 安装oracle时,报告错误“ora-27102:out of memory” 实务15 在linux(unix)环境下成功安装了oracle g,从windows 实务15 下用ie登录oracle g的em时,按钮显示为“□□” 实务 实务16 在linux as4安装oracle i(9.2.x.x),当执行runinstaller时,出现错误 实务17 是否可以在同一机器上既装oracle i又装oracle i 实务 实务18 安装oracle i时,遇到错误“invalid end header format” 实务 实务19 在同一台机器上同时安装oracle i与oracle g 实务20 安装oracle时,报告错误“ora-27123:unable to attach to shared 实务20 memory segment”。 实务 实务21 安装oracle时,报告错误,不能够写/tmp目录 实务 实务22 安装oracle g时,报告操作系统版本(operating system version) 实务22 检查失败之案例一 实务 实务23 在安装oracle g时,报告补丁包(service pack)检查失败 实务 实务24 安装oracle时,报告显示器(monitor)设置检查失败 实务25 oracle安装完成以后,为什么在提示符下输入sqlplus,提示命令不存在 实务26 安装oracle时,报告打开共享对象文件libawt.so:libxp.so.6错误 实务 实务27 安装oracle时,报告错误“…cannot restore segment prot after reloc: 实务27 permission denied” 实务 实务28 安装oracle时,报告错误“…libaio.so.1: cannot open shared object file” 实务 实务29 在windows上安装oracle,临时目录的空间充足,却报告不能够 实务29 写临时目录 实务30 安装oracle到一定进度时,报告错误“加载数据库时出错:areasqueries” 实务31 oracle i在奔腾4(p4)机器上安装的异常处理 实务32 安装oracle时,报告先决条件检查失败 实务33 如何标识已经存在的oracle根目录(oracle base directory) 实务 实务34 如何标识已经存在的oracle清单目录(oracle inventory director) 实务35 如何标识已经存在的oracle主目录(oracle home directory) 实务 第3章 有米之炊——数据库的创建与删除 实务36 使用dbca创建数据库时,报告错误“ora-12547: tns: lost contact” 实务 实务37 使用dbca创建数据库时,报告错误“ora-12571: tns:packet writer failure” 实务38 使用dbca创建数据库时,报告错误“ora-27123: unable to attach to shared memory segment” 实务39 手工创建数据库时,如何查找数据库创建失败的原因 实务40 手工创建数据库时,报告错误“ora-01504: database name 'tt' does not match parameter db_name 'man'” 实务41 手工创建数据库,启动实例时,报告错误“ora-24324: service handle not initialized” 实务42 手工创建数据库时,报告错误“ora-27038: created file already exists” 实务 实务43 手工创建数据库时,报告错误“ora-01100: database already mounted” 实务44 手工重建数据库时,报告错误“ora-01092: oracle instance terminated. disconnection forced”之案例一 实务 实务45 手工重建数据库时,报告错误“ora-01092: oracle instance terminated. disconnection forced”之案例二 实务 实务46 手工重建数据库时,报告错误“ora-01092: oracle instanceterminated. disconnection forced”之案例三 实务47 手工创建数据库时,报告错误“ora-01034: oracle not available” 实务48 手工创建数据库,启动实例时,后台进程启动失败(如ora-00444:background process "lgwr" failed while starting) 实务49 手工创建数据库,启动实例时,报告参数user_dump_dest错误 第4章 oracle网络管理并不难 实务50 启动监听器时,报告错误“无法找到指定的路径” 实务 实务51 连接数据库时,报告错误“tns-12541:tns:no listener”(没有监听器)之案例一 实务52 连接数据库时,报告错误“tns-12541:tns:no listener”(没有监听器)之案例二 实务53 连接数据库时,报告错误“tns-12541:tns:no listener”(没有监听器)之案例三 实务54 如何修改监听器的端口号 实务55 启动监听器时,报告错误“tns-12545:connect failed because target host or object does not exist”案例一 实务 实务56 启动监听器时,报告错误“tns-12545:connect failed because target host or object does not exist”案例二 实务 实务57 客户端连接数据库时,报告权限不足(ora-01031:insufficient privileges) 实务58 以sysdba的身份登录数据库,报告错误“ora-12518:tns:listener could not hand off client connection” 实务 实务59 连接数据库时,报告错误“tns-12538:tns:no such protocol adapter” 实务60 如何禁止以操作系统认证方式登录oracle 实务 实务61 连接数据库时,报告错误“ora-12505: tns:listener does not currently know of sid given in connect descriptor” 实务62 连接数据库时,报告错误“tns-03505 failed to resolve name”(无法解析服务名)之案例一 实务63 连接数据库时,报告错误“tns-03505:failed to resolve name”(无法解析服务名)之案例二 实务64 连接数据库时,报告错误“tns-03505:failed to resolve name”(无法解析服务名)之案例三 实务65 连接数据库时,报告错误“tns-03505:failed to resolve name”(无法解析服务名)之案例四 实务66 连接数据库时,报告错误“tns-12535:tns:operation timed out”之案例一 实务 实务67 连接数据库时,报告错误“tns-12533:tns:illegal address parameters” 实务68 连接数据库时,报告错误“tns-12504:tns:listener was not given the sid in connect_data” 实务69 协议适配器错误(ora-12560: tns:protocol adapter error)之案例一 实务70 协议适配器错误(ora-12560: tns:protocol adapter error)之案例二 实务71 连接数据库时,报告错误“ora-03113: end-of-file on communication channel,ora-24315: illegal attribute type” 实务 实务72 连接数据时,报告错误“ora-12545:connect failed because target host or object does not exist”之案例三 实务 实务73 连接数据库时,报告错误“ora-12154: tns:could not resolve the connect identifier specified” 实务74 连接数据库时,报告错误“ora-12162: tns:net service name is incorrectly specified” 实务75 连接数据库时,报告错误“ora-12514: tns:listener does not currently know of service” 实务76 连接数据库时,报告错误“ora-12523: tns:listener could not find instance appropriate for the client connection” 实务77 连接数据库时,报告错误“ora-12520: tns:listener could not find available handler for requested type of server” 实务 实务78 连接数据库时,报告错误“ora-12170: tns:connect timeout occurred” 实务79 连接数据库时,报告错误“tns-12535:tns:operation timed out”之案例二 实务 实务80 连接数据库时,报告错误“ora-12537: tns:connection closed” 实务 第5章 系统管家婆——sql*plus的使用 实务 实务81 如何定义绑定变量(bind variables) 实务82 使用sql*plus,如何登录数据库 实务83 如何在sql*plus中执行sql语句 实务84 如何把sql*plus设置成自动提交模式(autocommit) 实务85 在sql*plus中,如何终止sql语句的执行 实务86 如何在sql*plus中执行操作系统命令(os commands) 实务 实务87 在sql*plus中,如何执行一段pl/sql块(pl/sql blocks) 实务88 如何在sql*plus中执行存储过程 实务89 如何重复执行一条sql语句 实务90 如何在启动sql*plus时,不出现登录界面 实务91 如何修改oracle日期显示格式 实务92 如何把sql缓冲区的内容保存到操作系统文件中 实务93 如何编辑缓冲区中的sql语句 实务94 如何运行一个sql脚本文件 实务95 如何将查询结果保存到文件中 实务96 如何知道sql语句的执行速度 实务97 如何查看sql*plus的系统变量 实务98 如何设置sql*plus的系统变量 实务99 如何改变sql*plus的启动选项 实务100 如何关闭sql*plus 实务101 如何禁止用户在sql*plus中执行指定命令 实务102 如何列出sql缓冲区中的内容 实务 实务103 如何把sql脚本文件的内容装载到sql*plus的缓冲区中 实务104 如何查出sql*plus默认使用哪个编辑器(editor) 实务105 如何设置sql*plus默认使用哪个编辑器(editor) 实务106 如何把sql*plus所有环境变量的设置保存到操作系统文件中 实务107 在sql*plus中,为什么无法显示小时 实务108 为什么sql语句的返回结果非常零乱 第6章 有始有终——数据库的启动与关闭 实务109 如何使数据库自动启动/关闭之unix/linux篇 实务 实务110 如何使数据库自动启动/关闭之windows篇 实务111 如何把数据库启动到nomount状态 实务112 如何把数据库启动到mount状态 实务113 如何打开数据库(open) 实务114 如何一步一步启动数据库 实务115 如何用特定的初始化参数文件(initialization parameter file,file)启动数据库 实务116 如何把数据库启动到限制模式(restrict) 实务 实务117 如何以只读模式(read only)打开数据库 实务118 如何把数据库启动到恢复模式(recover) 实务 实务119 如何重新启动数据库(reset) 实务120 启动数据库时,报告错误“lrm-00123: invalid character found in the input file” 实务121 启动数据库时,报告“权限不足”(ora-01031: insufficient privileges) 实务122 启动数据库时,报告错误“ora-07217: sltln: environment variable cannot be evaluated” 实务 实务123 连接数据库时,提示错误“ora-27101: shared memory realm does not exist” 实务 实务124 启动数据库时,报告错误“ora-00600:internal error code,arguments: [num],[?],[?],[?],[?] ” 实务125 如何判断数据库是否已经启动 实务126 如何知道数据库处于何种状态 实务127 打开数据库时,报告错误“ora-01507: database not mounted” 实务 实务128 启动数据库时,报告错误“未知参数名”(lrm-00101: unknownsarameter name 'ss') 实务129 启动数据库时,报告错误“不能打开参数文件”(ora-01078: failure in processing system parameters) 实务 实务130 启动数据库时,报告错误“lrm-00116: syntax error at 'db_block_size' following '='” 实务131 启动数据库时,报告错误“ora-24323: value not allowed” 实务 实务132 启动数据库时,报告错误“标识控制文件时,发生错误”(ora-00205: error in identifying control file, check alert log for more info) 实务 实务133 启动数据时,报告错误“ora-00381: cannot use both new and old parameters for buffer cache size specification” 实务134 启动数据库时,报告错误“数据库已经运行”(ora-01081: cannot start already-running oracle - shut it down first) 实务 实务135 启动数据库时,报告错误“ora-19809: limit exceeded for recovery file” 实务136 启动数据库时,数据库被挂起之案例一 实务137 启动数据库时,数据库被挂起之案例二 实务138 启动数据库时,数据库被挂起之案例三 实务139 启动数据库时,报告错误“ora-10997: another startup/shutdown operation of this instance inprogress” 实务140 启动数据库时,报告错误“ora-02778: name given for the log directory is invalid” 实务 实务141 启动数据库时,报告错误“ora-01565: error in identifying file 'e:\oracle\ product\10.2.0\db_1/dbs/spfilewm.ora'” 实务142 启动数据时,报告错误“ora-27046: file size is not a multiple of logical block size” 实务143 启动数据库时,报告错误“ora-00106: cannot startup/shutdown database when connected to a dispatcher” 实务144 如何以normal方式关闭数据库 实务145 如何以immediate方式关闭数据库 实务146 如何以transactional方式关闭数据库 实务147 如何以abort方式关闭数据库 实务 实务148 为什么关闭数据库如此慢 实务149 连接数据库时,报告错误“ora-01090: shutdown in progress - connection is not permitted” 实务150 登录数据库时,报告错误“ora-01033: oracle initialization or shutdown in progress” 实务151 为什么使用shutdown immediate命令不能关闭数据库 实务 第7章 理清两个模式问题——专有/共享服务器模式 实务152 如何把数据库配置成共享服务器模式(shared server)之手工篇 实务 实务153 如何把数据库配置成共享服务器模式(shared server)之dbca篇 实务154 数据库已经被配置成共享服务器模式,如何请求一个专有服务器连接 实务155 如何确定数据库中有多少个共享服务器进程(shared server processes) 实务 实务156 如何确定数据库中有多少个调度进程(dispatcher) 实务157 如何增加调度进程(dispatcher)的数量 实务 实务158 如何增加共享服务器进程(shared server processes)的数量 实务159 如何关闭指定的调度进程 实务160 使用数据库时,报告错误“ora-00104: deadlock detected; all public servers blocked waiting for resources” 实务161 关闭数据库时,报告错误“ora-00106: cannot startup/shutdown database when connected to a dispatcher” 实务162 启动数据库时,报告错误“ora-00132: syntax error or unresolved network name 'listeners_wm'” 实务 实务163 如何把数据库从共享服务器模式(shared server)改成专有服务器模式(dedicatied server)之手工篇 实务164 如何把数据库从共享服务器模式(shared server)改成专有服务器模式(dedicatied server)之dbca篇 实务165 如何判断数据库是运行在专有服务器模式,还是共享服务器模式 实务166 数据库已经被配置成共享服务器模式,为什么客户端请求到的还是专有服务器连接? 实务 实务167 如何判断客户端请求到的是专有服务器连接还是共享服务器连接 第8章 掌握两个管理问题——表空间和数据文件的管理 实务168 如何创建大文件表空间 实务169 如何创建表空间 实务170 如何删除表空间 实务171 如何知道表空间product由哪些数据文件组成 实务172 如何创建非标准块表空间 实务173 如何把字典管理的表空间(dictionary extent management)转换成本地管理的表空间local extent management) 实务174 如何把本地管理的表空间(local extent management)转换成字典管理的表空间(dictionary extent management) 实务175 为什么表空间离线后无法在线 实务176 用delete语句删除表中数据以后,为什么表空间的空闲空间没有增加 实务 实务177 如何禁止任何人写表空间test 实务178 如何对一个表空间进行扩展 实务179 如何限制某个用户对表空间的使用(tablespace quota) 实务180 如何使只读表空间可读/写 实务 实务181 如何使一个表空间在线 实务182 如何使一个表空间离线 实务183 如何重命名表空间 实务184 如何知道数据库中有哪些表空间 实务185 如何知道一个表空间的存储参数(storage parameters) 实务186 如何知道表空间的空间使用情况 实务187 如何知道哪些表空间是本地管理的 实务188 把表空间设置成只读,为什么很长时间还没有完成 实务189 如何收缩表空间 实务190 如何使用户能够使用另外一个表空间 实务191 如何把永久表空间转换成临时表空间 实务192 如何知道数据库中所有用户的默认表空间 实务193 如何得到创建表空间的sql语句 实务194 对表空间进行操作时,报告错误“表空间不存在” 实务195 删除表空间时,报告错误“ora-22868: table with lobs contains segment in different tablespaces” 实务196 创建表时,报告错误:ora-01950: no privileges on tablespace 'users'” 实务197 删除表空间时,报告错误“ora-01549: tablespace not empty, use including contents option” 实务198 删除表空间时,报告错误“ora-02429: cannot drop index used for enforcement of unique/primary key” 实务 实务199 创建表时,报告错误“ora-01536: space quota exceeded for tablespace 'tbst'” 实务 实务200 创建表空间时,报告错误“ora-27038: created file already exists(创建的数据文件已经存在) 实务 201 创建表空间时,报告错误“ora-12913: cannot create dictionary managed tablespace” 实务202 报告错误“ora-03212:temporary segment cannot be create in locally-managed tablespace” 实务203 创建表时,报告错误“ora-01659: unable to allocate minextents beyond in tablespace tp” 实务204 创建表时,报告错误“ora-01658:unable to create inital extent for segment in tablespace tp” 实务205 删除表空间时,报告错误“ora-23515: materialized views and/or their indices exist in the tablespac” 实务 实务206 不能删除表空间,报告错误“ora-00942: table or view does not exist” 实务207 创建表空间时,报告错误“ora-29339: tablespace block size 16384 does not match configured block sizes” 实务208 删除表空间时,报告错误“ora-25183: index-organized table top index segment is in a different tablespace” 实务209 往表空间中添加数据文件时,报告错误“ora-00059: maximum number of db_files exceeded” 实务210 往表中插入数据时,报告错误“ora-01653: unable to extend table rep.phone_ resume by in tablespace tbs_pro” 实务211 往表中插入数据时,报告错误“ora-1654: unable to extend index product. ind_sty by in tablespace ind_tbs” 实务212 如何创建临时表空间 实务213 如何知道数据库中有哪些临时表空间 实务214 如何知道数据库使用哪个临时表空间作为默认临时表空间(default temporary tablespace) 实务 实务215 如何改变数据库默认的临时表空间 实务216 如何重建临时表空间 实务217 临时表空间为空的错误(ora-25153:temporary tablespace is empty) 实务218 删除临时表空间时,报告错误“ora-12906: cannot drop default temporary tablespace” 实务 实务219 改变临时文件时,报告错误“ora-01516: nonexistent log file, datafile, or tempfile” 实务220 报告错误“ora-01652:unable to extend temp segment by intablespace temp” 实务221 创建临时表空间时,提示错误“ora-25139: invalid option for create temporary tablespace” 实务222 如何创建回滚表空间 实务223 如何删除回滚表空间 实务224 如何查看数据库中回滚段的管理方式 实务225 如何往回滚表空间中增加数据文件 实务226 如何显示数据库当前正在使用的回滚表空间 实务227 如何切换回滚表空间 实务228 如何使用回滚段自动管理 实务229 如何知道数据库中有哪些回滚表空间 实务230 如何重建数据库正在使用的当前回滚表空间(活动回滚表空间) 实务231 使用数据库时,报告错误“ora-01650: unable to extend rollback segment rb01 by in tablespace undotbs1” 实务232 如何移动数据文件 实务233 如何删除数据文件 实务234 如何使数据文件离线 实务235 如何知道数据文件的使用情况 实务236 如何使数据文件product1在线 实务237 如何重命名数据文件product2 实务238 如何增加数据文件的尺寸 实务239 如何使数据文件自动扩展 实务240 如何知道整个数据库中有哪些数据文件 实务241 改变数据文件的尺寸时,报告错误“ora-03297: file contains used data beyond requested resize value” 实务242 不能扩展数据文件(ora-01237: cannot extend datafile ) 实务 实务243 往表空间中添加数据文件时,报告错误“ora-01641: tablespace 'tbs_contro' is not online - cannot add data file” 第9章 进程管理 实务 第10章 内存管理 实务 第11章 用户管理 实务 第12章 数据导出 实务 第13章 数据导入 实务 第14章 重中之重——控制文件的管理 第15章 成为数据库的最高统治者——口令文件(password file)管理 第16章 联机日志文件管理 实务 第17章 参数文件(pfile/spfile)管理 第18章 全球应用——分布式数据库疑难攻略 实务 第19章 并不陌生的问题——裸设备 实务 第20章 备份/恢复之基石——归档(archivelog)管理 实务 第21章 必行之举——数据库备份 第22章 失而复得——数据库恢复 第23章 数据库通用语言——sql语句 第24章 模式对象(schema object)的管理 第25章 pl/sql应用程序开发 实务 前言 对我有用,所以管用. 亲爱的朋友,在使用Oracle时,你肯定会遇到许多诸如下面的问题: 安装Oracle时,不能启动安装界面…… 安装Oracle时,安装界面显示乱码…… Oracle 8i不能在奔腾4(P4)机器上安装…… 不能完全卸载Oracle数据库…… 数据库突然掉电…… 一个数据文件损坏…… 一个表中的数据被意外删除…… 连接数据库时,提示:监听器不存在(TNS-12541 TNS:no listener)…… 连接数据库时,提示:无法解析服务名(TNS-03505 Failed to resolve name)...... 连接数据库时,提示“TNS-12535 TNS:operation timed out……” 数据库无法启动…… 数据库无法关闭…… 使用数据库时,报告错误“ORA-00104: deadlock detected; all public servers blocked waiting for resources……” 对表空间进行操作时,提示:表空间不存在(表空间确实存在)…… 创建表时,报告错误“ORA-01950: no privileges on tablespace 'USERS'……” 创建表时,报告错误“ORA-01536: space quota exceeded for tablespace 'TBST'…..” 往表中插入数据时,提示“ORA-01653: unable to extend table REP.PHONE_RESUME by 32 in tablespace TBS_PRO……” 不能往表空间中添加数据文件…… . 不能杀掉一个进程…… 如何提高Oracle的最大会话数…… 为什么数据库高速缓冲区(Database Buffer Cache)的大小总是显示为0…… 表被锁住,如何解锁…… 为什么我不能成为超级用户…… 遇到snapshot too old错误…… 导出数据时,报告错误“EXP-00091: Exporting questionable statistics……” 如何把Access的数据导入Oracle中…… 如何把Excel的数据导入到Oracle中…… 导入数据时,报告错误“IMP-00020: long column too large for column buffer size (7) ……” 为什么数据总是被导到SYSTEM表空间…… 修改初始化参数时,报告错误“ORA-32001: write to SPFILE requested but no SPFILE specified at startup…...” 修改初始化参数时,报告错误“ORA-02095: specified initialization parameter cannot be modified……” 使用数据库链接时,报告错误ORA-02019: connection description for remote database not found…… 执行命令ARCHIVE LOG LIST时,报告权限不足…… 无法归档(ARCHIVELOG)数据库…… 普通用户登录数据时,报告错误“ORA-00257 : archiver error. Connect internal only, until freed……” 在SELECT中使用函数时,报告错误“ORA-14551: cannot perform a DML operation inside a query……” ORA-00937: not a single-group group function…… 查询数据时,报告错误“ORA-02032: clustered tables cannot be used before the cluster index is built……” 访问序列时,报告错误“ORA-08002: sequence string.CURRVAL is not yet defined in this session……” 执行存储过程,报告错误“ORA-01031: insufficient privileges……” ……......……......……......……......……......……......……......……...... 遇到上面的问题,怎么办?Oracle博大精深,出现的问题亦千奇百怪,本书正是为了解决你使用Oracle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编著而成的,它能助你破除重重障碍,成功到达Oracle的彼岸。特别注意的是,本书不是只为了讲解基本概念而写,而是重在疑难解惑,与读者分享工作经验。 写本书的体会 我在2000年参加工作,2001年正式成为DBA(数据库管理员),一直从事Oracle数据库的管理工作,从Oracle 7到Oracle 8i,从Oracle 8i到Oracle 9i、Oracle 10g,直到当前的Oracle 11g,7年多的光阴,我依然奋斗在DBA这个行列。在以往的日子里,每当遇到许多疑难问题时,我总是重复经历(看英文文档-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解决以后,我总是把解决的过程记录在一个文本文件中。正是这一次次的经历,为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我成就今天这本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积累的这个“文本文件”,现在也成了我的“宝贝”,所以,我会经常把它备份到好多地方,以防丢失!! 2005年7月,电子工业出版社的胡辛征老师正在筹划一本有关Oracle疑难解析方面的书,我也很乐意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经验,于是我和胡老师不谋而合。 于是,我开始蜷伏在北京上地的某个角落,从日出东方到夕阳西下,经历了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看过漫天尘土的春季,浸泡在炎热的夏季,看着秋天的落叶,不知不觉中走过了冬季。漫漫长路,历时三载,2008年元旦,本书初稿终于尘埃落定。 本书重在疑难解析,帮助读者解决使用Oracle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这本书中的疑难问题都是缘于我的亲身经历。 出于严谨性的考虑,本书中的例子我都在机器上重新进行了模拟试验,因此,这本书耗费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由于这本书中例子很多、很常见,所以,虽然这本书是我自己写的,但是我自己也经常在使用这本书的电子版,当我遇到问题的时候,我只需要在本书的电子版中输入错误提示信息(或者关键字)进行搜索,马上就能找到答案,并且,只需把本书中给出的步骤(脚本/命令)复制出来,稍微修改一下,马上就能运行,真的很方便、很快捷!所以,我相信这是一本Oracle疑难解析方面的好书。因为这本书对我有用,所以管用! 学习Oracle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途径和努力。学习Oracle要先把它的体系结构、概念机制搞清楚,在了解熟悉了这些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建立一个测试环境并不断去实践,这是尤为关键的。因为做Oracle的DBA,其水平高低不在于你对它的名词概念掌握了多少,也不在于你是否有Oracle官方的OCP认证,而是在于你的实际排查、解决故障问题的能力——这是衡量一个数据库管理员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对于那些已经熟悉了Oracle的名词概念和体系结构的人,如果想要更进一步地提升自己水平的话,那么本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途径,让你掌握更多的解决Oracle问题的方法。水平再高的Oracle DBA也不敢说自己能解决Oracle出现的所有问题,Oracle机制复杂,版本也不断更新,总会有我们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出现,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经验、整理总结。我是一个对技术有些偏执的人,每当碰到一个技术问题,我都会反复实验,钻研得很深很细,谓之触类旁通并非过誉,这本书总结了我多年以来在Oracle领域的疑难问题解决经验。.. 本书的结构 本书共25章,近1000页,每章的第一小节(或者更小的小节)介绍一些基本概念,让初学者对Oracle的基本概念有个清晰的了解(介绍Oracle的体系结构,不是本书的重点)。然后下面的小节将手把手教会读者如何(HOW TO)操纵数据库(大部分是基于命令行的)。如果在操纵数据库的时候遇到疑难问题,在最后一小节(或者更小的小节)我们将会告诉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并Step By Step地教会读者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只要严格按照我们给出的步骤,一定能解决你遇到的问题(FAQ)。 本书快速目录 第1章 认识Oracle的世界——Oracle的体系结构 本章介绍主要Oracle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2章 迈出第1步——Oracle的安装/卸载 含35个实务 本章介绍如何安装/卸载Oracle,并帮助读者解决安装/卸载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第3章 有米之炊数据库的创建与删除 含14个实务 本章介绍如何创建和删除数据库,并解决安装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第4章 Oracle网络管理并不难 含31个实务 本章介绍Oracle网络的基本配置,并解析Oracle网络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第5章 系统管家婆——SQL*Plus的使用 含28个实务 SQL*Plus是Oracle的管理工具,本章主要介绍SQL*Plus使用的各种技巧。 第6章 有始有终——数据库的启动关闭 含43个实务 本章引导读者如何启动和关闭数据库,并解答启动数据库和关闭数据库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第7章 理清两个模式问题——专有/共享服务器模式 含16个实务 本章介绍Oracle的两种模式——共享服务器(Shared Server)模式和专有服务器模式(Dedicated Server),并教会读者如何配置这两种模式,并解答配置这两种模式时遇到的疑难问题。 第8章 掌握两个管理问题——表空间和数据文件的管理 含76个实务 本章介绍表空间/数据文件的基本概念,并解析表空间/数据文件使用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第9章 进程管理 含14个实务 本章介绍进程的基本概念,并解析与进程有关的疑难问题。 第10章 内存管理 含25个实务 本章介绍Oracle内存的组成及内存使用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第11章 用户管理 含38个实务 本章介绍用户和权限,并解析用户管理及权限管理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第12章 数据导出 含39个实务 本章介绍Oracle数据的导出,详细介绍Oracle导出的各种方法(如使用Oracle的导出工具、使用第三方的导出工具)。本章介绍的导出方法并不仅仅局限于Oracle提供的导出方法。本章不仅介绍导出的各种技巧,还向读者展示导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并给出应对之策。 第13章 数据导入 含26个实务 如何把文本数据导入Oracle;如何把EXCEL的数据导入Oracle;如何把ACCESS的数据导入Oracle。本章介绍数据的各种导入方法,并解析导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本书并不局限于Oracle提供的导入工具。 第14章 重中之重——控制文件的管理 含8个实务 本章介绍控制文件的管理,并介绍管理控制文件时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第15章 成为数据库的最高统治者——口令文件(Password File)管理 含14个实务 口令文件是Oracle安全体系的一部分,本章介绍控制文件的使用及控制文件管理时遇到的疑难问题。 第16章 联机日志文件管理 含19个实务 本章介绍联机日志文件管理技巧及联机日志文件使用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第17章 参数文件(PFILE/SPFILE)管理 含9个实务 数据库启动时会用到参数文件,本章介绍如何使用参数文件启动数据库,并解析参数文件使用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第18章 全球应用——分布式数据库疑难攻略 含12个实务 本章介绍如何使用分布式数据库,介绍使用分布式数据库的技巧及解惑。 第19章 并不陌生的问题——裸设备 含6个实务 本章详细介绍了裸设备的基本概念,裸设备的使用技巧。 第20章 备份恢复之基石——归档(Archivelog)管理 含25个实务 本章主要讨论归档的管理技巧,及归档设置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第21章 必行之举——数据库备份 含38个实务 本章通过实战演习,介绍数据库的各种备份方法。 第22章 失而复得——数据库恢复 含32个实务 本章通过实战演习,介绍数据库故障的各种恢复技巧。 第23章 数据库通用语言——SQL语句 含26个实务 本章介绍SQL语句的使用技巧及疑难问题。 第24章 模式对象(Schema Object)的管理 含110个实务 本章介绍各种数据库对象的管理及管理数据库对象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 第25章 PL/SQL应用程序开发 含70个实务 本章主要介绍程序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与数据库相关的各种疑难问题。 本书的实务速查目录电子版的下载地址是http://space.itpub.net/?13804621或www.broadview.com.cn。查询电子版实务目录,再翻阅本书内容,真正做到遇到问题速查解决。 本书的使用 本书的学习流程如下图所示: 本书的符号说明 〖Environment(环境)〗 :对数据库环境和操作系统环境进行简要描述 〖Symptom(现象)〗 :对问题产生时的现象进行描述 〖Cause(原因)〗 :解释问题产生的原因 〖Action(方法)〗 :描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步骤 2008年4月...
零基础Python自动化办公(漫画版)
2020-05-22<p> 时间被重复工作挤满?永远处理不完的文档与报表?工作效率低 总被领导批评教育? </p> <p> <img src="https://img-bss.csdn.net/202005220845047302.png" alt="" /><img src="https://img-bss.csdn.net/202005220845161029.png" alt="" /><img src="https://img-bss.csdn.net/202005220848082799.png" alt="" /><img src="https://img-bss.csdn.net/202005220848213214.png" alt="" /> </p>
H.264/AVC视频编解码技术详解
2016-07-29H.264/AVC是目前业界应用为广泛的视频压缩编码标准,包含了先进而且较为成熟的视频编码技术。本课程将从原理、标准和实现等多个角度,详细讲述了H.264/AVC视频编码标准的整体架构与技术细节,不但讲解了H.264/AVC标准协议文档中的内容,还通过实际的H.264码流分析/解码程序的开发来帮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H.264编码标准的原理。
Javascript前端开发
2018-03-14JavaScript一种直译式脚本语言,是一种动态类型、弱类型、基于原型的语言,内置支持类型。它的解释器被称为JavaScript引擎,为浏览器的一部分,广泛用于客户端的脚本语言,早是在HT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应用)网页上使用,用来给HTML网页增加动态功能。
程序员的数学:线性代数
2019-09-26编程的基础是计算机科学,而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是数学。因此,学习数学有助于巩固编程的基础,写出更健壮的程序。程序员的数学系列课程主要讲解程序员必备的数学知识,借以培养程序员的数学思维。学习者无需精通编程,也无需精通数学。从概率统计、线性代数、微积分、优化理论、随机过程到当前大热的机器学习,讲师幽默风趣,课件精致美观,深入浅出带你重学数学,时间不可重来,知识可以重学!
C语言入门--必须基础17讲
2017-07-28适合没有基础的人群学习C语言,简单的入门教程。帮助小白理解什么是开发,什么是编程。做的很简单,很多细节没有详细讲解,不适合用来深入研究。学了这个,你能理解什么是编程,什么是C语言。
-
下载
100多个unity游戏项目.docx
100多个unity游戏项目.docx
-
下载
cleanmypc_poj.zip
cleanmypc_poj.zip
-
下载
20210414电荷3.txt
20210414电荷3.txt
-
下载
恩达集团控股:年报2020.PDF
恩达集团控股:年报2020.PDF
-
下载
三路sr04传感器测距.rar
三路sr04传感器测距.rar
-
下载
土方施工方案(1).doc
土方施工方案(1).doc
-
下载
ThinkPHP5.0手册.pdf
ThinkPHP5.0手册.pdf
-
下载
第3章:网络监听及防御技术-2021.ppt
第3章:网络监听及防御技术-2021.ppt
-
下载
SpringBootH2RESTfulCalculator-源码
SpringBootH2RESTfulCalculator-源码
-
下载
sensitivity.py
sensitivity.p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