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上世纪 90 年代末至今,有学者国高校信息化建设逐渐迈入了正轨,并且越来越朝着
更加智能、全面、和谐的方向发展。从一开始使用局域网络、计算机化、应用软件系统很少的
网络化,发展为后来应用系统逐渐普及和推广、校园实现互联网络、并加入安全防御体系的数
字化校园,再到当前提倡的努力实现一站式服务、数据共享、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智慧校园
建设。未来高校信息化建设越来越朝着具备敏捷可靠的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基础平台、云化应用
服务教学和科研、依靠信息化促进校园各项业务不断优化、支撑校园和谐的云端化智慧校园建
设的趋势发展。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8 年 6 月 7 日共同发布了国
家标准《智慧校园总体框架》,这部《框架》中规定了智慧校园建设的总体标准要求,包括智慧
教学环境、智慧教学资源、智慧校园管理、智慧校园服务、信息安全体系等系统构架及基本要
求。同时,该《框架》还特别提到“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宜采用云计算架构进行部署,分为基
础设施层、支撑评面层、应用平面层、应用终端和信息安全体系等。其”中作为体现智慧校园
1
建设中云计算及其服务能力的支撑平台层,为云端化智慧校园的各类应用服务提供驱动和支撑,
涵盖了智慧校园中通过大数据分析处理并提供服务方面的诸多功能单元,如
API、B/S、C/S 及个性化接口等统一接口服务;统一身份认证、权限管理、接口服务等支撑平
台技术;提供数据安全、数据报表、数据共享的数据服务;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融合及可
视化的数据处理服务、数据存储、数据汇聚与分类、数据抽取及推送的数据交换服务。
由此来看,未来的高校云端化智慧校园建设不仅是一个以大数据为基础,将高校的教学信
息、科研信息、人事信息、师生生活信息、校园后勤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大数据分析,
并提供智能化服务的校园服务平台,更是需要加入云计算、云端服务等方式为高校的智能化
教学和管理提供更加快速、便捷、安全的数据处理能力。通过云端化智慧校园的建设,不仅为
高校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可以通过个人校园行为分析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综合性职能信息服务平
台,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更加科学的安排,也有助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硬
件设备建设方面,则是以智能设备进行教学辅助和教学过程分析,如教师智能门禁、智能环境控制、
电子黑板、师生课堂互动教学平台等,让课堂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师生课堂互动更加便捷、课
后教学反馈更加全面,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智慧校园建设,用物联网、互
联网将软硬件系统统一管理,再配以云端化设备架构,不仅可以为高校管理者提供科学化的管
理决策参考,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决策都有据可依,同时也为更加方便地管理校
园、减少网络安全隐患和运维负担、实现智慧的校园教育生态圈创造良好的基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办好网络教育,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国
家近年来着重打造规划教育信息化2.0、智慧校园建设,并连续出台了相关指导文件,要求
“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近年来
2
已经逐渐呈现出由传统意义的网络建设向云化和数据智能化逐步演进的过程。
在以传统网络为主的网络建设时期,这一阶段的数据管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大多基于传统
数据管理,首先主要表现为关系型和事务型数据库,吞吐量相对有限;其次大多为物理机部署,
设备利用率低、能效低;同时大多基于传统开发模式,即厂家开发、系统部署、运营维护的流
程,虽然这种开发模式采用较为成熟可靠的技术、业务稳定,但流程不易调整。而现阶段的高
校信息化建设则大多基于数字校园的资源整合,主要采用虚拟化和融合资源池的技术方式。虚
拟化服务器的部署体现出了提升利用率、简化运维的价值。而融合资源池则采用整合多池管理
的技术,实现统一管理、标准服务的价值。
评论0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