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合适的资源?快使用搜索试试~ 我知道了~
资源推荐
资源详情
资源评论

















1
智慧工业园区大数据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第 1 章 建设背景
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国内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背景
下,在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形势下,聚集式发展产业成为各地政府的
重要工作,园区是承载这一任务的主要载体,在已建园区继续转型升级的同时,大
量新建园区不断涌现,园区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在园区探索新型工业化、城镇化
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对于争夺高端产业发展要素、加快科技自主创新、促进
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民生保障体系、打造园区独特品牌中具有关键意义。随着信息
化走向更广泛、更深入、更智慧,信息化如何支撑园区发展战略、信息化如何应对
园区核心业务的需求、如何应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冲击等方面成为园区面临的共同
课题。
第 2 章 园区创新发展趋势
2.1 园区经济向生态型转变
经过多年的发展,园区积累了丰富的产业,形成了企业聚集发展的态势,但是,
我国的园区在开发建设的快速推进过程中,仅仅解决了产业“进区入园”,即只关
注了产业的地理集中或产业集聚问题,而没有解决产业的链式发展和集群化竞争。
随着国家优惠政策统一化、土地、环保政策趋紧,单纯依靠规模效益的粗放型园区
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在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下,园区迫切需要改变园区内产业间、产业内部关联度低、
配套性差、资源利用率低的状况,着力完善产业链和产业配套,促进资源利用由“资
源-产品-废物”的现行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转变,尽量
减少生产端的资源投入、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与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
物,实现资源再循环。显然,在两型社会的要求下,建设“资源循环、经济发展”
的生态型园区,促进产业的生态化和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发展,是今后我国各
类园区发展的大趋势。

2
2.2 园区企业向高新型转变
在激烈的园区竞争背景下,园区的产业同质化竞争也日趋严重。从世界范围来
看,产业链的附加值主要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在研发、设计、创新等上游领域和
现代物流、展销服务等下游领域存在着较为丰厚的利润空间,而我国多数园区的产
业体系都处于产业链的中间环节。
在竞争的压力下,为了抢占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端,园区内的企业日益增加研发
投入,转变以往单纯生产制造的发展方式,向高新型企业演进,通过不断的技术创
新保持竞争领先优势。显然,在园区“二次创业”的过程中,推动园区企业向高新
型转变,扶持具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尽快占据科技制高点,促使园区从
“制造”转向“创造”转变,是我国园区企业发展的趋势。
2.3 园区管理向城市化转变
高水平的产业需要高水平的人才聚集。随着园区的不断发展,园区内的人员日
益增多,社会功能需求日益复杂,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生产生活环境,单纯以工厂
为主导的园区很难成就高水平的产业集群。之前我国园区以发展经济为主,社会服
务职能相对缺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园区必须摈弃单纯工业化的发展思路,转
以城市开发的角度去看待园区。
在新的形势下,被征地农民的安置、社区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教育卫生、
社会保障等社会服务职能的拓展与完善成为园区未来在管理体制创新中的重要方
向,管理机构必须将园区的发展纳入到城市
/
区域的整体空间规划中,承接更多城
市功能的转移,并拓展新产生的城市职能。因此,在和谐社会的要求下,园区管理
机构将更加注重满足社会功能需求,园区管理方式也将向城市化转变。
第 3 章 园区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是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园区提升产业效能和率先实现现
代化的关键环节。但是,在多年的园区发展中,信息化建设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
信息化水平与园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一致,与园区的发展要求与定位也不相适
应。

3
3.1 信息化配套设施及服务不够完善
园区配套设施建设一直聚焦于交通运输、供水、供电、排污等市政基础设施,
近年来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正逐渐受到园区管理机构、入驻企业的重视,但由于园
区信息化建设起步晚、时间短,信息化配套设施及服务还不够完善。
首先体现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据赛迪信息调研发现,园区多处于城市边
缘位置,移动通信服务没有伴随园区的扩张而覆盖新开发区域,或多或少的存在着
移动通讯覆盖面窄、信号不稳定等问题。在通信网络建设方面,存在着网络承载能
力低,互联网总体接入带宽偏小的问题,光纤入户比例低,无法充分满足企业及居
民生产生活的需求。在无线接入建设方面,无线接入点少,覆盖面窄,而且接入带
宽小,大多局限于政府、企业办公区域,没有与移动通信网络及与固定通信网络一
起形成全覆盖、无间隙的信息网络。
其次,信息化配套设施、服务效能偏低。园区基本建立了数据中心为企业提供
主机托管、互联网接入等服务,但还没有建立共享共用的容灾备份中心,呼叫中心,
将各种计算能力、存储能力整合并虚拟化,进而提供高效、集约的云服务的情况就
更少了。已有的数据中心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在增值服务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发
展空间和潜力。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难题的重要手段,
目前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还存在着服务种类少,使用效率低的情况。
3.2 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工作严重滞后
目前各类园区和园区内各个部门都在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工作也有了
一定的基础。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各个部门过分强调自身的特殊性,条
块分割现象严重,突出表现为一些纵向信息网络自成体系,业务系统封闭运行,不
能实现互联互通等,形成了许许多多“信息孤岛”,难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特别
是在一些“金”字工程单位,上、下信息交流畅通,但与其他委、办、局之间的横
向信息交流共享困难。
由于信息孤岛的存在,许多园区更加忽视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集中表现为
数据资源较为分散,信息集成共享度不高。虽然园区网络和业务系统发展速度很快,
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却没有提到应有高度,缺少园区信息资源交换平台与中心,
普遍存在信息资源规模小、范围窄、质量差、更新周期长、共享程度低等问题。目

4
前,绝大多数园区的信息资源,尤其是大型的公共数据库和主题专用数据库开发滞
后,社会可利用的信息资源更加不足;商业性的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尚未起步;另一
方面,公共基础数据采集、共享、交换、维护、储存、利用和发布的规范和标准尚
未建立,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3.3 两化融合推进工作缺乏有效抓手
“两化融合”作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内容。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
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
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也成为了园区新型工
业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两化融合的主体是企业,企业既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信
息化建设的主体,必然成为“两化”融合的主体,推进“两化”融合最终也要落在
企业身上。在园区推进两化融合的过程中,一方面以重大项目作为两化融合的切入
点,这打开了园区两化融合的工作局面。另一方面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中小
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但是,园区在推进两化融合的过程中,大型两化融合项目使得园区大型、骨干
企业得到了更多的扶持,而众多的中小企业得到了更少的资源;而公共技术服务平
台虽然投入运行,但是发挥作用有限,很多企业仍然不重视信息化工作,信息化建
设力度不大,而有些企业在信息化投入的积极性高与时效性低之间的矛盾也非常突
出,还存在信息化投入的盲目性,未能形成有利的企业信息化氛围。同时,企业信
息化专业人才普遍缺乏,人才引入、使用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信息化培训教育工
作滞后等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
的重要原因。
3.4 园区综合管理缺乏智能化手段
目前园区城市综合管理的内容主要局限在城市事件的管理上,对于城市的组成
部件、运行状态的信息采集、管理功能偏少,仅有的部件管理也集中在地上设施,
而供气、供水、供热、弱电管网等地下基础设施的信息采集功能匮乏。同时城市事
件的管理范围仅仅局限在城市交通、治安监控等几个方面,而没有覆盖到城市经济
管理、空间管理、住宅管理、建筑管理等领域。

5
造成以上状况的原因是因为目前园区城市综合管理缺乏智能化手段,以人工巡
查为主,部件、事件发生变化无法实现与城市管理机构的及时自动通信,城市管理
缺乏智能性、主动性,城市综合管理中的问题上传、处理分配、结果反馈等各个环
节都缺乏自动化处理手段,同时城市综合管理的应急预案的数字化程度较低,应急
预案启动后仍然依靠人工按照流程进行通知,无法第一时间知会各个相关部门,造
成应急反应时间延长。城市管理智能化技术及智能化手段的缺乏,使得城市设施静
态管理、动态运行监控、智能化运行维护、自动应急指挥处置等全方位城市综合管
理能力严重低下。
3.5 节能环保新技术应用匮乏
在节能减排方面,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行业,尤其是改造重点用能行业的广度
和深度不高。对于园区多数型企业,信息技术主要被应用于管理环节,例如集中建
设的 OA、ERP 等信息系统,而利用信息技术对生产全程实现数字化监控,将物联
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渗透到工具、工艺、流程中,实现对生产管理
全流程的“泛在感知”,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资源消耗的例子明显偏少;比如利用
物联网技术,实现路灯根据天气状况自动开启关闭的技术已经成熟,但是应用少见。
新技术应用在促进节能减排方面的巨大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第 4 章 建设目的
1
、智慧化提升园区吸引力
随着园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国内各类成熟园区已经开
始转型升级,新兴园区正借助后发优势力争实现弯道超车,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园区
招商与服务对象已经从劳动密集型企业迅速转向技术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
因为技术含量高、更注重绿色环保、雇佣人员素质较高,所以可以为园区以及地方
政府带来更加优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在同时,也对园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服务
需求。
智慧园区建设,一方面可以提升园区内部的政务管理能力,增强园区在推动企
业创新上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智慧园区建设,促进节能环保,可以改善园区
居民生活环境,显著提升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为园区内的企业服务,通过智慧的
剩余25页未读,继续阅读
资源评论


m0_62372388
- 粉丝: 1
- 资源: 2533

下载权益

C知道特权

VIP文章

课程特权

开通VIP
上传资源 快速赚钱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我的收藏
我的下载
下载帮助


安全验证
文档复制为VIP权益,开通VIP直接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