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档是针对八年级下册生物课程的一份月考试题,涵盖了生物进化、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以及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等内容。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解释:
1. 生物进化:原始大气中不含氧气(D),这是地球早期生物生存环境的一个特征。化石证据表明,生物的进化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比如更简单的生物先出现在地层中,复杂的生物后出现(D)。自然选择导致适者生存(C),生物进化的内在驱动力是遗传和变异(A)。
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组成部分。一条河中所有的鱼只构成了生物群落的一部分,而不是完整的生态系统(D)。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的首要目标是改善生态环境(D),以维持生态平衡。
3. 生物多样性:森林面积减少(A)、外来物种入侵(C)和环境污染(D)都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而生物进化是自然进程,不是威胁因素(B)。
4. 生物进化历程:物种A的化石晚于物种B,说明物种A可能是较晚形成的(B)。黄土高原的森林变成荒山秃岭主要是由于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B)。直立行走(C)是人类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5. 生态能量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单向流动,不可逆转(D),起点通常是太阳能,流入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A),其中10%~20%传递到下一营养级(C)。
6. 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对象是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D),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
7. 金鱼品种的多样性:我国金鱼品种众多是人工选择(D)的结果,而非自然选择或适应环境(A、B、C)。
8. 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D)。
9. 人类进化标志:人类区别于其他灵长类的重要标志是直立行走(C)。
10. 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生产者(如植物)、消费者(如动物)和分解者(如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至少需要生产者和分解者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运作(B)。
11. 保鲜膜的作用:隔绝空气,防止细菌进入食物(A),保持食物新鲜。
12. 动物进化顺序:地球上动物出现的顺序大致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B)。
13. 次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E是生产者,F是初级消费者,G是次级消费者,H是三级消费者(B)。
14. 克隆与有性繁殖:种子繁殖(D)是有性生殖,其余选项属于无性繁殖或克隆。
15. 碳循环:甲代表生产者,乙代表消费者,丙代表分解者(A)。
16. 生命起源:原始生命可能在海洋中形成(C),高温、紫外线、雷电等条件下的化学反应产生了生命的基础分子,而非原始生命本身。
以上知识点涵盖了生物的进化、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进化的重要事件等多个方面,适合八年级学生复习生物课程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