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照台湾成绩看深圳垃圾分类管理现状
(2013深圳杯数学建模夏令营命题组整理)
2013年4月
台湾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垃圾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方
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坚持源头减量和资源回收的管理理念,完备的
垃圾管理政策法规体系,注重公众参与和严格执法的一些经验做法,
值得我们研究、思考和借鉴。
一、台湾垃圾管理概况及成效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台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垃圾量也大
幅增长,年增幅最高时曾达到10.5%。为解决“垃圾围城”困境,台湾
于1984年颁布实施《都市垃圾处理方案》,开始大力兴建卫生填埋
场,但因“臭气”污染和占用土地等原因,建设计划受阻搁置。1991
年,台湾调整了垃圾处理策略,将以卫生填埋为主调整成以焚烧处理
为主,规划建设36座垃圾焚烧厂(一期21座,二期15座),在实施
二期项目建设期间,遭到了绿色环保团体和居民的强烈抵制,最终建
成了24座,其余12座停建。
在民间力量的强力推动下,台湾从1996年开始探索垃圾“先分
类、后处理”的治理之路,推行垃圾减量、资源回收、改善城市清洁、
提升垃圾处理设施形象等系列措施。根据台湾(官方)统计年报等相
关资料整理, 截至2011年底,其主要成效如下:
(1)一般废弃物清运量从1998年的888.05万吨降至2011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