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中的网络技术部分是很多考生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尤其在做题技巧方面更是备受重视。下面将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网络技术中的IP地址分类及子网划分等相关知识点。
### IP地址分类
IP地址分为A、B、C三类,其分类依据主要是最高位的不同:
- **A类地址**:范围为1~127,首字节的最高位为0。
- **B类地址**:范围为128~191,首字节的前两位为10。
- **C类地址**:范围为192~223,首字节的前三位为110。
例如:
- `125.160.0.0` 是一个典型的A类地址。
- `145.189.0.0` 是一个B类地址的例子。
- `192.168.1.1` 虽然未直接提及,但这是一个典型的C类地址。
### 子网划分基本概念
子网划分是通过改变IP地址中网络位与主机位的划分来实现对原网络的进一步细分的过程。关键在于确定子网掩码,子网掩码决定了网络位和主机位的划分。
#### 基本规则
- **网络地址**:将IP地址的主机位全部置0。
- **直接广播地址**:将IP地址的主机位全部置1。
- **子网内第一个可用IP地址**:即网络地址的基础上加上1。
- **子网内最后一个可用IP地址**:即直接广播地址的基础上减去1。
- **受限广播地址**:通常为`255.255.255.255`,用于本地网络内的广播。
### 具体实例分析
#### 例题一
给定IP地址`125.160.20.7`和子网掩码`255.240.0.0`:
1. **子网掩码转二进制**:`11111111 11100000 00000000 00000000`,可以看出前20位为网络位,后12位为主机位。
2. **IP地址转二进制**:`01111101 01011110 00010100 00000111`。
3. **转换过程**:
- **网络地址**:保持网络位不变,主机位全部置0。因此结果为`125.160.0.0`。
- **直接广播地址**:保持网络位不变,主机位全部置1。因此结果为`125.191.255.255`。
- **子网内第一个可用IP地址**:即网络地址基础上加1,结果为`125.160.0.1`。
- **子网内最后一个可用IP地址**:即直接广播地址基础上减1,结果为`125.191.255.254`。
#### 例题二
给定IP地址`145.189.24.3`和子网掩码`255.255.0.0`:
1. **子网掩码转二进制**:`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00000000`,可以看出前16位为网络位,后16位为主机位。
2. **IP地址转二进制**:`10010001 10111101 00011000 00000011`。
3. **转换过程**:
- **网络地址**:保持网络位不变,主机位全部置0。因此结果为`145.189.0.0`。
- **直接广播地址**:保持网络位不变,主机位全部置1。因此结果为`145.189.255.255`。
- **子网内第一个可用IP地址**:即网络地址基础上加1,结果为`145.189.0.1`。
- **子网内最后一个可用IP地址**:即直接广播地址基础上减1,结果为`145.189.255.254`。
### 加速技巧
针对上述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两种技巧:
#### 顺着填
按照网络地址到直接广播地址的顺序依次填写。
#### 倒着填
从直接广播地址出发,反向推导出网络地址等其他相关信息。
### 结论
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技巧对于顺利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非常有帮助。特别是能够熟练地进行IP地址分类以及子网划分的计算,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解题速度,还能确保解答的准确性。希望以上内容能为大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