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 原理、设计、伪像和进展 中文翻译版.


-
谢强,CT学习的经典教材,提纲挈领,言简意赅。
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 原理、设计、伪像和进展 (美) Jiang hsieh著 张朝宗郭志平 王贤刚叶青 译 学实 北京 图字:01-2005-5902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X射线CT近30年来的发展概况和有关的数学物理 基础知识以及最近的临床应用。全书共十一章,其内容新颖,深人浅出,覆 盖面广,同时给出了大量参考文献供深入研究的读者参考。 本书虽然着重于医学CT的各个方面,但是其基本原理和大部分问题 的考虑思路与工业CT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本书不仅可供从事有关医学 图像研究的人员参考,对从事工业CT领域科研和应用的人员,也是一本极 有价值的参考书。本书还可用作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教材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原理、设计、伪像和进展/(美)谢强( Hsieh J.)著; 张朝宗等译.一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ISBN7-03-016547-0 Ⅰ.计…Ⅱ.①谢…②张…Ⅲ.计算机X线扫描体层摄影 N∴R814.4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5)第142111号 贵任編輯:向小峰黄敏/责任校对:陈丽珠 责任印制:刘士平/封面设计:黄超 版权所有,遑者必究。未经本社许可,数字图书馆不得使用 北京市版权局版权登记号图字:01-2005-5902 Authorized Chinese-language edition Copyright( year)SPIE. 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is book may be reproduced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or by any means, electronic or mechanical, including photocop ying, recording or by any information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 without permission in writing from the Publisher and SPIE. 磷學☆凰出版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717 http://www.sciencecom 中·享院副厂印刷 科学出版社发行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2006年2月第 版开本:787×10921/16 2006年2月第一次印刷印张:181/2 印数:1-2000 字数:470000 定价:69.00元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我社负责调换(科印)) 中文版前言 CT领域的科学技术正在经历日新月异的发展。十六年前,当我刚刚跨进这个领域时, 许多人认为CT已经是一门非常成熟的技术,不再需要开发和研究。它所需要的是降低成 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可靠性。历史证明这些人的观点不完全正确。虽然成本、效率和可靠 性仍然是CT面临的重大挑战,CT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活跃。当这本 书的英文版在两年多以前问世时,16层医用多层螺旋CT被认为是尖端产品。然而,在我 写这篇前言的今天,这类T机的地位已经被64层容积CT所取代。当这本中文版和大家 真正见面时,我相信新一代产品又会出现。 CT不仅可以用于医学为人类诊断疾病,它也可以效力于工业来检验核心零件的质量。 它还被大量地应用于动物试验去推动生物学和药学发展。它更被安装在机场和港口来保 护人身和社会的安全。虽然这些CT机的应用、外观和特性大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基本原理 却是一样的。它们在设计和分析上所面临的问题也大同小异。这本书虽然是基于医学CT 的原理与开发,但是绝大部分的理论与分析可以同样地用于其他CT上。 当我在1980年离开北京时,CT机只存在于寥寥无几的大城市医院里。如今,CT已经 成为大多数医院内的基本诊断工具。CT的成功与发展是与世界各地华人的贡献分不开 的。我非常感谢清华大学的张朝宗教授和王贤刚博土等将本书翻译成中文,以便使更多的 华人了解CT的发展,并且为新一代CT研发做出贡献。我希望这本书可以成为初学者手 中去打开CT知识的宝库的一把钥匙;我也希望它能作为CT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来探索 CT的未来。 谢强( Jiang Hsieh) 2005年11月4日于美国 译者序 从1971年第一台临床CT设备问世以来,CT已经成为医院中不可缺少的临床诊断工 具和科研手段。近年来,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 computed tomography,CT)不断取得巨大进 展,出现了高速的多层螺旋CT等先进设备。此外,CT原理(由投影重建图像)还在许多其 他领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用于工业无损检测方面)得到了应用。鉴于CT是一门新兴的多 学科交叉的技术,有不少还涉及比较难懂的理论或数学推导,很难从已有的一两本参考书 中找到全面的介绍。因此,广大从事CT相关的医务人员、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都迫 切地希望手头备有一本既从实际考虑又包括系统理论叙述的参考书。 1985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G.T. Herman1980年所著的《从投影重建图像一-CT理 论基础》中文版,此后国内再没有出现过全面、系统论述CT理论与技术的书籍,多年来该书 在国内外一直被当作CT的经典书籍。但因出版年代较早,且重点在于论述CT图像重建 的基础理论,近二十多年的CT技术的新发展在该书中没有得到反映;同时有关CT构成、 设计和许多实际的关键技术问题,如伪像的产生、鉴别和校正等都没有涉及。 2003年,美国SPE出版社出版了 Jiang Hsieh所著《 Computed Tomography: Princi ple, Design, Artifacts and Recent Advances》-书可以说是很适时的。它是一本比较全面地 论述CT理论和各种实践问题的书籍。该书内容几乎涉及了CT系统关键技术的各个方 面,如CT系统构成、设计、图像(包括三维图像)显示技术及伪像校正等。此外该书还用大 量篇幅从实用的角度来介绍螺旋CT、多层螺旋CT等近年来的发展,以及心脏及心血管成 像等高级CT应用。在每一章的后面列出了大量文献,对希望深入研究的读者无疑有着特 别的价值。 该书作者谢强( Jiang Hsieh)博士,是通用电器( General Electric,GE)医疗集团首席科学 家,1989年在伊利诺伊理工学院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在医学成像领域有18年的研究经 历。他拥有92项美国专利,发表了90多篇研究论文,在国际光学工程师学会(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sPE)的医学成像会议、北美放射学学会( Radiology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n,RSNA)年会、IEEE的核科学研讨会和医学成像会议以及AAPM暑期学校等 许多场合开设过有关ⅹCT(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的短期课程。 鉴于CT是一门边缘交叉的新兴学科,许多专业术语还没有统一的汉语译法,不同行业 或专业人员之间的用语就有不少差别。这给翻译工作带来一些困难。我们对待专业术语 不同译法的原则是尽量选用已经广泛流传的用法。如“ computed tomography”,本书译作 计算机断层成像”,而没有选用不少书刊上出现的“体层摄影”或“层析成像”等。对不同专 业人员习惯用法不同时,尽量考虑该术语出自哪个“原始专业”,如数学、物理、医学等。对 于有些应用比较广泛又有相当影响但是科学性或准确性不够的用法,则尽量选用更加合理 科学的译法,并希望对今后术语的合理应用产生一些影响。在这里最主要的一个例子是有 些书刊把CT图像(物体衰减系数分布的图像)称为“密度”图像,并把CT数或图像“强度” 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原理、设计、伪像和进展 与“密度”混淆起来。这种混淆在医用CT的应用中一般不会出现问题,这是因为医用CT 所检测的“材料”相对比较固定,它们对射线的衰减系数大体与密度同方向增加或减少。但 是在工业CT的应用中就可能出现衰减系数和材料密度“倒置”的情况。因此本书中凡是相 关的术语一概不取“密度”的译法。如“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译成“最大强 度投影”或“最大亮度投影”,而不译成“最大密度投影”。另一个例子是“ Image”译成“图 像”,不译成“影像”;“ artifacts”译成“伪像”不译成“伪影”。一则因为“图像处理”是当今 门应用广泛的学科,CT只是部分地应用该学科的结论或成果;另一方面,传统物理学中 “影”和“像”属于不同的范畴,CT采用“像”的概念更加合理一些。尽管做了不少努力,但是 由于多年来不同行业或专业人员之间用语的差别,在一些相对次要的译法上还是采用了 迁就”多数的办法,因此留下了不少不够确切的地方。例如本书中“ partial volume effect” 选用了大量医学书籍中所用的“部分容积效应”,但事实上“体积”和“容积”在汉语中不是同 一概念,从物理上说这里应当是“体积”,本应译为“部分体积效应”。由此引起许多本应译 为“体积”的地方都译成了“容积”,只是在那些实在无法“兼容”的地方,就取用物理学名词。 例如“ voxel”,还是只能译为“体素”。 为了读者查用方便,在本书最后对原书的术语索引增补了一部分术语,除优先列出本 书选用的译法外也列出了部分常用译法。 本书各章的译者分别是: 张朝宗:前言、第一章(引言)。 叶青:第二章(预备知识)第三章(图像重建)、第四章(图像表征)第五章(重要性能参 数)第七章(伪像:形貌、原因和校正) 郭志平:第六章(CT扫描机的主要部件) 王贤刚:第八章(计算机仿真与分析)、第九章(螺旋CT)、第十章〔多层CT)、第十一章 (高级CT应用)。 全书校对及最后定稿由张朝宗和郭志平完成。此外,王贤刚负责与原书作者联系;郭 志平完成了全书图表中文译稿的制备工作;张朝宗负责全书技术术语译文的选取和词义的 甄别,编写了“中英文术语对照表”。 本书译稿虽经译者多次校对和斟酌,毕竟限于译者的见识和水平,必有许多不妥乃至 错误存在。望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译者 2005年9月 前言 近年来,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无论在基本技术方面还是在新的临床应用方面 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CT的各个主要组成部分,如光管探测器滑环、数据获取系统和 算法等方面都取得很大进步。自从螺旋CT和多层CT问世,出现了许多新的临床应用 CT经过三十多年发展以后,再次成为医学图像领域中最令人兴奋的诊断方法之 可以认为,CT在其发展历史上至少出现了五代商用扫描机。由于下述理由,本书的大 部分内容将集中在分析和讨论第三代CT扫描机。一方面,第一代和第二代CT得到发展 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体现了CT的历史演变。虽然这些扫描机在临床环境 中已经完全被取代,但是在实验室里还可以看到它们。另一方面,通过对第三代CT的讨 论,也基本上包括了这些扫描机的技术问题。第四代扫描机曾经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对于 单层CT而言,即便在采用螺旋技术以后,用第四代CT代替第三代CT都还是可行的。然 而随着近来多层CT的引入,由于各种技术和经济的原因,第四代扫描机不再是发展的焦 点。有些第四代CT碰到的技术问题也是第三代CT所共有的。另一方面,某些第四代所 固有的技术问题在第三代中并没有出现,反之亦然。第五代CT通常也称为电子束CT,是 种专门关注时间分辨的新设备,故而其设计和技术特点明显地和其他类型的CT扫描机 不同。为了进行比较分析,在适当的地方我们也插人对其他各代扫描机的讨论。 本书共十一章。像其他涉及本课题的书一样,第一章概论用于回顾CT技术的发展历 史,包括许多研究工作者在计算机时代以前所做的努力以及导致发展到目前我们所知道的 CT扫描机的那些努力。该章还对CT扫描机各代产品的主要差别进行了全面的评述。 由于本书包含了许多技术详细分析和讨论,第二章便对其背景知识进行了概括的回 顾。这一章分为数学和基础物理两个部分。我们认为读者已具有微积分统计学、线性代 数和基础物理等方面的一般知识,书中对这些内容不再进行详细讨论和推导。对于那些需 要对上述专题做深入讨论的读者,该章最后提供了参考文献。 第三章重点讨论图像重建的基本原理。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CT图像重建原理,我 们在直觉的水平上开始讨论,提供了几种无需对数学公式进行严格推导的方法。接着是傅 里叶切片定理的详细推导,该定理是目前大多数商用CT采用的重建算法基础。为了便于 阐述,我们将先后介绍平行束、扇形束和锥形束的滤波反投影算法。相关的各种解决途径 也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我们希望这一章能够帮助读者运用不同的算法,并理解如何选择重 建核和反投影方法。为完整起见,本书对迭代重建算法也进行了简短的讨论。我们的目标 是提供高水平的叙述和参考材料,使得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更深入地探讨这个课题。 图像重建之后,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观察这些图像。第四章首先讨论了传统的CT图 像显示模式,包括CT强度单位的定义以及强度重现过程。然而,由于近年来CT技术的发 展,传统显示模式遇到越来越严重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射线工作者依赖新的三维工具进行 图像诊断和观测。这一章的第二部分内容是论述这些新工具的原理和应用。 由于图像是CT扫描机的主要输出,因此,懂得评判所生成图像质量的主要性能参数是 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原理、设计、伪像和进展 很重要的。这些参数不仅对于CT使用者,同时对于CT设计者都是重要的。第五章列出 了各个主要参数,如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低对比度分辨率、CT数准确度、噪声和剂量 等。该章的重点是测量这些参数的不同方法和影响这些参数的主要因素。同时讨论了这 些测量方法背后的理论和各种测量模体 大多数人都把CT扫描机看成是一个单元。事实上,它是一个由许多部件组成的十分 复杂的系统。在第六章里我们要深入到扫描机的内部,仔细研究每一个主要的部件。为了 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不同部件之间是怎么联结的,我们从CT扫描机的总体结构框图开始,解 释扫描过程中操作的顺序,尔后概括地叙述这些部件的功能,分析它们对CT系统的影响并 介绍它们的最新发展。 许多因素使得单个部件或者整个系统的运行都远远不是理想的。这些不理想的条件 自然会导致图像上出现伪像,也就是不代表实际物体的图像。人们通常并没有意识到CT 今天能够成为一种可行的医疗设备的真正秘密,既不是第三章讨论的重建算法,也不是第 四章介绍的图像显示方法,而是伪像的处理方法。事实上,这是所有CT制造商很少公开讨 论的技术。第七章我们给出了伪像的一般描述和不同类型。对每一种主要伪像讨论了其 起因和可能的校正方法。这些校正步骤是CT标定、预处理和后处理的组成部分。因为这 个题目的产权特性,只能作一些示意性的介绍。对于那些已经公开的校正方法,本书提供 了数学公式以及校正的途径。因为该章放在CT技术最新进展的前面,所以有关螺旋CT 和多层CT伪像及其校正的内容没有包括在内。这些内容将在相关的章节内详细讨论。 CT设计师或物理学家通常都希望在系统实际建成以前,能够预计一台CT系统的性能 或者能够理解某种伪像的起因。第八章提供了分析的一般方法。某些仿真和分析方法很 简单,属于“信封背面”即可进行的计算,然而这些方法在实践中已被证明也是十分精确和 有用的。另一方面,有许多用频谱方法设计出精细的仿真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一些的问 题。该章首先详细描述某些方法,尔后讨论选择仿真参数的影响。读完该章以后,读者应 当可以构造自己的仿真器,用来回答他们关于CT的许多问题。 第九章和第十章论述近年来CT的技术进步—螺旋CT和多层CT。详细讨论了每 种技术在临床应用上的长处、不同的重建算法、性能建模和伪像等问题。为了易于理解,重 建算法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介绍。首先介绍基础的原理和总体思想,然后介绍简单的重建 实例,最后介绍复杂一些的算法。这两章为那些已经掌握不太复杂算法的读者提供了足够 的细节。鉴于这些技术的性质,重建图像更具各向同性,导致切片方向灵敏度曲线这一重 要概念的引出。第九章详细地描述了建模及分析技术,以便不用通过大量实验就可以理解 在不同扫描模式下或选择不同参数时切片方向灵敏度曲线的基本特点。 CT新技术的出现引发了临床应用方面的许多进展。第十一章我们选择了几种重要的 临床应用实例来详细讨论。有些应用如心脏病学和荧光成像,需要生理学的门控或者对目 前现有算法修改。另外一些应用如灌注、肺癌筛检和结肠成像要求在图像生成以后开发扩 展的算法。本书都适时地提供足够的技术细节,使读者对这些应用的原理和操作能做到基 本了解。该章最后提供了许多文献供有兴趣的读者进一步研究 作者首先要向自己的父母ER.Gao博士和B.Z. Hsieh博士表达自己的感激,是他们 教我懂得了刻苦工作和自律的价值。本书中出现的许多思想、原理、结果和实例都来源于 其他的书籍和研究论文,借此机会作者向这些源头表示感谢。作者要感谢密歇根大学的 Jeffrey A. Fessler教授,他审阅了迭代重建的章节,他富有见解的建议和意见对该章节有 前言 很大帮助。作者还要特别感谢SPIE出版社指定的评审专家: Analogic公司的 Carl craw ford博士、艾奥瓦大学的wang〔e教授以及匿名评审的另外一位专家。他们非常专业的重 要意见使原稿得到了重大改进。作者还应该感激 Robarts研究所的 Ting-Yim lee博士,他 提供了有关CT灌注法的参考材料;以及伦敦 ImPACT研究组的 Nick Keat先生,他提供了 CT早期发展的历史照片。为了那些有益的讨论、共同的研究课题、突发的灵感和优美的图 像,作者要感谢许多目前和过去在 GE Medical System和 GE Global Research Center一起 工作的同事。很遗憾不可能将他们的名字全部列在这里,那样就似乎在说“某人是GEMS 的,某人是GRC的”。最后特别要感谢作者的夫人 Lily J Gong,对本书的编写给了无条件 的支持;以及孩子 Christopher和 Matthew,原谅了作者在编写本书期间没有和他们共同度 过更多的时间。 作者 2002年12月

-
2016-06-09
-
2016-01-08
47.77MB
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原理、设计、伪像和进展
2018-09-10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原理、设计、伪像和进展。一本CT投影重建的教学类书籍,适合初学者或者复习的人。主要领域在图像处理与重建方面。
47.59MB
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原理、设计、伪像和进展)
2010-12-15上传估计有问题,请勿下载! 对于研究CT有极大的帮助!国外经典教程,中文版;对CT的最新技术有着深入的讲解!
110B
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原理Principles of Computerized Tomographic Imaging
2019-11-15针对从投影数据重建横截面图像的算法提供了全面的,教程式的介绍。 包含层析成像所需的工程和信号处理算法的完整概述。
673KB
IEC61675-2-2005 放射性核素成像设备 性能和试验规则 第2部分: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装置 .pdf
2020-04-18IEC61675-2-2005 放射性核素成像设备 性能和试验规则 第2部分: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装置
905KB
论文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荧光分子断层成像 .pdf
2019-08-22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荧光分子断层成像,张旭,侯榆青,随着全角度非接触式成像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较大规模的多投影荧光数据能够降低荧光分子断层成像(FMT)重建问题病态性,提高重建图像�
987KB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_核磁共振_分子影像学技术新进展_张敏燕.pdf
2020-06-29摘要 背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从分子水平反映细胞代谢和功能变化,MRI有更高的软组织对比度和空间分辨率,且无电磁辐射。近年来,随着多模式成像技术飞速发展,作为刚刚应用于临床 的多模式分
992KB
论文研究-磁声断层成像逆问题的研究进展.pdf
2019-07-22病变组织的早期发现对病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生物磁声断层(magnetoacoustic tomography,MAT)成像是一种新型的无损伤功能成像技术,它融合了电磁场、超声和多物理场探
2.20MB
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CT)调研.pptx
2020-11-22内容见博文https://blog.csdn.net/qinqinxiansheng/article/details/109951631
68KB
CT成像原理
2013-03-27CT成像原理
1.45MB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迭代重建算法
2015-11-09PET成像 PPT 用于了解 pet成像 具体原理
2.16MB
研究论文-基于电阻断层成像技术的立木探伤检测系统.pdf
2019-08-07为实现活立木内部缺陷的早期检测,同时摆脱立木腐朽检测中其他检测手段在实际操作中的局限性,提出将电阻断层成像技术应用到活立木内部缺陷的检测当中。该系统首先利用基于AD9850的激励信号发生器和压控电流源
2.6MB
光学投影断层成像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2021-02-04光学投影断层成像技术是一种新颖的针对毫米至厘米量级的介观尺寸的三维荧光成像技术,具有经济、快速、分辨率高和成像范围广等优异性能,是当今生物医学光子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光学投影断层成像的技术原理
1.66MB
电阻抗断层成像开源软件eidors3.8的使用方法
2017-09-28详细讲解了电阻抗断层成像开源软件eidors3.8的使用方法,包括各个模型的建立和仿真的MTLAB程序和结果
8.33MB
纳米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进展综述
2021-01-25纳米计算机断层扫描(nano-CT)对于推动科技发展和生产技术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生物医学前沿研究及新材料特性研究中的作用尤为突出。概述了纳米CT成像的基本原理、分类,以及纳米CT系统的实现方式
23.38MB
电阻抗断层成像开源软件EIDORS 3.9.1
2018-10-17基于Matlab的电阻抗层析成像及扩散光学层析成像重构软件,截止2018.10.16的最新版本V3.9.1
1.62MB
论文研究 - 4D计算机断层扫描(4DCT)和4D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4DCBCT)的精度比较
2020-06-02呼吸相关的扇形束CT(4DCT)和呼吸相关的锥形束CT(4DCBCT)准确估计肿瘤体积的能力对于肺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和其他运动管理疗法的准确剂量和治疗验证至关重要。 但是,已知4DCT和4
2.70MB
Python-RadIO是一个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数据科学研究框架
2019-08-11RadIO是一个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数据科学研究框架
247KB
论文研究-厚样品电子断层成像中的电子透过率非线性效应 .pdf
2019-08-16厚样品电子断层成像中的电子透过率非线性效应,李瀛台,曹猛,本文研究了厚样品电子断层成像中电子透过率与样品质量厚度之间的非线性效应。在微米量级厚样品电子透过率实测结果的基础上,通过
297KB
基于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煤炭可选性分析研究
2020-06-01介绍基于X射线计算机断层(X-CT)扫描技术的煤炭可选性分析方法,其优点是低成本、低耗时、安全性高和准确性高。对于选煤厂,这种方法可以指导现场及时的调整分选方法,并显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44KB
论文研究-蛋白质组质谱数据的断层成像模式分析 .pdf
2019-08-14蛋白质组质谱数据的断层成像模式分析,孟辉,洪文学,针对蛋白质组质谱数据分析的复杂性,提出一种断层成像原理的质谱数据模式分析方法。该方法将多样本质谱数据三维表示,对三维数据
739KB
宽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2021-02-10从宽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WFOCT)系统的基本原理出发,研究探讨了宽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中系统的分辨率、测量灵敏度和动态响应范围等性能参数,分析了影响这些参数的主要因素,介绍了提高宽场光学相干断层成
849KB
家蚕同轴位相衬度成像及显微断层成像初探
2020-01-08家蚕同轴位相衬度成像及显微断层成像初探,金媛,张耀鹏,本文以五龄熟蚕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同轴位相衬度成像和显微断层成像,得到了蚕体头部和嘴部的高分辨率成像照片。并且,实验发现
240KB
论文研究-位图方法在电阻抗断层成像中的应用.pdf
2019-07-22借助插值方法根据有限元节点数据计算出需要显示图像的像素点数据,通过位图方法将结果显示与后处理应用于电阻抗断层成像系统中,实现了一种在Windows环境下基于有限元方法重构的电阻抗断层成像显示处理的新方
1.82MB
中子半影成像的计算机断层重建技术
2021-02-09实际用于中子半影成像重建的方法都是线性方法,而计算机断层重建是一种能够用于中子半影成像重建的新方法。介绍了中子半影成像的断层重建原理,将半影成像的诊断图像沿径向等角度提取、微分后就可以使用断层重建方法
725KB
CT扫描成像原理数模论文
2018-09-05CT扫描成像数学建模论文,CT(Computed Tomography)可以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利用样品对射线能量的吸收特性对生物组织和工程材料的样品进行断层成像,由此获取样品内部的结构信息。一种典
532KB
论文研究 -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进展
2020-05-13乳腺癌是威胁妇女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乳房磁共振成像(MRI)是推荐用于诊断乳腺癌的常用方法。 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现在已被广泛使用。 当前,随着磁共振技术
561KB
论文研究-近红外光断层成像对三维柱体的仿真研究.pdf
2019-09-11主要研究了一种新的成像技术——近红外扩散光层析成像技术,常用的测量系统有频域测量系统、时域测量系统、连续波测量系统。综合考虑采用了频域的方法对三维柱体进行了重建成像。网格的划分是正问题和逆问题的基础,
507KB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在现代牙科实践中的临床牙髓应用
2020-06-03自将锥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引入牙科领域以来,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这项技术已被证明是现代牙科实践中的一项有用资产。 从CBCT扫描中收集的信息会影响具有挑战性的牙髓病病例的治疗决策和预后。 作者
419KB
磁感应断层成像激励线圈参数选取的仿真研究
2020-01-30磁感应断层成像激励线圈参数选取的仿真研究,柯丽,灵芝,磁感应断层成像(MIT)是一种新的生物组织电特性成像方法,该方法通过检测感应涡流区产生的涡流信号获取成像区域电特性信息,并通
-
下载
图书目录及源代码-《Delphi基于事件的和异步的编程》.zip
图书目录及源代码-《Delphi基于事件的和异步的编程》.zip
-
下载
2020第十一届蓝桥杯7月份省赛真题 配套资源.zip
2020第十一届蓝桥杯7月份省赛真题 配套资源.zip
-
下载
data.xlsx ....
data.xlsx ....
-
学院
2021年软考系统规划与管理师--论文写作精讲视频课程
2021年软考系统规划与管理师--论文写作精讲视频课程
-
博客
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分类
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分类
-
下载
forSISL:现代Fortran与SINTEF花键库(SISL)的接口-源码
forSISL:现代Fortran与SINTEF花键库(SISL)的接口-源码
-
学院
Cocos Creator游戏开发-物理弹球 视频教程(热更新)
Cocos Creator游戏开发-物理弹球 视频教程(热更新)
-
博客
Idea “Cannot Resolve Symbol XXX“ 问题的解决方法
Idea “Cannot Resolve Symbol XXX“ 问题的解决方法
-
博客
react中diff算法(面试必备)
react中diff算法(面试必备)
-
学院
CCNA_CCNP 思科网络认证 动态路由 RIP 协议
CCNA_CCNP 思科网络认证 动态路由 RIP 协议
-
博客
webpack 原理笔记
webpack 原理笔记
-
学院
Unity RUST 逆向安全开发
Unity RUST 逆向安全开发
-
学院
零基础极简以太坊智能合约开发环境搭建并开发部署
零基础极简以太坊智能合约开发环境搭建并开发部署
-
博客
Java并发小实验(四)多人协作闯关!CyclicBarrier类~
Java并发小实验(四)多人协作闯关!CyclicBarrier类~
-
下载
分数阶非线性下三角系统的状态反馈控制设计
分数阶非线性下三角系统的状态反馈控制设计
-
博客
上海市第三批创新应用聚焦区块链等新兴前沿技术
上海市第三批创新应用聚焦区块链等新兴前沿技术
-
博客
浅谈分库分表那些事儿
浅谈分库分表那些事儿
-
下载
bowerjs.zip
bowerjs.zip
-
博客
微信HOOK发送Emoji表情
微信HOOK发送Emoji表情
-
学院
stm32+4G从零开始连接阿里云IOT
stm32+4G从零开始连接阿里云IOT
-
博客
webpack的配置:将webpack 命令映射为 npm run build
webpack的配置:将webpack 命令映射为 npm run build
-
学院
CCNA_CCNP 思科网络认证 网络层安全(通过 ACL 访问控制列
CCNA_CCNP 思科网络认证 网络层安全(通过 ACL 访问控制列
-
博客
2021-03-08
2021-03-08
-
学院
Android APP 性能和自动化测试框架精品课程
Android APP 性能和自动化测试框架精品课程
-
博客
CONDA安装pytoch时连接失败的问题解决(win10)
CONDA安装pytoch时连接失败的问题解决(win10)
-
学院
QT编程思想【C++,基于QT 6】
QT编程思想【C++,基于QT 6】
-
博客
2021-03-08
2021-03-08
-
博客
锂电池】关于4.2V锂电池充电IC的一些记录
锂电池】关于4.2V锂电池充电IC的一些记录
-
学院
Wireshark抓包入门到精通实战教程
Wireshark抓包入门到精通实战教程
-
学院
VMware vSphere ESXi 7 精讲/VCSA/VSAN
VMware vSphere ESXi 7 精讲/VCSA/V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