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逻辑推理**:题中的“三段论”是逻辑推理的一种基本形式,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组成。题目中提到的大前提是“高三(21)班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小前提是“安梦怡是高三(21)班学生”,结论是“安梦怡是独生子女”。因此,正确顺序是B. ③①②。
2. **复数运算**:复数的乘法运算后,复数z1·z2=(1-i)(2i-1)的结果位于复平面的哪个象限。计算后得出复数位于第二象限,答案为B.
3. **三角函数**:这里涉及三角函数的性质,具体答案未给出,通常需要利用诱导公式或者三角恒等变换进行解答。
4. **导数应用**:函数在某一点的切线方程可以通过函数的导数求得。给出的函数f(x),在x=a处的切线斜率为f'(a),切线方程为y-f(a)=f'(a)(x-a)。答案未给出,需要计算导数并代入具体数值。
5. **积分计算**:力F(x)做功的计算通常涉及积分,根据功的定义W=∫F(x)dx。这里求从x=1到x=4的积分,答案未给出,需要计算积分。
6. **反证法**:反证法证明命题时,先假设原命题的否定为真,然后推导出矛盾,从而证明原命题为真。题目中的反设即假设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大于60度。
7. **函数性质**:根据导函数的图象分析原函数的性质,比如单调性、极值等。答案未给出,需要分析导数图象确定原函数的特征。
8. **定积分的应用**:求曲线下围成的面积通常通过计算定积分来解决。这里需要计算两曲线交点处的横坐标,并对x的两个值求定积分。
9. **逻辑推理**:根据条件分析嫌疑人,这涉及到逻辑推理中的排除法。通过逻辑关系可以确定答案为D. 甲、丁。
10. **微分不等式**:偶函数的性质结合微分不等式f(x)+xf'(x)<0,可以分析f(x)的符号变化,从而解不等式f(x)>0。
11. **几何规律**:根据图形的扩展规律,找出每个图形顶点数量的变化趋势。这是一个递推关系,需要找到n个图形的顶点数与n的关系。
12. **三角函数的最值**:要使区间内的任意三个数构成三角形的边长,需要满足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由此确定函数的取值范围。
13. **复数运算**:复数的除法运算,需要将分母实部化,然后进行运算。
14. **函数单调性**:若函数f(x)在其定义域内为增函数,则其导函数f'(x)在定义域内非负。由此求a的取值范围。
15. **等差数列性质的类比**:在等比数列中,如果知道了前几项的和,可以推导出等式,这类似于等差数列的性质。
16. **不等式的解**:要求存在三个不同的实数满足不等式,需要分析函数的性质来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17. **函数极值与单调性**:求函数的极值,需要找出其导数为零的点,以及导数的符号变化,从而确定极值点和单调区间。
18. **独立性检验**:根据给定的2×2列联表,可以计算卡方统计量χ²,用于检验“性别”与“读营养说明”之间是否独立。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高中数学中的逻辑推理、复数运算、函数与导数、微积分应用、几何规律、逻辑推理、不等式解法、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函数的极值与单调性以及统计学中的独立性检验。学习这些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