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发使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的软件中,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将服务器端的数据库设置为SQL Server 2000,而客户端则采用Visual Basic 6.0 (VB6.0)进行开发。本文主要讲述如何在VB6.0中利用ADO(ActiveX Data Objects)控件与SQL Server 2000进行数据交换,并提供了在实际应用中的编程方法。
我们需要了解ADO控件的工作原理。ADO是微软提供的一种数据访问技术,它可以访问各种类型的数据源。通过ADO,开发者可以使用ODBC驱动来连接各种数据库,如SQL Server、Oracle、Access等,也能连接到Excel表格、文本文件等非数据库格式的数据源。ADO是建立在OLE DB技术之上,它通过内部属性和方法提供一种统一的数据访问方式。
在VB6.0中,ADO虽然已经集成,但默认情况下是被关闭的,需要用户手动添加。添加的方法是:在VB的工程菜单中选择“引用”,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Microsoft ActiveX Data Objects 2.6 Library”,然后点击“OK”按钮。这样,在程序中使用ADO就不会产生编译错误。
文章接着介绍了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的设置步骤。安装SQL Server 2000时,可以选择使用Windows NT验证,也可以选择SQL Server验证。Windows NT验证需要输入Windows的超级用户名和密码,可能会造成安全隐患,所以文章建议使用SQL Server验证,即用户输入登录ID和密码。在SQL Server中新建数据库和表,并添加一些记录。
另外,还涉及到配置与SQL Server 2000的ODBC连接。这一步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上都需要完成。以Windows 2000系统为例,操作步骤包括:启动控制面板,选择“数据源(ODBC)”,添加新的数据源,选择SQL Server驱动,并指定数据源名称、服务器名称、登录ID和密码。选择验证登录ID时,选择SQL Server验证。在客户机上,需要指定数据源名称及路径,并进行ODBC数据源测试。
数据交换是通过VB6.0的ADO控件实现的,主要步骤包括:创建连接、创建SQL命令对象、执行SQL命令行、将结果存入Recordset对象、通过Recordset对象对数据进行操作。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完成数据的查询、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
在实际应用中,VB6.0通过ADO控件连接SQL Server 2000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设置数据源名称(DSN),在客户端配置ODBC连接到SQL Server。
2. 使用ADO连接对象(ADODB.Connection)建立连接。
3. 创建一个记录集对象(ADODB.Recordset),用于存储从数据库查询结果。
4. 使用SQL语句执行查询、插入、更新或删除操作。
5. 关闭记录集和连接,释放资源。
文章最后强调,在Windows 98系统上进行上述设置可能会略有差别,但基本流程和逻辑是相同的。开发者在部署应用程序之前需要在所有相关机器上进行必要的配置,确保软件可以正确运行。
本文通过具体的操作步骤,全面介绍了在VB6.0环境下如何实现与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的数据交换,并强调了ODBC数据源配置的重要性。这为VB6.0开发者在开发C/S架构应用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数据访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