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周报详细阐述了存款利率报价调整对银行业务的影响,以下是详细的解读:
1. 存款利率报价调整机制更新:传统的存款利率报价方式是“基准利率×倍数”,而最新的调整模式为“基准利率+基点”,同时针对不同商业银行设置了不同的加点上限。此次调整改变了市场对于存款利率的预期,四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中小银行对于短期存款(如3M、6M和1Y)的加点上限分别提高约10-20bp和20-30bp。调整旨在避免银行间恶性竞争和过高的负债成本,同时鼓励银行对于长期存款(超过1年)采用较低的加点上限,以促进市场稳定。
2. 银行负债成本压力:银行负债成本压力主要来自于监管政策和市场环境。监管层对银行高成本、主动性负债出台了政策,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2021年第一季度,上市银行计息负债成本平均值为2.41%,比2019年年底下降了20bp,但贷款端的定价下行幅度更大,这给银行净利差(NIM)管理带来持续的压力。因此,长期来看,银行需要加强负债成本控制。
3. 银行的存款压力和负债成本管理:2021年以来,银行面对存款增长的压力加大,核心负债成本承压。一般性存款和同业负债之间的“跷跷板效应”使得银行的存款成本面临压力。不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上行,特别是长端(2Y以上)品种上行幅度更高,反映了市场中长端资金供需矛盾加剧,这需要银行进一步加强负债成本管控。
4. 尾部金融机构的可持续经营能力:我国商业银行分化明显,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相对较强,而部分地方性银行如城农商行面临较大的资产质量压力和风险抵御能力不足问题,其负债成本普遍偏高,可持续经营能力受限。政策需要更多地降低这些银行的负债成本,约束其无序展业行为,恢复其“造血”功能。
5. 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评估:调整存款利率报价机制属于渐进式改革,政策对主要银行存款利率水平影响不大,不应过度解读为降息。对于活期和一年以内的定期存款利率,预计仍将保持稳定。但部分银行可能需要通过提升加点幅度来稳存增存。1年以上存款利率下调对大型银行影响较小,但可能影响中小银行的存款吸收能力,然而由于这部分存款占比不大,整体影响可控。
6. 对于定制存款、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协议存款等主动型、高成本定期负债,其定价水平偏高,改革后预期利率水平将有所下降,从而影响这些产品的收益率。
7. 风险提示:海外资金流入增加,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可能导致流动性状况发生变化,需要密切关注。
存款利率报价调整是对银行负债成本控制的长期策略,有助于银行更好地管理负债成本,但对于NIM的改善效果有限。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业务定位和市场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政策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