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少波 0638110206
计算机专业是高校的“热门”专业,发展迅猛。截止 2008 年底,我国有
1023 所高校开设计算机专业,其中本科院校 575 所。经历了多年的计算机人才
高消费,面对 2008 年的就业率与供求比例走低,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
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
一、前景展望
我国从事计算机工作的专业人员不到 100 万人,伴随经济结构的调整,科技
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科学、工业、国防和教育事业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计
算机专门人才。
(一)IT 人才供不应求是世界范围的现象,许多国家都有 20%至 30%的缺口。
欧洲 IT 专业人才缺口在 3 年后将达到 170 万人;美国至 2006 年,将缺少 67 万
计算机专业人才。发达国家计算机人才短缺,需要从中国、印度等地招聘。德
国政府已经决定给予 2 万个非欧盟的计算机专家特别工作许可,以弥补德国这
方面人员的短缺。
(二)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相应的各类人才需求大量增加。我国走新型工业
化道路,未来 10 年至 15 年将是世界 IT 发展的重点地区。今后 5 年,我国将在
信息产业方面投资 5000 亿美元,市场规模将比 2007 年翻一翻,继续保持 20%
以上的高速增长,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从 2007 年的 4.5%提高到
8%。据有关专家测算,近几年我国每年应培养 20 万名以上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三)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关键是人才。软件产业已成为 21 世纪世界经济的重
要组成部分和新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伴随我国软件产业的研发实力和市场规模
不断扩大,近年来销售额递增速度保持在 35%左右。目前我国软件从业人员约
40 万,其中专门从事软件技术工作的软件人员不到 25 万人,在未来的 3 至 5
年内,我国软件企业将产生 40 万的人才缺口。
二、人才培养
计算机专业是科技含量高、知识更新快、交叉学科多、国际化程度高、应用
范围广、服务性强的新学科,要求计算机专业学生着眼于拓宽、加深基础和提
高以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主的全面素质,具有广泛和多层次的适应性。在市
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一些学生只重视操作层面上的技能学习,一些学生只注重
考研课程学习,忽视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思维基础的培养、创新能力的训练,
就会削弱发展的后劲和适应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计算机专
业应培养学术型、外语型、复合型、应用型四类人才。
1.学术型学生应有较好的数学素养,较高的外语水平,坚实的专业基础,培
养他们未来从事科学研究与开发的能力,鼓励他们报考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学
习。
2.培养外语型计算机人才,可以调整课程设置,加强英语教学的力度。英语
是学习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语言工具,印度是仅次于美国的软件大国,在某种程
度上得益于其英语人力资源。我国软件产业要参与国际竞争,形成外向出口型
产业,必须提高计算机人才的外语水平。外语型计算机人才在沿海地区 IT 人才
竞争中具有明显优势。
3.计算机学科综合和交叉的发展态势日趋明显,计算机专业学生应选修电子、
通信、建筑、信管、财经、法律、广告、新闻等专业的相关课程,这不仅有利
于学生拓宽就业渠道,而且也可为我国新型工业输送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1
任少波 06381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