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发展及其应用
前言
人工智能也称机器智能,它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
心理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从计算机应
用系统的角度出发,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制造出人造的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
模拟人类智能活动的能力,以延伸人们智能的科学。 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没
有人类的意识所特有的能动的创造能力,纯系无意识的机械的物理的过程。正因
为如此它一直处在计算机技术的前沿,同时它的理论和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
长久以来,人工智能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那样的可望而不可及,然而它却吸引
了无数研究人员为之奉献才智,从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MIT)、卡内基-梅隆大学
(CMU)到 IBM 公司,再到日本的本田公司、SONY 公司以及国内的清华大学、中科
院等科研院所,全世界的实验室都在进行着 AI 技术的实验。不久前,著名导演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还将这一主题搬上了银幕,科幻片《人工智能》(A.I.)对许
多人的头脑又一次产生了震动,引起了一些人士了解并探索人工智能领域的兴
趣。 在它还不长的历史中,人工智能的发展比预想的要慢,但一直在前进,从
40 年前出现到现在,已经出现了许多 AI 程序,并且它们也影响到了其它技术的
发展。
目前,人工智能还在研究中,但有学者认为让计算机拥有智商是很危险的,
它可能会反抗人类。这种隐患也在多部电影中发生过。
关键词:人工智能;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 ;语言学。
一、人工智能的发展
20 世纪 50 年代到 60 年代初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采用启发式思维和运用领域知识,编写了包括能够和证明平面几何
定理和与国际象棋大师下棋的计算机程序。开创了具有真正意义的人工智能研究
是 1956 年 McCarthy 决定把 Dartmouth 会议用人工智能来命名。在图灵
(AlanTuring)所著的《计算机器与智能》中,讨论了人类智能机械化的可能性
并提出了图灵机的理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
该文中还提出了著名的图灵准则,现已成为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智能机
标准。同一时期,Warren MeCulloeli 和 Walter Pitts 发表了《神经活动内在
概念的逻辑演算》,该文证明了一定类型的、可严格定义的神经网络,原则上是
能够计算一定类型的逻辑函数的,开创了当前人工智能研究的两大类别 :符号
论和联结论。
自 1963 年后,人们开始尝试使用自然语言通讯,这标志着人工智能的又一
次飞跃,如何让计算机理解自然语言、自动回答问题、分析图像或图形等便成为
AI 研究所追求的重要目标,由此 AI 的研究进入了第二阶段。
70 年代,在对人类专家的科学推理进行了大量探索后,一批具有专家水平
的程序系统相继问世。知识专家系统在全世界得到了迅速发展,它的应用范围延
伸到了人类各个领域,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80 年代, AI 进入以知识为中心的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