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施工技术研究报告
#### 概述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和维护工作的不断推进,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和资源节约手段,日益受到重视。这项技术不仅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还能有效利用废弃材料,节约成本。本文通过对当前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沥青混凝土再生基层技术方案及其施工技术要点。
#### 存在的问题
1. **旧料的破碎筛分及料场管理不规范**
- 目前国内对旧料处理尚不规范,多数情况下不对铣刨旧料进行筛分或破碎处理,而是直接将其运至料场混用。由于旧料来源多样,粒径及均匀性差异较大,因此无论是在厂拌冷再生还是热再生过程中,都应对旧料进行筛分处理。
2. **再生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几乎空白**
- 在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中,路面结构问题是目前推广过程中的主要技术瓶颈。由于缺乏完善的结构设计体系、方法与指标,在实际施工中往往依赖于经验设计厚度,缺乏理论支持。
3. **再生混合料技术指标体系待完善**
- 尽管我国已经发布了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相关规范,但对于再生混合料的技术指标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以便更好地评估其性能。
4. **再生关键技术待突破**
- 对于不同的再生方式(如就地冷再生、就地热再生、厂拌冷再生、厂拌热再生),其关键技术各有侧重,包括粘结剂的选择与均匀拌和、旧沥青混合料的加热重熔等。
#### 沥青混凝土再生基层技术参数
1. **原材料组成**
- 由于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年限和面层结构不同,导致铣刨材料中的粒径和粒料含量差异较大。因此,设定统一的“再生基层专用级配”并不现实。建议以粗骨料含量作为分类指标,例如,当粗骨料含量在70%~80%时,可视为水泥稳定粒料基层材料;当骨料含量在20%左右时,可视为水泥稳定土基层材料。
2. **水泥用量**
- 再生基层的强度主要来源于水泥与细骨料的结合。建议水泥用量控制在5%~6%,过高的水泥用量可能导致收缩裂缝。水泥标号推荐使用325#或425#,且初凝时间不宜小于5小时,以利于施工。
3. **压实度与含水量**
- 再生基层混合料的压实度和含水量需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标准击实试验确定。通常压实度要求达到98%,施工含水量应比实际测量值高出约2%。
4. **强度指标**
- 通过室内试验,水泥稳定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力学强度性质基本符合一般水泥稳定类材料的特征。根据试验结果,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指标能够满足设计标准的要求,适用于一般公路的基层或底基层建设。
#### 现场施工技术
1. **准备工作**
- 施工前应对原有路面进行弯沉测定,并对旧料进行处理,确保粒径符合要求。利用压路机碾压并人工挑拣未压碎的大颗粒。
2. **开挖与平整**
- 使用挖掘机开挖原有面层和基层,深度为24cm。确保土基表面平整、坚实。
3. **施工流程**
- 将旧沥青混合料与适量的新鲜材料(如水泥)按比例混合;进行充分拌合,确保混合均匀;进行摊铺、压实作业,确保压实度达标。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和施工流程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实现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再生利用,不仅提高了旧路面材料的再利用率,还大大减少了新建道路的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技术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