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网络大作业知识点解析
#### 一、校园网络规划背景与需求分析
在构建校园网络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对学校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各部门与院系的分布、计算机数量、建筑物间的距离等因素。本案例中的学校拥有八个机关部门与十五个院系,每个部门或院系的计算机数量不一,且分布在不同的建筑物内,这要求网络设计需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机关部门集中在一栋办公楼内,彼此距离不超过100米,而各院系则位于独立的建筑物中,且与网络中心的距离超过500米。此外,学校图书馆需特别注意,不仅包含电子阅览室的500台计算机,还有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50台计算机,两者需处于不同子网。这些具体需求对网络的布局、IP地址分配与设备选型提出了明确要求。
#### 二、网络拓扑结构与IP地址分配策略
1. **网络拓扑结构**:拓扑结构图显示了校园网络的物理布局,包括各子网之间的连接方式。通过核心交换机、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及路由器的合理配置,确保数据在网络中的高效传输。核心交换机作为网络的核心部分,与二层交换机及路由器相连,形成网络的骨干结构。
2. **IP地址分配**:根据学校的需求,采用私有IP地址进行网络规划。机关子网使用192.168.x.1-192.168.x.3的地址范围,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确保每个子网可以容纳不超过30台计算机。学院子网则使用192.168.y.0/24的地址格式,子网掩码统一为255.255.255.0,满足每个院系最多240台计算机的需求。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与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分别使用192.168.30.0/23与192.168.40.0/26的地址空间,子网掩码的选择确保了资源的合理分配与隔离。
#### 三、网络设备选型与端口配置
1. **设备清单**:核心交换机、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路由器及各子网服务器是构建校园网络的关键组件。核心交换机LS6502-XG、二层交换机LS-S2403H-EI系列、三层交换机LS-3928TP-SI系列以及路由器AR28-11a/b共同构成了网络的基础设施。
2. **端口配置**:核心交换机的三个端口分别用于与网络中心、两个二层交换机的连接,确保主干网络的稳定性。二层交换机LS-S2403H-EI系列具有四个端口,其中三个用于连接三个三层交换机,一个用于与其他二层交换机相连。三层交换机LS-3928TP-SI系列的三个端口分别用于与两个二层交换机及路由器的连接,其丰富的端口类型(10/100Base-T、千兆SFP上行口、10/100/1000Base-T)能够支持高速数据传输需求。
通过以上设备的合理配置与优化,校园网络不仅实现了对各部门与院系的全面覆盖,还确保了图书馆的特殊需求得到满足,展现了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实现高效网络架构的能力。